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孙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39(2):138-141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在我国已经成为脑卒中最重要病因之一。MRA作为诊断ICAD的影像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分辨力MRI可以提供血管壁结构和斑块成分等信息,目前ICAD的高分辨力MRI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斑块特征和明确病理机制等方面。就ICAD的MRI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原因,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与管腔狭窄程度有关,还与斑块的特点有关.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活体内动脉管壁结构分析的无创技术,初步研究已显示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具有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力.就颅内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硬件要求、扫描序列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6.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高分辨力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M-MRI)可以直接对血管壁进行成像,评价血管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斑块负荷、斑块成分与分布,被认为是唯一能对颅内血管壁进行成像的无创检查技术。近年来颅内VW-MRI发展迅速,现就VW-MRI技术、VW-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王庆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3):168-173
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carot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CMRI)在评价活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技术。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以动脉管腔狭窄的严重性作为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三维T1WI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1WI SPACE)序列探讨颅内粥样斑块强化及其管壁重构模式与急性脑缺血发作的关联。方法收集2016年4月—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9例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5例,女4例,年龄41~80岁,平均(61.7±9.8)岁。所有病人均行3D T1WI SPACE序列检查,评估颅内粥样斑块强化特点,分析颅内动脉管壁重构方式并测量斑块负荷。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强化程度、负荷及动脉管壁重构方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处管壁正性重构发生率及2级强化出现率的差异。结果 29例病人发现颅内斑块81个,其中责任斑块29个,非责任斑块52个。责任斑块2级强化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χ~2=30.73,P=0.001)。责任斑块强化程度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其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01)。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处管壁正性重构发生率和重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23,P=0.072;t=-1.19,P=0.241),而责任斑块负荷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t=4.59,P0.001)。结论颅内责任斑块多呈显著强化,斑块显著强化可能是颅内易损性斑块重要指征之一,这可能对病人急性脑梗死发生做出风险评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12.
13.
14.
15.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血管成像(MRA),探讨颈动脉狭窄者及健康志愿者双侧颈动脉对应脑区ADC值的差异性。方法:搜集经颈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证实的颈动脉狭窄者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38~89岁,平均(65.17±11.56)岁]作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9~80岁,平均(61.76±10.63)岁]作为对照组,均行T2FLAIR和DWI检查,测量9个脑区ADC值并分析双侧对应脑区ADC值的差异。结果: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组狭窄侧的侧脑室前部、后部、前角、后角周围脑白质及颞枕交界区较对侧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颞叶、额颞交界区、尾状核头部及丘脑区的ADC值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前循环供血脑区ADC值变化提示DWI可能对反映脑组织的慢性低灌注状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1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置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结果 17处病变,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5处,大脑中动脉5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3处.16处病变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成功准确释放.1例因Gateway球囊无法到达靶病变,支架直接定位后释放.支架成功率10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2%,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43%.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4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未再次发作;12例卒中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例发生并发症,考虑为对侧半球梗死.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6)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8例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行斑块高分辨力MRI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结果:28例17个不稳定性斑块和15个稳定性斑块中,高分辨力MRI显示钙化、脂质核心、纤维帽、斑块内出血及纤维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分辨力MRI对斑块成分及稳定性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3D CE-M RA检出颈动脉狭窄112处,DSA检出108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3D CE-M RA检出率(36.84%)与DSA检出率(35.53%)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1,P >0.05)。本文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3D CEMRA诊断的112处颈动脉狭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敏感性为0.81(0.69~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3D CE-M 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