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洛伐他汀在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中的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均=8):模型对照组(C);洛伐他汀(Lovastatin)组(L),胃管直接灌注洛伐他汀15mg·kg-1·d-12周;洛伐他汀复合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N),洛伐他汀15mg·kg-1·d-1直接灌胃2周同时腹腔注射L-NAME30mg·kg-1·d-1;2周后建立在体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监测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同时观察各组血脂水平及其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激酶(CK)的变化情况。结果:L组和N组较C组心率明显减慢(P<0·01),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消失和再灌注时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下降程度减轻(P<0·05);洛伐他汀明显减少再灌注时血浆中MDA生成和LDH及CK的释放(P<0·01),并且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P<0·05),各项血脂指标不变。结论:洛伐他汀对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时具有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除与其增加一氧化氮(NO)合成相关外,还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稳定心肌细胞膜表面的离子通道,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具体机制需待进一步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2.
洛伐他汀预适应在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8只):模型对照组(C组); 洛伐他汀组( L组),胃管直接灌注洛伐他汀 15 mg·kg-1·d-12周;洛伐他汀复合L 硝基精氨酸甲酯(L NAME)组(N组),洛伐他汀直接灌胃 2 周同时腹腔注射L NAME 30 mg·kg-1·d-1;2周后建立体内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监测缺血再灌注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同时观察各组血脂水平及其血浆中丙二醛(MDA) 、心肌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结果: L组和N组较C组心率明显变慢(P<0.01),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消失和再灌注时-dp/dtmax下降明显改善(P<0.05);同时各项血脂指标不变,洛伐他汀能明显减少再灌注时血浆中MDA生成, 并且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P<0.05)。结论:洛伐他汀预适应对体内大鼠心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时具有非降脂外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除与其增加一氧化氮(NO)合成相关外,可能还有其他物质或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防治作用。方法用灌胃的方法,给大鼠灌服益气活血复方(2 mg/kg)两周后,皮下注射Iso(5 mg/kg)以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并测定心肌线粒体中丙二醛(m alond 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 ionperoxidase,GSH-PX)活性;心肌组织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 inase,CK)含量。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中,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及GSH-PX活性增加;益气活血复方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显著增加;心肌组织中LDH、CK含量显著升高,血清CK、LDH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增加SOD、GSH-PX活力,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将离体兔心灌注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连续灌注K-H液60 min;缺血再灌注组关闭主动脉套管停止灌注,30 min后恢复37℃K-H液灌注60 min;左卡尼汀组步骤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在复灌时先用含10mmol/L左卡尼汀的K-H液灌注30 min。记录冠脉流量、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时间变化率(±DP/DT);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和心肌组织中MDA、SOD含量。结果左卡尼汀组±DP/DTmax、LVDP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冠脉流量增大;冠脉流出液中MDA、LDH、CK及心肌组织中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超微结构损伤减轻(P〈0.05)。表明左卡尼汀具有抗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1)假手术组(Sham);(2)肾缺血再灌注组(I/R);(3)辛伐他汀组(Sim)。分组后辛伐他汀组20 mg/kg/d的辛伐他汀灌胃,持续2周,假手术组和肾缺血再灌注组每天给同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损失模型。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打开腹腔,暴露双侧肾动静脉,肾缺血再灌注组和辛伐他汀组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后去夹恢复血流,然后再逐层缝合腹壁,假手术组开腹但不夹闭血管,其余相同。再灌24 h后各组分别腹主动脉取血,摘取心脏。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肾缺血再灌注组Scr、BUN、MDA含量均升高(P0.05),LDH和CK活性增强(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肾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辛伐他汀组SCr、BUN和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LDH和CK活性均明显减弱(P0.05),而SOD活性增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在肾缺血再灌注组增多,与肾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辛伐他汀组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对肾缺血再灌后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辛伐他汀可以消除自由基,降低p53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不同给药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组、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60、30、15 mg/kg三个剂量组、山楂叶总黄酮灌胃给药240、120、60 mg/kg三个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及灌胃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障碍评分的影响,对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活性及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60、30 mg/kg及灌胃给药240 mg/kg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障碍(P<0.05),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降低脑梗死面积(P<0.05,P<0.01)。其中注射给药60 mg/kg的作用明显强于灌胃给药240 mg/kg(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注射给药及灌胃给药均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面积,减少酶的漏出,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减少用药剂量,优于口服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阿托伐他汀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9只随机分四组:假手术组(n=7,生理盐水2ml/d)、缺血再灌组(n=14,生理盐2ml/d))、阿托伐他汀组(n=14,阿托伐他汀20mg·kg-1·d-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n=14,阿托伐他汀20mg·kg-1·d-1、L-NAME15mg/kg)。灌喂3d后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于缺血前15min静脉注射。再灌注后,测定血清心肌酶及一氧化氮(NO),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Evansblue、TTC双重染色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梗死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心梗面积减小;LDH、CK降低,NO增加;TSOD升高、MDA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心梗面积增大;LDH、CK升高,NO降低;TSOD降低、MDA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组相似(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心肌I/R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增加NO含量、提高心肌组织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20周龄的Wistar大鼠115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25只);给予生理盐水1 m L/d;缺血再灌注组(30只);给予生理盐水1 m L/d;阿托伐他汀组(30只):取阿托伐他汀2 mg/kg,配成浓度0.02%的药液,1 m L/100 g;血脂康组(30只):给予血脂康胶囊0.09 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空腹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再连续灌胃4周,测量心室重量以反映心室重构的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血脂康组血清LDH、CK、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及血脂康组血清LDH、CK、hs CRP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血脂康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室重量减轻(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均能够减少心肌I/R损伤,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非心脏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动物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分为 4组 :1缺血 /再灌注 (I/R,n=6 ) ,离体心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in;2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 ) ,离体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 in,缺血 5 m in/再灌 5 min各 2次 ;3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 IPC,n=6 ) ,反复 3次阻断双下肢血流 5 min/松开 5 m in,建立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min;4肾缺血预处理组 (K- IPC,n=6 ) ,反复 3次阻断左肾动脉 5 m in/放开 5 min,建立离体心脏 L angendorff灌注模型 ,灌注 15 min转为工作心 15 min。然后各组全心缺血 45 min,恢复灌注 15 m in改为工作心 30 m in。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 DH)漏出率、心肌组织 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心肌羟脯氨酸 (HP)含量及血清内皮素 (ET)含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IPC,DL- IPC及 K-IPC组左室功能恢复优于 I/R组 (P<0 .0 5 ) ,ATP含量、SOD活性、HP含量均优于 I/R组 (P<0 .0 1) ,心肌含水量低于 I/R组 (P<0 .0 5 ) ,MDA含量 ,CK,L DH漏出率及 ET含量均低于 I/R组 (P<0 .0 1)。结论 :非心脏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的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I/R)组,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MIP)组: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然后重复I/R组缺血/再灌注方法;肾缺血预处理(RIP)组:反复三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切取心脏,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DLIP)组: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切取心脏,重复I/R组方法。以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心肌组织三磷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及其Ca2+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三磷腺苷能力[ATP]m作为观察指标。结果MIP、RIP及DLIP组ATP含量、SOD活性、心肌线粒体Ca2+-ATPase活性、[ATP]m均高于I/R组(P<0.01),MDA含量、CK、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心肌线粒体Ca2+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肾缺血预处理、双下肢缺血预处理与心脏缺血预处理有同等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e,I/RI)心脏的心律失常、心肌酶活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I/R组、I/R+DIDS(7 mg/kg)组、I/R+DIDS(14 mg/kg)组及I/R+DIDS(28 mg/kg)组。于再灌注即刻,经股静脉以程控微量泵给予DIDS[4 ml/(kg·h)] 2 h。于缺血前、后和再灌注后,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再灌注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 DIDS可改善缺血 30 min/再灌注4 h,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明显下降(P<0.05);降低心脏心律失常积分,再灌注期间,在假手术组、I/R组、I/R+DIDS (7 mg/kg)组、I/R+DIDS( 14 mg/kg)组、I/R+DIDS(28 mg/kg)组的心律失常积分值,分别是1.20±0.45,4.57±1.62,3.97±1.51,3.23±1.13和3.56±1.47,表明DIDS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期心律失常(P<0.05),尤以I/R+DIDS(14 mg/kg)组为显著(P<0.01);减少外周血CK和LDH的活性,与I/R组相比,DIDS组LDH和CK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DIDS具有保护I/RI的作用,减少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抑制心肌酶释放和改善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党参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组、党参组,统一标准喂养,行药物预处理10 min,手术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中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Na+,K+-ATP及Ca2+-ATP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而与MIRI组比较:党参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Р<0.01),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Р<0.01),抑制MDA、LDH、CK升高,增强SOD、GSH-Px、Na+,K+-ATP及Ca2+-ATP活力。结论党参对心肌MIRI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芒果苷10mg/kg、20mg/kg和40mg/kg剂量组、地奥心血康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芒果苷、地奥心血康或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服21d,末次给药后1h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40min再灌120min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完成模型全部操作只穿线不结扎。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芒果苷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芒果苷小剂量组就能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结论芒果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稳定细胞膜,减轻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缺血后适应(IPC)对离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在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Langendofff小鼠心肌I/R模型,全心缺血30 min后分为6组[(1)对照组,(2)3次IPC组(采取缺血10 s及再灌注10 s的3次IPC周期),(3)6次IPC组(采取缺血10 s及再灌注10 s的6次IPC周期),(4)延迟IPC组(恢复再灌注1 min后进行IPC),(5)IPC+PD98059组,(6)I/R+PD98059组],随后再灌注2 h;观察IPC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酶的释放、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梗死心肌范围的影响以及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次IPC组和6次IPC组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心肌酶释放减少,心肌丙二醛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心肌梗死范围减小.6次与3次IPC周期的保护作用相似.而IPC作用在恢复再灌注1 min后消失.3次IPC组和6次iPC组心肌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蛋白激酶B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PD98059显著抑制IPC所致的ERK1/2的磷酸化,并能消除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 IPC能有效地减轻离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IPC的周期数并没有扩大保护作用,延迟IPC没有产生类似的保护作用.ERK1/2细胞信号途径参与介导IPC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虎杖苷(polydatin,PD)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I/R组,PD(I/R+PD)组,虎杖苷+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I/R+PD+chelerythrine)组和PKC阻断剂(I/R+chelerythrine)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法建立离体心肌I/R模型,缺血40 min,再灌注共40 min,分别测量再灌20 min以及再灌40 min时心功能和酶学指标包括:心率、左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磷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心肌I/R可引起心脏功能I/R+PD组±dp/dtmax的恢复率明显回升(P0.05),同时,LVEDP、LVDP等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LDH、PK浓度在复灌20和40 min时明显低于I/R组(P0.05)。说明PD能部分抑制再灌注期PK和LDH的漏出。PD还能够显著提高I/R心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且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应用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则可以消除PD的上述作用。结论:PD可能通过PKC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对I/R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冠脑益嗪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于结扎冠状动脉前 3m in iv冠脑益嗪 ,观察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状态下心电图、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Ca2 +、游离脂肪酸 (FFA)及血清中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DH)的变化。结果 :冠脑益嗪能显著降低缺血 /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缩短持续时间 ;升高 SOD活性 ,减少 MDA生成 ;减少 Ca2 +在心肌组织内的聚积 ;亦能明显降低心肌 CK、L DH和 FFA的释放。结论 :冠脑益嗪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保护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 ,防止膜脂质过氧化及阻断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 LT)对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3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及缺血再灌注 褪黑素(I/R M LT)组,I/R组及I/R M LT组在体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阻断10 m in,再灌15 m in,监测记录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情况,并测定局部再灌注心肌中M DA(丙二醛)的含量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率I/R M LT组明显低于I/R组(P<0.05);I/R组M D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R M LT组(P<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I/R M LT组(P<0.01),I/R M LT组M DA含量及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褪黑素可抑制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