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小柴胡汤治美尼尔氏综合症余××,女,50岁。80年12月6日初诊。头痛眩晕半月余,经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曾服西药未减轻,头晕、天旋地转,呕吐不食,心慌,两目不敢睁,动则呕吐,颜面苍白,舌苔白薄,脉弦细。处方:小柴胡汤柴胡24克、黄芩12克、法夏12克、泡参12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15克。服四剂痊愈。按:美尼尔氏症多由于肝郁生风挟胆火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故用小柴胡汤舒肝清胆平风火,眩晕乃愈。如因痰湿为患,或因气血虚弱  相似文献   

2.
眩晕多因风、火、痰、郁所致,但四者互为因果。余临床以清眩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治疗眩晕获效。清眩汤组成:钩藤30克(后熬),菊花12克(后熬),僵蚕12克,刺蒺藜15克,天麻20克(为末冲服),茯苓15克,半夏12克(先熬),白术15克,生龙、牡各30克,生石决30克。风甚加全蝎5克。(一)肝阳上扰:毛××,女,38岁。78年2月6日就诊。头痛眩晕,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诊见口干,舌红,脉弦滑,拟上方加全蜗5克,生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淮牛膝30克,冬桑叶3克。一剂显效,迭进两剂而愈。(二)血虚眩晕:王××,女,教师,40  相似文献   

3.
仲景苓桂术甘汤,为治疗中阳失运,水饮内停,心下逆满,起则头眩,以及水停心下,痰饮咳喘等证的名方。兹将临床运用的点滴经验,简介如下: 一、眩晕李××,女,35岁。1981年7月12日就诊。因天气炎热,过食瓜果冷饮,发作头目眩晕,胸闷不畅,泛泛作恶,舌苔白腻,脉象濡滑。证属脾阳不振,痰饮内停,上蒙清阳,治予温阳化饮。处方:茯苓15克,桂枝、炒白术、法半夏各10克,炙甘草6克。二剂。药后眩晕消失,诸症悉平。[按]本例属脾阳不振,痰饮内停,清阳被蒙之证。故用本方温阳化饮,振奋脾阳,加法半夏一味,意在和中止呕,加强化痰蠲饮之功。  相似文献   

4.
内耳眩晕王××,女,32岁。1983年12月20日诊。眩晕二十年,加重二十天。患者眩晕甚剧,卧床不起,恶心呕吐,转头或睁眼则加重。二十天来汤水难进,少气懒言,自觉热气上冲,夜间潮热盗汗,口干不欲饮,经某医院诊断为“内耳眩晕”。迭服中西药无效,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证属病久气阴两虚,痰饮中阻,风阳上扰,盘踞清窍。拟除饮化痰,熄风潜阳,益气养阴之天麻泽泻石牡汤加减治之:泽泻30克、白术12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30克、牡蛎30克、法夏12克、茯苓15克、赭石30克、菊花15克、白芍12克、太子参30克、  相似文献   

5.
例1.王××,男,50岁。1984年10月6日初诊。昨晚突发头晕目眩,畏寒,前额沉重,四周景物晃动,次晨眩晕加重,动则恶心欲呕,不能起床登厕,闭日静卧,则眩晕略轻。形体虚胖,苔淡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处以术附汤:白术10克、附片15克、炮生姜10克、大枣5枚、仙鹤草12克。一剂眩晕大减,能起床登厕,已不恶心。续服两剂,诸症俱除。后以八味丸加减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6.
何××、男、40岁、干部。1977年患“风心病”以来,几次发生休克,均经住院抢救缓解。1979年1月26日风心病再次加重,脉微欲绝,四肢厥逆,血压低,剧烈眩晕和呕吐。据证,此属心阳虚弱,血行不畅。急用通脉四逆汤加味治之:太子参30克、丹参30克、熟附子40克(先煎)、干姜12克、炙甘草12克、陈皮10克、当归15克、生姜5片。水煎取浓汁,  相似文献   

7.
杜××,女,48岁。1984年9月18日诊。患头后部疼痛伴右侧颈部强直,伴脑鸣已1年有余。近日来更出现脑内发热伴剧烈呕吐、眩晕、四肢麻木,大便已半月未解。西医诊断为“脑血管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综合征”。此为头部瘀阻。治以化瘀通络,熄风降逆。处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各12克,熟地、赤、白芍各15克,枳壳9克,桔梗6克,牛膝、半夏、钩藤各12克,石决明20克。服1剂后,脑内发热、疼痛减轻,呕吐停止,大便也通。继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偏头痛:张×,男,64岁。1979年9月20日就诊。患者头痛五年余,遇劳则发,近年来加重,多方求治,效果不显。此次头痛又发作四天,头痛如针刺,且眩晕,痛时喜按,目不敢睁,气短乏力,面黄肌瘦,纳少便溏,小便黄,胸脘痞满,舌淡红,苔黄而腻,脉细弱。此属脾胃虚弱,兼挟湿热。治拟补气升阳,清热利湿。以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升麻9克,陈皮9克,柴胡9克,川芎12克,滑石15克,车前子9克。服药三剂,头痛霍然而愈,腻苔化薄,为巩固疗效,原方川芎改为6克,  相似文献   

9.
治呕吐验方     
余从医三十寒暑,运用家传验方治疗呕吐,每获良效,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藿香、大枣各10克,砂仁2克,乌梅8克,白豆蔻3克,炮姜三片。例1.眩晕呕吐。陈××,女,84岁。1986年7月9日因受凉后,眩晕呕吐,胸闷不适入院。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经治罔效。现眩晕、多寐、胸闷恶心,食入即吐,口苦不渴,舌质淡红,苔厚腻,脉  相似文献   

10.
例一,贺××,女,30岁,农民。1981年12月24月入院。两天前劳累过度,翌日,腰背酸软,眩晕耳鸣,下肢软弱,渐渐不能站立。刻诊:被动体位,腹部脐以下浅反射消失,双下肢痛觉、温觉消失,肌张力减弱,膝反射减弱,布氏征(±),肌力零级。舌红少苔,脉细稍数。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西医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婚后产四存二。辨为肝肾阴精亏损,发为“痿躄”,治宜补益肝肾、兼滋阴清热。虎潜丸加减:豹骨粉3克(吞服)、牛膝6克、当归12克、熟地15克、龟板15克、黄柏6克、知母10克、白芍12克、构杞12克、杜仲12克、鸡血藤15克。日二剂,分四次服。10剂后,双足能站立片刻,舌质淡红,脉沉细。原方去黄柏,日一  相似文献   

11.
大建中汤系《金匮要略》方,药物:蜀椒3克(炒去汗),干姜6克,党参10克。水煎去滓,入饴糖30克溶化,分二次服。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脘腹剧痛等症。笔者借用治吐泻性眩晕,有桴鼓之效,兹摘其典型病例一则如下: 李×,女,56岁。1986年3月3日诊。头眩晕,数日不廖。刻诊:患者臀位坐于  相似文献   

12.
<正> 气血亏虚型眩晕,是中医内科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眩晕汤”治疗本病71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一、一般资料:71例中,男29例,女42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0岁;发病时间最长者10天,最短者4小时;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者34例,正常者37例。二、方剂组成及用法:人参4.5克(另煎),桂枝9克,白术12克,北芪12克,当归12克,木香1.5克,酸枣仁10克,川芎3克,葛根24克,茯苓15克,炙甘草4.5克,大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自拟“通脑逐瘀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八例。全部病例皆经西医明确诊断、用西药治疗效差而就诊者。就诊时,患者皆以头脑跳痛或刺痛、痛处不移为主症;三例伴轻度眩晕恶心;五例伴头昏健忘。七例头部有2×3~5×6 cm大肿块,按之软如棉絮(头皮下血肿)。通脑逐瘀汤组成及加减:葛根15克水蛭15克(庶虫)虫10克川芎2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全蝎6克(研、冲)白芷12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两次,分早、晚  相似文献   

14.
一、痰饮内停,阻■清阳案李××,女,40岁,干部。于1986年5月4日就诊。患眩晕已两载,时发时止,经久不愈。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近4日来病情加重,延余诊治。刻诊:头晕目眩,房屋旋转,动则晕甚,耳鸣,恶心呕吐,胸闷,神疲纳差。前医亟进平肝潜阳之剂无效。查患者形体肥胖,舌苔白滑,脉细滑。证属脾虚不运,痰浊上犯,清阳受阻。治宜健脾渗湿,化痰除饮。方拟《金匮》泽泻汤加味。处方:泽泻30克,白术、旋复花(包煎)各10克,制半夏12克,服药三剂,眩晕渐平,余症亦除。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丹溪“无痰不作眩”、“治痰为先”的主张,自拟方白姜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白果仁60克,干姜12克,焙干共研为细末,分成8份,每份9克,每日早晚饭后以红枣12克、黄芪20克煎水各服1份,体虚不甚者用温开水送服也可。典型病例:肖某某,女,38岁,干部,于1990年11月6日就诊。有眩晕史5年,经常反复发作。两日前发病,曾服阿托品,维生素B_6、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等,效果不显,现头目眩晕,如坐舟船,耳鸣如  相似文献   

16.
廿年来,笔者每遇眩晕病人,大凡突发眩晕、耳呜、感觉四周景物或自身旋转摇晃,甚者反复恶心呕吐、听力减退者,投以自拟白术汤,多获良效,用于预防复发奏效者亦不鲜见,现简介如下。组成及用法:麸炒白术30克,泽泻30克,炒薏苡仁30克,加水约七百毫升,煎至四百五十毫升左右,日服一剂,分三次内服。发作时服二至五剂即可;作预防用者,视原复发周期,超前四至六天服药。典型病例:①王××,男,59岁,林场技术员,近三年已发眩晕数次,西医确诊为内耳眩晕病反复发作,用西药治疗,时间长,效果差。一九八一年  相似文献   

17.
一、肝阳上亢贾××,女,63岁,教师。1984年4月5日初诊。三年前,因情志不遂,逐渐出现眩晕,面红,目赤,心悸烦热,口干苦。某院诊为“高血压病”,医治不效。查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98/130mmHg。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淮牛膝、杜仲、栀子、黄芩各15克,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夜交藤各30克,茯苓、丹皮各12克,胆草10克。服上方五剂后,血压降至174/104mmHg,诸症减轻。原方加地龙15克,丹参20克,再进十剂,血压降至140/86mmHg,除感乏力外,无其他不适。后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克,日服两次,三个月停药。随访一年,血压一直正常。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剌     
<正> 处方:川断9克,贞子12克,丝子12克,杞子12克,秦艽6克,灵仙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牛膝9克,土鳖6克,地龙6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例魏××,女,40岁。素有劳累后腰痛史,近二、三月来,右足跟痛日趋加剧,足跟不敢着地,行走十分艰难。经X线拍片,诊断为跟骨骨刺。诊见右足跟压痛,局部不  相似文献   

19.
<正> 知柏地黄丸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针对欲念忘动,或久病耗伤肾阴,阴虚生内热,水亏则火浮。笔者举临床之验案,供同道参考。眩晕邱××,男,57岁,工人。1976年4月3日初诊。患者素有高血压史,经常头昏目眩,近几天眩晕加重,形体消瘦,耳鸣腰酸,健忘心烦,少寐口干,食少无力,手足心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稍腻,脉细数,血压186/112毫米汞柱。证属肾精不足,阴虚内热,治以补肾滋阴清热。知柏地黄丸加味:生地24克山萸12克山药15克丹皮12克炙鳖甲12克广茯苓15克泽泻91克黄柏6克知母9克淮牛膝6克玄参18克水煎服。三剂后,血压154/98毫米汞柱,眩晕大减,苔黄腻已去,去黄柏,加生龙牡各30克。半月后,眩晕基本消失,血  相似文献   

20.
例1.李××,女,51岁。82年9月20日诊。患高血压病已多年,近日来因劳累而出现眩晕,右半身麻木,心悸气短,四肢抽搐,乃急诊入院。诊断为:①高血压病,脑血管痉挛。②冠心病。经西医抢救后,心悸减轻,抽搐消失。但是仍然头胀且痛,眩晕耳鸣,右侧肢体麻木,不能步履,胸闷纳少,心悸气短,自汗乏力。舌黯红,有裂纹,苔薄白,脉虚弦。证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虚风动越,筋脉失养。治宜益肝肾,补气血,熄风通络。处方:玉竹35克,桑寄生、生龙牡、山楂各30克,淮牛膝、地龙、珍珠母、全瓜蒌各20克,当归、黄芪各15克,枸杞子、白芍、生熟地各1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