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巴豆生物碱(Croton alkaloids,CA)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1/2,ERK1/2)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大鼠(48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CA低剂量组(12只)、CA中剂量组(12只)和CA高剂量组(12只),其余10只为对照组; CA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注射0.6、1.2、2.4 mg/kg的CA注射液,连续注射7 d; 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 应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改善情况;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erminal uridine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ERK1/2、哺乳动物同源蛋白(Mammalian homologous protein,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A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凋亡率、Beclin-1,LC3-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 与CA低剂量组比较,CA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凋亡率、Beclin-1,LC3-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 与CA中剂量组比较,CA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神经细胞凋亡率、Beclin-1,LC3-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CA可降低MCAO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修复MCAO大鼠神经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R组、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20 mg·kg~(-1)、50 mg·kg~(-1)、100 m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分别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I/R模型。观察脑梗死面积、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自噬水平。结果 I/R组、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Bederson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Bederson评分均低于I/R组(P0.05)。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的海马凋亡阳性细胞数减少、凋亡率降低(P0.05)。与I/R组比较,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的神经细胞核双层膜结构尚完整,细胞器结构破坏较少。I/R组、雷帕霉素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与假手术组比较,caspase-3和P62水平均升高,Bcl-2、LC3Ⅱ、Beclinl、ATG5和LA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I/R组与雷帕霉素组和黄芪甲苷不同剂量组比较,caspase-3和P62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LC3Ⅱ、Beclinl、ATG5和LA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结论黄芪甲苷可减轻细胞结构损伤,减少脑梗死面积,减轻细胞坏死及凋亡,增加自噬水平,降低凋亡水平。黄芪甲苷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的自噬改善脑I/R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es组、Res+PI3K抑制剂组,每组20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前6 d,Res组和Res+PI3K抑制剂组腹腔注射Res(15μg/g,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前30 min,Res组和Res+PI3K抑制剂组先腹腔注射Res(15μg/g),然后,Res+PI3K组用微量注射器向右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3-MA 5μl(50μ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右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评估大鼠脑梗死面积,取材前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尼氏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尼氏体和自噬体数量;通过Q-PCR法检测脑组织自噬基因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损伤脑组织尼氏体明显减少(P<0.05),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I3K、mTOR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各自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模型组,Res组上述变化明显改善(P<0.05),而PI3K抑制剂明显抑制Res的作用(P<0.05)。结论Res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自噬的变化和活性氧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仅建立tMCAO损伤)、tMCAO+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和tMCAO+雷帕霉素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质和纹状体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再灌注后1、3、6、12、24 h)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双氢溴乙啶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对自噬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AC或雷帕霉素诱导下的自噬变化。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 h Beclin-1开始升高,6 h LC3Ⅱ/LC3Ⅰ表达上调。与对照组对比,NAC条件下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趋势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 h活性氧开始升高,给予NAC后表达下降。在NAC和雷帕霉素干预下,梗死面积缩小。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表达上调,活性氧水平升高,抗氧化剂可能通过激活细胞的自噬途径保护神经细胞,减小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随损伤时间表达的规律,检测自噬体、溶酶体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周边区(皮质)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l、cathepsinB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和溶酶体的激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4hBeclinl阳性细胞增加(P〈0.01),24h达高峰,5d仍有较多阳性细胞(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hcathepsinB阳性细胞增加(P〈0.01),12h达高峰,5d仍有较多阳性细胞(P〈0.01)。透射电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h即可见到损伤周边区神经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溶酶体增多,12-24h最为明显,持续到5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现为自噬溶酶体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B阳性细胞数随损伤时间而变化,以及缺血半暗带内自噬体的形成和溶酶体的激活。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激活自噬溶酶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肉桂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以及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肉桂醛高剂量组、3-MA组、肉桂醛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肉桂醛组大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肉桂醛75 mg/(kg·d)和25 mg/(kg·d)治疗,3-MA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3-MA(10 mg/kg),造模成功后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腹腔注射与高剂量肉桂醛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共治疗7 d。随后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大脑皮质血流速度,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增多,脑血流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而抑制剂组评分亦下降,且与肉桂醛高剂量组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脑血流均明显增加(P0.01),且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侧尼氏染色结果:模型组可见尼氏小体数量减少,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尼氏小体的数量较模型组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eclin-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高剂量组和3-MA组beclin1、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而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结论肉桂醛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其机制与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抑制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培养探索毛柳苷(salidroside,SA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溶剂组(12只)和SAL组(12只)。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 h后再灌注,而后即刻尾静脉注射150 μL SAL(剂量10 mg/kg,每只实际用量0.22 mg),溶剂组注射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不给药。缺血再灌注后24 h进行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染色统计脑梗死率。取溶剂组小鼠全脑冰冻切片,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分别与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共染,观察LC3B与梗死周边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情况,以明确缺血再灌注后24 h产生自噬活动的主要部位。自噬标记物苄氯素1(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3(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3,Atg3)分别与NeuN免疫荧光共染,进一步观察梗死周边区神经元自噬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Beclin-1+/NeuN+、Atg3+/NeuN+细胞在单位面积(1 mm2)内的个数。原代大鼠神经元培养10 d后进行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对照(control,CON)组、OGD 1 h后复氧1 h(OGD 1 h)组、OGD 1 h后复氧4 h(OGD 4 h)组、SAL组、OGD 1 h后复氧1 h/全程SAL治疗(OGD+SAL 1 h)组、OGD 1 h后复氧4 h/全程SAL治疗(OGD+SAL 4 h)组,CON组和SAL组不进行OGD,SAL剂量50 μmol/L。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标记物LC3B、Beclin-1、Atg3、Atg5和Atg7的相对表达量;CON组、OGD 4 h组细胞进行LC3B、NeuN免疫荧光共染,观察OGD后神经元内LC3B表达变化情况,并统计LC3B+/NeuN+细胞在单位面积(1 mm2)内的个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4 h,SAL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8±1.4分 vs. 7.1±1.4分,P=0.0332)和脑梗死率(28.7%±9.7% vs. 39.9%±9.4%,P=0.0038)均低于溶剂组。溶剂组LC3B与梗死周边区神经元有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无共定位。SAL组Beclin-1+/NeuN+(312.4±45.6个/平方毫米 vs. 471.2±50.3个/平方毫米,P=0.0121)、Atg3+/NeuN+(322.5±26.5个/平方毫米 vs. 491.3±42.1个/平方毫米,P=0.0013)细胞数量少于溶剂组。大鼠原代神经元免疫印迹结果显示,OGD 1 h组(1.096±0.004 vs. 1.000±0.000,P=0.0174)、OGD 4 h组(1.213±0.019 vs. 1.000±0.000,P<0.0001)LC3B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OGD+SAL 4 h组LC3B、Beclin-1、Atg3相对表达量低于OGD 4 h组(0.833±0.029 vs. 1.213±0.019,P<0.0001,0.579±0.081 vs. 1.152±0.144,P<0.0001,0.726±0.182 vs. 1.091±0.177,P=0.0211);OGD+SAL 4 h组LC3B、Beclin-1相对表达量低于OGD+SAL 1 h组(0.833±0.029 vs. 1.046±0.063,P<0.0001;0.579±0.081 vs. 0.921±0.09,P=0.0030)。CON组LC3B+/NeuN+细胞数少于OGD 4 h组(51.9±18.7个/平方毫米 vs. 584.2±34.5个/平方毫米,P=0.0002)。结论 SAL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自噬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于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存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min、30min、3h、6h、12h、24h、1d、3d,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个时阃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海马区Beclinl蛋白的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l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再灌注不同时间点USP10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 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2 h再灌注6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12 h模型组、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组; 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梗死周边区皮层神经元自噬,Western blot 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皮层USP10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梗死周边区皮层神经元中USP10及LC3B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模型组自噬蛋白阳性细胞数与存活神经元数均于再灌注12 h最多(P<0.05),二者某种程度上趋势一致; 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双标均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USP10及LC3B蛋白在模型组中表达上调(P<0.01),且于再灌注12 h组达到高峰(P<0.05); 透射电镜显示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自噬强度的变化与免疫荧光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的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早期脑I/R损伤中自噬的激活某种程度上可减轻神经元的损伤,而USP10可能通过某种机制调控脑I/R中自噬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自噬/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后的小胶质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为正常对照组、OGD模型组和OGD+Acacetin组(10μmol)。缺氧6 h复氧24 h后采用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BV2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的死亡率;活性氧(ROS)试剂盒测定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Ⅱ/LC3-Ⅰ、beclin-1、NLRP3、caspase-1和IL-1β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刺槐素能增加OGD/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减少LDH的释放,降低ROS的生成,增加LC3-Ⅱ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NLRP3、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结论 Acacetin能减轻OGD/R后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OS的产生、激活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香兰素(vanillin,Van)对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日龄SD大鼠根据改良的Rice-Vannucci法构建HIBD模型,将12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HIBD组、HIBD+Va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mteinases,MMP-9)表达及神经调节素-1β(neuregulin-1β,NRG-1β)的干预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0只,应用线栓法经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odel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动物模型,治疗组经颈内动脉单剂量注射1.5%NRG-1β 5μl干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原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脑组织MMP-9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区脑组织细胞凋亡和MMP-9表达.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皮质区细胞凋亡数量自缺血0、0.5、1.0、1.5和2.0 h逐渐增加,分别为1.78±0.15、5.78±0.51、10.35±0.77、21.50±1.19和32.00±1.78;而纹状体区细胞凋亡数量自缺血0、0.5、1.0、1.5和2.0 h也逐渐增加,分别为1.46±0.21、4.12±0.54、7.33±0.71、16.54±1.63和19.03±1.44(t=9.31~37.78,P<0.01);对照组MMP-9蛋白表达逐渐增加(t=7.73~27.75,P<0.01).应用NRG-1β后,皮质区细胞凋亡数量自缺血0、0.5、1.0、1.5和2.0 h明显减少,分别为1.66±0.11、4.80±0.61、5.63±0.56、9.75±1.22和13.54±1.26;而纹状体区细胞凋亡数量自缺血0、0.5、1.0、1.5和2.0 h也明显减少,分别为1.34±0.14、3.35±0.32、4.55±0.50、7.63±1.41和10.46±0.98(t=2.74~18.93,P<0.05);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应脑区显著降低(t=3.85-12.09,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t=4.645~13.043,P<0.01).结论 脑缺血后MMP-9表达增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过程.NRG-1β可能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诱发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在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后海马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纽。在全脑缺血15min后,分别再灌注0,30min,3,6,12,24h,1,3d,使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各个时间点大鼠全脑缺血/复灌后海马LC3Ⅱ/LC3 Ⅰ蛋白的表达情况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自噬现象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h,海马区LC3Ⅱ/LC3Ⅰ蛋白的表达开始上调,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d表达最强(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LC3Ⅱ/LC3Ⅰ蛋白表达上调,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域的自噬活性上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模型(MCAO)。将大鼠分为:对照组(12只),急性期组(24只),恢复期组(24只);急性期组分为3 d和7 d两个亚组,恢复期组分为15d和30d两个亚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Notch信号分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Delta-like 1、Delta-like 3、Delta-like 4和Jagged 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第30天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otch 1和Notch 2的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显著升高(P 0. 05);第30天,Notch 1(P 0. 05)、Notch 2(P 0. 05)、Notch 3(P 0. 05)和Notch 4(P 0. 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天Hes-1(P 0. 01)和Hey-1(P 0. 05)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第30天,Hes-1和Hey-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NICD1和NICD2在大脑局灶性缺血后第3天半暗带区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0. 05);第30天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 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群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4):319-325
近来研究表明,自噬可能成为卒中治疗过程中的新靶点,但是自噬在脑缺血过程中的激活是否提升神经元存活率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其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元发挥的作用是保护还是加重损伤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综述脑缺血后自噬在缺血/低氧损伤中可能发挥的双重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抑制beclin-1信号通路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母细胞瘤N2a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系N2a细胞,脂质体转染beclin-1的miRNA干扰质粒,以缺氧、缺营养方式模拟缺血再灌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各组N2a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N2a细胞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电镜观察该细胞自噬活性。结果在缺血90min、再灌注24h干扰组较相应假干扰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干扰组beclin-1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的假干扰组(P<0.05),但两组之间LC3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细胞活性,beclin-1、Caspase3和LC3的表达真假干扰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在正常组没有观察到细胞自噬现象;在缺血30min和90min再灌注24h,真假干扰组均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自噬现象,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缺血90min,再灌注24h时,干扰beclin-1的表达虽不能明显改变N2a细胞自噬水平,却减少了凋亡,有利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8.
硫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再灌注前低硫酸镁组、再灌注后高硫酸镁组、再灌注后低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共五组。采用改良的Longa′s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h予以再通。术后6h采用胡氏脑组织微量分析法,测定梗死脑组织的Na^ 、K^ 、水含量,术后24h先进行神经病学评分,再断头取脑染色后进行梗死灶体积的测定。结果:硫酸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梗死灶体积缩小,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恢复好。治疗效果高硫酸镁组优于低硫酸镁组,再灌注前组又优于再灌注后组,其中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硫酸镁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明显地神经保护作用,且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早晚和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外源性雌激素替代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12 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双侧卵巢切除 (OVX)组、OVX +雌二醇 (E2 )组 (E2 2 0 0 μg/kg ,皮下注射每周 1次 ,连续 4周 )。 4周后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病理改变、凋亡细胞数及检测血浆雌激素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均以OVX +E2 组脑梗死体积最小 ,OVX组最大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凋亡细胞数OVX组明显多于OVX +E2 组 (P <0 0 5 )。结论 雌激素对缺血 再灌注后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白藜芦醇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LY294002组(Akt抑制剂),每组12只。利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进行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检测脑梗死体积、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p-Akt、t-Akt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缺血脑组织p-Akt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MPO活性和TNF-α含量(P<0.05),也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p-Akt表达水平(P<0.05);脑室内注射LY294002,显著抑制白藜芦醇的这些作用(P<0.05)。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