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NRG-1 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50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MCAO前经颈内动脉注射NRG-1 β(2μg/kg)进行预防性治疗。在MCAO后0h、0.5h、1.0h、1.5h和2.0h分别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YC)染色测定脑梗塞体积,细胞凋亡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动物脑组织含水量和梗塞面积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NRG预处理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对照组,梗塞范围也明显缩小。脑缺血可诱导脑组织细胞凋亡和Egr-1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和Egr-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NRG预处理能明显减少缺血诱导的细胞凋亡数,增加Egr-1的表达水平。结论NRG-1 β可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和诱导Egr-1表达水平,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NRG.1B(2μg/kg)干预治疗,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并诱导ErbB-4和胶质细胞MMP-9表达增强。应用NRG-1β干预治疗后,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和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小,ErbB-4受体表达增强,而胶质细胞MMP-9表达下调(P〈0.05)。结论NRG—1β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胶质细胞MMP-9表达和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及其靶基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S+SS,4只)、假手术+再缺血组(SS+MCAO,40只)、预缺血+再缺血组(IP+MCAO,40只),后两组再随机分成5个亚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模型(预缺血10 min),分别在预缺血后1 d、3 d、7 d、14 d、21 d进行再次缺血2 h再灌注22 h,然后取脑组织进行脑梗死体积测量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lα与EPO蛋白的表达。结果 ⑴IP+MCAO组中1 d、3 d、7 d亚组的梗死体积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减小;⑵IP+MCAO组1 d、3 d、7 d亚组中HIF-lα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IP+MCAO组3 d、7 d亚组中EPO蛋白表达与SS+MCAO各对应亚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预缺血诱导的内源性HIF-lα及EPO蛋白表达增加参与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两种栓塞途径插入线栓在小鼠身上建立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比较分析两种模型实验动物的术后存活率、行为学、梗死体积、脑水肿程度以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从而筛选出更为可行有效的脑梗死模型建立方法。 方法42只C57BL/6雄性小鼠,体质量20~22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MCAO模型颈外动脉插线组(18只,颈外组)、MCAO模型颈总动脉插线组(18只,颈总组)。颈外组从颈外动脉剪口插入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颈总组从颈总动脉剪口插入线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结扎与模型组同侧颈总动脉相同,但不插入线栓。颈外组和颈总组缺血1 h、假手术组颈总动脉结扎1 h,其后拔出线栓解除结扎,同时再灌注24 h,其后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灌流取脑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并测出脑组织含水量,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从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颈外组和颈总组小鼠均出现脑卒中表现、神经功能评分升高、出现脑水肿、有明显梗死体积以及神经细胞凋亡,假手术组未出现与之相对的明显表征。颈总组与颈外组相比,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程度接近,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组相对颈外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死亡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栓塞途径所造成的脑梗死比较结果一致,但考虑到部分实验需要长期给药观察,颈外动脉栓塞途径实验动物存活率更高,所以推荐采用颈外动脉插线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相似文献   

5.
诱导缺血耐受的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能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缺血预处理SD大鼠模型。方法 :SD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右侧颈内动脉灌注 (SI)、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BCAO)和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并生理盐水右侧颈内动脉灌注 (BCAO +SI)预处理 ,每次持续 3min ,间隔 7min ,反复 3次 ,2 4h后作线栓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观察处理对MCAO缺血对侧肢体活动、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 :MCAO后 2 4h和 48hBCAO +SI预处理组神经损害体征和脑含水量较SI和BCAO两组轻 ;MCAO 72hBCAO +SI组脑梗死体积也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BCAO +SI预处理能诱导脑组织明显缺血耐受 ,是研究缺血耐受机制比较理想的缺血预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素(Neuregulin-1β,NRG-1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50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MCAO前经颈内动脉注射NRG-1β(2μg/kg)进行预防性治疗。在MCAO后0h、0.5h、1.0h、1.5h和2.0h分别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和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表达水平。结果大脑中动脉阻断后,动物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面积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NRG-1β预处理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对照组,梗死范围也明显缩小。脑缺血可诱导脑组织细胞凋亡和Egr-1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和Egr-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NRG-1β预处理能明显减少缺血诱导的细胞凋亡数,增加Egr-1的表达水平。结论NRG-1β可能通过抑制凋亡途径和诱导Egr-1表达水平,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诱导的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及 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0 只SD 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 组: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闭塞组 (MCAO),大脑中动脉闭塞+5 mg/kg 丙酮酸乙酯组(MCAO+5EP),大脑中动脉闭塞+10 mg/kg 丙酮酸乙酯 组(MCAO+10EP)。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及旋转试验检测大鼠神经损伤及恢复,实时定量PCR 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Notch1和核因子κB( NF-κB)信号的表达。 结果 与MCAO 组相比,2 个剂量的EP均可降低mNSS 评分(均P< 0.05),提高大鼠在15 r/min 旋转轴上 的持续时间(均P < 0.05),上调BDNF 和NGF mRNA 的表达(均P < 0.05),下调Notch1 和NF-κB mRNA 的表达(均P< 0.05),且10 mg/kg 的EP 作用效果更好。结论 10 mg/kg 的EP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1 和NF-κB 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组、MCAO/R+si-Ctrl组及MCAO/R+si-STIM1组, 后3组小鼠建立MCAO/R模型, MCAO/R+si-Ctrl组及MCAO/R+si-STIM1组小鼠分别转染空载体对照病毒和STIM1基因敲除慢病毒。观察STIM1转染效率及各组小鼠中小胶质/巨噬细胞M1型活化标记物分化抗原86(CD86)的表达情况。(2)细胞实验: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分为Ctrl组、氧糖剥夺/复氧(OGD/R)组、OGD/R+si-Ctrl组、OGD/R+si-STIM1组、OGD/R+溶媒组及OGD/R+4-苯基丁酸(4-PBA)组。后5组细胞构建OGD/R模型, OGD/R+si-Ctrl组、OGD/R+si-STIM1组细胞分别转染空载体对照病毒和STIM1基因敲除慢病毒;OGD/R+4-PBA组细胞在OGD/R造模前24 h使用1 mmol/L预处理1 h以抑制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mGluR1)选择性拮抗剂LY367385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80~320g)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LY367385给药组及MK-801给药组,于MCAO后1min,侧脑室内注射NS或LY367385(500nmol)5μl,或腹腔注射MK-801(1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MCAO 6、24h进行神经病学评分、脑含水量测定及脑梗死面积测定.结果LY367385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症状,而MK-801在MCAO 6h增加神经病学评分.LY367385降低大鼠MCAO引起的脑含水量增加,MK-801无明显作用.LY367385及MK-801均降低脑梗死面积百分率,且LY367385作用优于MK-801.结论LY367385能对抗大鼠脑缺血性脑水肿,作用明显优于MK-801.  相似文献   

10.
孕酮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孕酮(PROG)减轻缺血/再灌注(I/R)时脑水肿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22h后脑皮层伊文思蓝(EB)含量的变化及PROG的影响。结果MCAO侧EB含量I/R组为5.89±1.37μg/g湿重,溶剂(DMSO)组为5.03±2.70μg/g湿重,PROG组为2.07±0.96μg/g湿重;PROG组显著低于I/R组和DMSO组(P<0.05)。结论PROG显著降低缺血2h再灌注22h时血-脑脊液屏障(BBB)的通透性,这可能是其减轻I/R时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通过调控DJ-1的表达,使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恢复的机制。方法 选取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和治疗组(rTMS组),每组10只。MCAO组使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Sham组小鼠处理同MCAO组但不插入线栓。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MCAO组不予治疗。造模后1 h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开始给予 rTMS 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每日5 次,连续治疗7 d。在治疗前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TTC染色确定各组小鼠脑组织梗死灶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梗死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组(0.50±0.53)比较,MCAO组(2.80±0.63)和rTMS组(2.10±0.32)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MCAO组比较,rTMS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rTMS组的梗死灶面积明显减小,DJ-1表达显著提高(P<0.01)。结论 rTMS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的小鼠神经功能恢复,并显著减少梗死灶面积,可能分子机制是通过上调神经DJ-1蛋白表达干预损伤预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XXXX, XX(XX): 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雌、雄性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用药组,对照组及用药组再进一步分为3h、6h、24h组,根据Koizumi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 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脑组织 IL-1β含量,假手术组几乎无表达,盐水组IL-1β表达3h开始升高,于6h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用药组IL-1β的含量较盐水组减少(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皮质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ed factor,
AIF)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缺
血-再灌注后酒精治疗组(治疗组)。以改良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2 h后拔出线栓,形成缺血-再灌注,治疗组立即腹腔注射1.5 g/kg酒精(无水
酒精稀释成50%酒精),对照组与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脑梗死灶面积的
大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AIF及HIF-1α的表达。
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35.33 6.06)mm2 vs (55.50 3.62)mm2,
P <0.001];对照组大鼠脑皮质区AIF及HIF-1α表达分别为(36.75 8.99)个/HP和(49.25 12.04)
个/HP;治疗组大鼠脑皮质区AIF及HIF-1α表达分别为(20.75 7.46)个/HP和(70.25 11.12)个/HP;
治疗组大鼠脑皮质区AIF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而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01)。
结论 1.5 g/kg酒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而减轻脑
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1)的变化,探索S1P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h组、6h组、12h组、24h组、24h+安慰剂组和24h+FTY720组.应用"线栓法"实现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并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再灌注24h+安慰剂组和再灌注24h+FTY720组大鼠于再灌注前10min经尾静脉注入安慰剂或S1P受体激动剂FTY720[1mg/(kg·体重)].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1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再灌注24h+安慰剂组和再灌注24h+FTY720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测定和TUNEL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梗死灶周围区皮质S1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开始于再灌注后3h,12h达到高峰,24h开始下降.FTY720显著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结论 S1P1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活,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导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α1、β1亚基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平滑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两组,并又随机分别分为对照和缺血两亚组。缺血亚组分别手术夹闭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0.5、1、2、2.5h,再灌流至24h,处死动物。取夹闭部远端动脉行免疫组化染色,用吸光度分析软件读取动脉血管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计算各组大鼠脑血管中sGCα1、β1亚基蛋白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大鼠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中膜平滑肌sGCα1、β1亚基蛋白呈强阳性反应,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7±0.13和0.18±0.17;颈内动脉夹闭0.5、1、2、2.5h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5±0.11、0.13±0.13、0.14±0.09和0.15±0.12,大脑中动脉夹闭0.5、1、2、2.5h组分别为0.15±0.16、0.12±0.09、0.08±0.03和0.06±0.02。在夹闭大脑中动脉后2、2.5h平均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GCα1、β1亚基蛋白表达减少及功能的下降,可减小内源性和外源性NO的反应能力,从而抑制损伤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对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克罗卡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和谷氨酸转运体1(EAAT-2)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脑缺血对照组(MCAO) 、MCAO + 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克罗卡林组(药物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Bederson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测定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和EAAT-2。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均表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 mGluR1α表达上调、EAAT-2阳性表达减少。与缺血组相比,克罗卡林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损伤明显改善,mGluR1α表达明显减少、EAAT-2表达增多、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结论 预防性应用克罗卡林可能通过减少mGluRα表达,增强EAAT-2表达,减少谷氨酸堆积,减小脑梗死体积,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通过作用于HMGB1/NLRP3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方法 TMAO和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MCAO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MAO喂养2周和6周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HMGB1、Cle-IL-1β、ZO-1蛋白水平。TMAO喂养6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TMAO+I/R组、TMAO+DMB+I/R组。各组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HMGB1、Cle-IL-1β、ZO-1蛋白表达,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随着TMAO喂养时间延长,NLRP3、HMGB1、Cle-IL-1β蛋白表达增加,ZO-1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与I/R组相比,TMAO+I/R组小鼠神经评分显著下降,NLRP3、HMGB1、Cle-IL-1β蛋白表达增加,ZO-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TTC显示脑梗死体积、脑组织...  相似文献   

18.
神经节苷脂GM1阻抑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再灌注损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血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的大脑中动脉梗塞 (MCAO)动物模型。测定缺血对照组、处理组 (2 0 mg/ kg,缺血 5分钟尾静脉给药 )缺血 2 h再灌 2 4 h、 4 8h血清和脑组织中 NSE、 MDA的含量 ,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并测定 HSP70和 TGF-β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对照组 MDA、 NSE较 GM1处理组显著性升高 ,而 GM1处理组 HSP70和 TGF-β的表达较缺血对照组显著性增加 ,且表达提前。结论 :GM1能阻抑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再灌注损害的氧自由基产生过多的损害 ,且减少了脑出血的发生 ,增强HSP70、 TGF-β的表达 ,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m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iNOs(诱导性NO合酶)在随后的永久性脑缺血中表达变化的影响,阐述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以及大脑在缺血后的自我保护机制。方法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MCAO 10min作为IPC,IPC后48h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P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梗死灶周围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lα和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血管阻断3h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和iNOs的表达水平开始升高,并且持续1周以上,缺血预处理组要比缺血组表达水平要高,2组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iNOs系统可能作为保护因子参与脑缺血预处理对随后出现的致死性脑梗死和机体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的变化,探索p-JNK和MKP-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4h、24h、48h和72h组。应用“线栓法”实现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并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JNK和MK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梗死灶周围区皮质p-JNK和MK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开始于再灌注后4,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结论:P-JNK和MKP-1相互作用,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