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基于目前布鲁氏菌病诊断现状,针对试管凝集滴度小于1∶100且布鲁氏菌病相应症状未持续1年患者,探讨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布鲁氏菌DNA用于临床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患者的血液,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提取其核酸,利用布鲁氏菌鉴定引物B4/B5进行普通PCR扩增,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布鲁氏菌DNA。结果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共收集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液样本278份,其中82份样品试管凝集检测滴度为小于1∶100,且患者病程未持续1年。 82份样品中分离自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酸中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阳性样品为50份,而对应血清布鲁氏菌核酸阳性样品为15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血清抗体5个滴度段中SAT阴性、1∶25、1∶50、1∶100、1∶200,SAT阴性组患者全血淋巴细胞中布鲁氏菌核酸DNA检测率最高,1∶200组患者血清布鲁氏菌核酸DNA检出率最低。结论全血外周血淋巴细胞核酸布鲁氏菌DNA检测可用于血清抗体检测阴性患者的初步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提供新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2.
田国忠 《疾病监测》2020,35(3):246-250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液标本中布鲁氏菌核酸DNA。方法使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纯菌核酸DNA;使用血液等组织基因组核酸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液标本核酸DNA,对提取的核酸DNA先行常规PCR预扩增,以扩增的PCR产物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第二次扩增(即巢式PCR)。对纯菌提取的核酸DNA进行灵敏度和和特异性测试,构建巢式PCR的Ct值与核酸DNA拷贝数之关系曲线;检测临床血液标本核酸DNA,同时比较常规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常规PCR检测的灵敏度为512个核酸DNA拷贝数;巢氏PCR检测有效范围为921.6 ng/μl^6.8 fg/μl,对应的Ct值为12.04~37.50,其指数关系为:y=(e-0.695x)×1012;R2=0.9986,巢式PCR扩增效率为2.28×109倍,检测限为2个布鲁氏核酸DNA拷贝数。巢式PCR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3.10%,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3.10%。对一起羊养殖场采集的25份血液标本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率为92.00%(23/25);27份健康人群血液标本没有检测出(无Ct值)。结论巢式PCR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特别适合于血液标本布鲁氏菌核酸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提高对布鲁氏菌病(布病)的认识,为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浙江省桐乡市疑似布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血清学阳性者采血接种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获得纯培养者进一步采用布鲁氏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布鲁氏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进行属和种/型鉴定。对患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规范治疗。 结果 患者血清SAT为1:3200(++),从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3型。患者用利福平、多西环素等联合6周治疗后痊愈。 结论 该病例为羊种布鲁氏菌实验室确诊病例,建议临床上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早发现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尚达不到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标准的有接触史和布病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检测IgG> 100 U/ml时,对患者进行布病规范用药治疗,观察疗效.ELISA检测IgG> 100 U/ml的就诊患者,用药后90.7%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王圣聪 《疾病监测》2010,25(11):897-899
目的通过对2004-2009年山西省浑源县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的总结,分析布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04-2009年本地区布病疫情资料,对发病地、性别、年龄、职业等指标进行分析。对2008-2009年79份布病门诊患者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分析,并对11份正在发热患者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结果 2004-2009年发病人数分别为58、99、158、232、188和171例,总数为906例。30~60岁患者共639例,占69.76%。其中以50~60岁最多,共286例,占31.22%。男性733例,占80.02%,女性173例,占19.09%。农民805例,占87.89%。永安和沙圪坨两地发病人数分别为143和112例,明显多于其他乡镇。餐饮工作者和学生人数分别从0例和1例增长至7例和8例。79份血清中57份RBPT和SAT均为阳性,59份RBPT阳性,58份SAT阳性。11份血培养分离到2株布鲁氏菌,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鉴定全部为羊种Ⅲ型。结论 2004-2009年,本地区布病发病人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全县18个乡镇均有新发病例,个别乡镇各年发病人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乡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中年为主,50~6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占绝大多数,学生和餐饮工作者发病呈增长趋势。菌种以羊种Ⅲ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布鲁氏菌病(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的血清学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点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2014 — 2018年以海淀区选定区域牛羊散养户和动物疫病所的工作人员为布病重点人群,采集全血,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 — 2007)中标准试管凝集方法(SAT)对采集的血清中抗体进行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243例,布病抗体阳性 7例,阳性率为2.88%,7例均未发现布病症状,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 不同职业人群中,饲养员阳性率为3.03%;牛、羊均接触的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84%,只接触牛的人群阳性率为3.66%,只接触羊的人群阳性率为1.0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2014 — 2018年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为兽医及饲养员,接触牲畜主要为牛、羊,应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动物的免疫,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掌握疫情趋势,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布鲁氏菌病不同流行地区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在布鲁氏菌病不同流行区现场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布鲁氏菌病不同流行区人群,采用GICA、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人群抗体 。结果 GICA、DIGFA和SAT检测重流行区、监测地区和非疫区人群抗体阳性率,3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CA和SAT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重疫区人群抗体结果,二者阳性符合率为94.2%。GICA和SAT平行检测布鲁氏菌病非疫区人群抗体结果,二者阴性符合率为99.6%。GICA检测不同疫区之间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ICA不仅可及时快速发现患者,而且可监测疫情,反映流行程度,在布鲁氏菌病不同流行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巩固布鲁氏菌病防治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廖虹瑜  曾林子  祁腾  罗隆泽 《疾病监测》2016,31(10):856-858
目的 掌握2014年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感染情况,为四川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疑似布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结果 共检测305例,血清学检测阳性32例;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之间,占总阳性人数的78.13%;病例分布于8个地市,以眉山市占总阳性人数比例最高为25.00%;职业分布以养殖羊和牛人数比例最高为34.38%;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分别占90.63%、62.50%和68.75%;肌肉、关节酸痛者占59.38%;感染源主要为羊、牛及其制品,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及消化道传播。结论 四川省多地存在布鲁氏菌感染病例,疫情漏报严重,疫情呈明显回升趋势,需在全省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布鲁氏菌感染状况,进一步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依据GB 1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虎红试验为阳性,同时SAT试验1∶100(?荻)及以上者,判定布鲁氏菌血清检测阳性。结果 2007年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检测门诊共检测126人,感染率为38.89%; 以职业性接触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48.83%,其次是食源性接触感染,感染率为21.43%;不同病因的布鲁氏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06,P0.01);血检男性93人,阳性率44.09%;女性33人,阳性率24.24%,男女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2.27,P0.005),男性的布鲁氏菌感染率高于女性。结论 2007年牡丹江市布鲁氏菌病门诊血检阳性率高达38.89%,明显高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建立严格的牲畜检疫制度,倡导需产品接触人群来取有效的个人布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及漏报情况,指导布病防控工作。 方法 对2014年青岛各县(市、区)就诊的怀疑为布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测布鲁氏菌抗体。 结果 共检测508例,血清阳性率为35.43%,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40~6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53.89%);职业分布以羊只饲养人员最高(61.11%);平度市阳性率最高(34.44%)。 结论 青岛市存在布病流行,应加强防控,提高职业人群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血培养瓶培养的抗凝血中布鲁氏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将定量检测的灭活菌液/基因组DNA梯度添加至含抗凝血的血培养瓶中,选择不同的方法提取核酸,利用荧光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 磁珠法和裂解法最低能检测添加102 CFU/mL的灭活菌液以及10-3 ng/μL的基因组DNA;离心柱法无法检测未经红细胞裂解液处理的添加106 CFU/mL的灭活菌液以及10 ng/μL的基因组DNA,经红细胞裂解液处理后也只能检测到添加104 CFU/mL的灭活菌液以及1 ng/μL的基因组DNA的模拟样品。结论 红细胞裂解液处理模拟样品能够增加核酸的提取量,裂解法提取效果最好,其次是磁珠法,再次是离心柱法。本研究为疑似布鲁氏菌病样品血培养物的核酸检测提供了方法参考,为提高布鲁氏菌病的诊断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山西省2005-2019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点(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结果,掌握布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2005-2019年布病监测数据按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山西省2005-2019年共报告布病70 736例,200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血样中布鲁氏菌DNA。  方法   2019—2020年收集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试验,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微量法、胶体金免疫试验(GICA),阳性标本进行real-time PCR检测。 分析real-time 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其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   共收集全血1 466份,RBT检出阳性64 份,GICA检出阳性28份,SAT检出阳性18份。64 份RBT阳性标本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其中56份标本及阳性对照菌株有特异的荧光扩增曲线,8份标本及阴性对照无特异的扩增曲线。 real-time PCR与SAT、GICA比较灵敏度为100%,与RBT比较特异度为99.93%,Kappa值为0.81,高度一致。  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real-time PCR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等优点,可以用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研究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  方法  本研究利用肉汤稀释法检测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见布鲁氏菌病治疗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离省份的菌株药物敏感性差异。   结果  在现有的布鲁氏菌耐药拐点下,本研究涉及的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常见治疗药物的MIC均在敏感范围内,其中多西环素(0.06~0.12 μg/mL)、四环素(0.06~0.25 μg/mL)、庆大霉素(0.015~0.03 μg/mL)的MIC范围较低;分析分离株氨苄西林MIC值发现,四川省与陕西省(P=0.0001)、河北省(P=0.0001)和湖南省(P=0.04)均差异显著,河北省与广东省(P=0.02)差异显著。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红霉素(32 μg/mL)、复方新诺明(0.25/4.8 μg/mL)MIC值较高的分离株。  结论  本研究涉及的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见治疗药物敏感,但部分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等的敏感性较低,应加强监测,防止菌株耐药。 本研究为我国布鲁氏菌耐药水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抗性菌株的筛查及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芬  陈洪友  屠丽红  庄源  张曦  陈敏 《疾病监测》2021,36(7):696-701
  目的  对2007 — 2020年上海市人间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菌株基因分型和聚类,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7 — 2020年上海市人感染布鲁氏菌临床分离株20株;采用生化方法和AMOS-PCR进行鉴定;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3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参考株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20株布鲁氏菌均为ST8型羊种布鲁氏菌;被MLVA-8分为4个基因型,MLVA-16分为17个基因型,panel 2B具有多态性;SNP分析表明,20株临床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羊种布鲁氏菌聚类。  结论  2007 — 2020年上海市人感染布病分离株主要为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分子分型方法可为上海市布鲁氏菌的溯源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四川省2015 — 2019年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研究,为当地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MLVA-16方法对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进行分型实验,通过在线数据库对比MLVA-8型别,利用Bio Numerics对MLVA-16位点重复数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四川省布鲁氏菌株被分为29个MLVA-16基因型,遗传相似度在74.6%~100.0%,具有42、43、83共3个MLVA-8型,三者均起源于东地中海群,42型为主要MLVA-8基因型。 MLVA-8方法分辨率为0.356,MLVA-16分辨力为0.991,其中Bruce04、Bruce16及Bruce30位点分辨力较高,可采用MLVA-16方法作为本地暴发调查和散发疫情监测手段。  结论  四川省主要流行株为42型(MLVA-8型别)羊种布鲁氏菌,与全国流行株一致,提示该省布病疫情与北方疫情存在关联。 本研究首次将四川省布鲁氏菌进行MLVA分型,利用其构建的数据库将对四川省未来的布病监测及分子溯源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田雅昕  王妙  李振军  刘志国  翟景波 《疾病监测》2022,37(11):1462-1466
目的 对2004—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该地区人间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发病数、发病率和构成比等描述疫情。采用AMOS-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2016年该地区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基因分型。基于MLVA-16分型方法对本研究的菌株与国际布鲁氏菌MLVA数据库的羊种布鲁氏菌进行比较,调查菌株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联。结果 2004—2011年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呈现逐年增多态势,并在2011年到达流行顶峰,2012—2108年显著下降,但2019—2021年再次反弹。2004—2021年该地区共报告人间布病29 713例,年均报告1 650例,年均发病率为75.46/10万。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的流行情况高于前山地区。经AMOSPCR和MLVA-8两种分子方法鉴定表明,22株菌均为羊种布鲁氏菌,且属于东地中海血统。菌株间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80%~100%),提示菌株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此外,来自本研究的20个株菌分别与先前该地区分离菌株和该地区之外的菌株形成完全相同的MLV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6 — 2020年辽宁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动态及规律,为制定和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辽宁省2016 — 2020年人间布病报告确诊病例和重点职业人群监测信息,描述、分析其三间分布情况和监测结果。  结果   2016 — 2020年全省14个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确诊病例11 569例,死亡1例。 发病高峰为3 — 8月,病例主要集中在40~64岁,且以农民为主。 重点职业人群监测工作中,流行病学调查68 804人,血清学检测32 559人,阳性1 708例,阳性率为5.25%。 病原学检测布病样本830份,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210株。  结论   辽宁省布病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2020年发病数和发病率创历史新高。 人间布病流行态势错综复杂,布病防控形势严峻,防控策略和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