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针法对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01—2011-12收治的80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采取体针作为基础性治疗,而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头针与腹针综合治疗,而对照组不给予头针与腹针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3,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t=9.3022,P<0.05)。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21,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12,P<0.05)。结论临床对于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综合针法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卒中后尿失禁(UI)对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急性患者130例,按发病1-10d(病初)有无UI分为2组,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1年生存率,经多因素分析了解U1的危险因素以及U1与卒中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UI组的全前循环综合征例数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UI组(P=0.000),与病初UI显著相关(OR=4.52;OR=7.15);UI组41例死亡21例,非UI组89例死亡3例,1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9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0.28,P=0.000);病初UI是1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74,P=0.000),患者年龄也与1年生存相关(RR=2.23,P=0.016)。结论病初UI是卒中患者1年生存的强力负性因素,需要加强治疗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级康复治疗对卒中模式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用相同的内科治疗方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分级康复治疗技术。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r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进行分级康复治疗后,各阶段(治疗4周、8周和6个月时)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各阶段各项评分的积分差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分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治疗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典型症状,其中手和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作业表现,使患者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本文基于人-环境-作业(personenvironment-occupation,PEO)模式,从人、环境、作业活动和作业表现等方面,探讨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康复治疗,以期提升人们对中国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内涵的理解。通过作业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行为表现,减轻功能受限程度,增强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对初次轻-中度大脑中动脉梗死后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收住我科卒中单元的55例患者为观察组(卒中单元组),收住我科普通病房及市三院老年科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普通病房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4 周和1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中译本(SS-QOL)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指数和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 2组治疗后4周及12周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时 SS-QOL中除精力、家庭角色、个性、上肢功能、工作/劳动等5个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领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 SS-QOL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基层医院卒中单元能改善初次轻-中度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88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评价运动功能和Barthcl指数(BI)评价ADL。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但康复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按照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Depression,HRSD)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The ModifiedRankin Scales,mRS)评分较常规护理组得到明显改善(P <0.01)。结论 对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早期实施卒中单元模式护理,是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程序式护理对卒中偏瘫患者自我管理、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组2020年6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卒中偏瘫患者,按不同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1年12月)和观察组(2022年1—7月)。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Roy适应模式引导的程序式护理。两组患者总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lf-efficacy questionnaire,SSEQ)、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偏瘫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年龄45~82岁,平均(67.66±6.53)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4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SSE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S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5.32±11.60)分vs.(79.54±8.79)分,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1.
脑微出血患者发生急性卒中事件时,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是十分具有挑战的临床决 策。如果给予溶栓治疗,出血的风险较高;不给予溶栓治疗,可能使时间窗内的卒中患者错过最佳治 疗的时机。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脑微出血急性卒中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都会发生出血,如果 可以明确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就能识别出适合溶栓的脑微出血患者,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 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病房通过品管圈工具的应用,制订出提高卒中单元患者满意度的改进措施和标 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最终改善患者满意度。 方法 2014年4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进行 相关满意度调查,设为品管圈改善的基线指标。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方法,设定品管 圈活动主题、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并制订对应策略。4个月后再次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将本次结果 与基线指标进行比较,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患者满意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 收集有效的基线调查问卷78份;品管圈活动后调查问卷80份。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 对病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实施前的72%上升为实施后的93%,其中对于病房清洁满意度、病房安 静满意度提高显著(P =0.002,0.006)。此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16.6%,进步率为29.1%,说明 活动采取措施有效,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卒中病房的患者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 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卒中病房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对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6月诊治的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卒中管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卒中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随访时的血压、空腹...  相似文献   

15.
吴昊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3,8(3):216-220
缺血性卒中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的血管再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而血管再通治疗是指在规定的时间窗内通过溶栓剂、栓子切除或开通侧支循环等方法尽早恢复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血管内介入、血管吻合和联合治疗等,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关键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血管再通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