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分为UFH-CA组、UFH-PS组、LMWH-CA组、LMWH-PS组等四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GMP-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幅度UFH-CA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5例UA病人,随机分为LMWH组(33例)和UFH组(32例),对比观察风组病人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LMWH组和UFH组心绞痛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3.9%和75.0%,P〈0.05),心电图变化情况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6.7%和6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1%和15.6%,P〈0、05)。结论 LMWH治疗UA较UFH治疗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对凝血状态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凝血物质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连续60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中穿刺血管之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第2d和第7d,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物质: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α-granule membrane gulcoprotein,GMP-140),内皮素细胞损作的分子示志物(因管内假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s factor,VEF)水平。结果:与穿刺血管之前相比较,血浆中D-二聚体,GMP-140和VWF浓度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消融放电即刻和术后第2d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并于第7d降至穿刺血管之前的水平(P>0.05)。其中,D-二聚体和VWF的浓度在消融放电即刻达到高峰。分别是穿刺血管前浓度的6.0倍和2.2倍;而GMP-140的浓度在术后第2d增至峰值,为穿刺血管前浓度的2倍。结论:RFCA术可以引起血浆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直接影响血凝状态,术中及术后监测D-二聚体,GMP-140和VWF浓度,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的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每日服用阿斯匹林75mg(20例)、150mg(26例)、300mg(30例),随访三个月。采用抗人血活性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特异单克隆抗体125I-SZ-51,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常规记录血小板数,并与2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阿斯匹林治疗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明显降低,而血小板数升高。随药物剂量的增加,二者变化程度增大(P<0.01)。当剂量达300mg时,前者低于健康人组(P<0.005),后者已达到健康人水平(P<0.05),三组近期副作用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每日300mg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免法测定3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其含量与舒张压正相关(r=0.6512,P<0.01),而与高血压病分期无关。1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降压药治疗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分子数随血压下降而显著减少。提示血小板活化可能参与高血压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34例,随机分成普通肝素(UFH)组18例及LMWH组16例,于透析前分别给予UFH及LMWH动脉血路端注射,并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及B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以18例健康的成人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ox-LDL-Ab、Lp-PLA2及CIM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LMWH组ox-LDL、ox-LDLAb、Lp-PLA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UFH组明显降低(P0.05),CIMT无明显变化(P0.05);UFH组免疫炎症因子无明显变化(P0.05),CIM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MHD患者的免疫炎症状态促进AS,长期使用LMWH代替UFH抗凝,可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抑制AS的形成和进展;ox-LDL、ox-LDL-Ab、Lp-PLA2可作为MHD患者AS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及纤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状态,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法:测定27例AMI患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GMP-140、t-PA、PAI、DD含量。结果:AMI患血浆GMP-140、PAI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恢复期血浆GMP-140水平低于急性期的(P<0.05)。DD在急性期内(≤2天)无显增高。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活性降低;要施行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以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GMP-140、vWF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及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30名糖尿无并发症、35名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35名正常人的血浆GMP-140、vWF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的血浆GMP-140,vWF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的患上述变化更显(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易于形成血栓,与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奥扎格雷钠对高凝状态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高凝状态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8例高凝状态患者,用奥扎格雷钠160mg/d,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14d为1疗程。用药前后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血小板膜颗粒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I(PAI-I),纤维蛋白原(Fg)。结果:奥扎格雷钠对GMP-140、vWF、SFMC、PAI-I、D-二聚体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AT-Ⅲ有明显提高作用(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可改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凝血非常激活与肺部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25例肺心病患者、15例肺癌患者及36例肺结核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浓度,并与20例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心病及肺癌患者血浆GMP-140、D-二聚体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肺癌与肺心病、肺结核患者血浆GMP-14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肺结核患者血浆GMP-140、D-二聚体浓度均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小板活化、凝血系流激活及内皮细胞损伤在肺心病、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氧磷脂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Wang H  Deng H  Liu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79-18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0对氧磷脂酶-1(PON-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91例2型DM患者血清PON-1,用ELISA法测定ox-LDL,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并与正常人作对照,以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成三组。结果 血清PON-1活性在2型DM三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血浆ox-LDL浓度则显著升高(P<0.01),二者在DM三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PON-1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ox-LDL则与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二者之间呈负相关(P<0.01)。PON-1与血NO呈正相关,与GMP 140呈显著负相关;ox-LDL与血NO呈负相关,与VWF、GMP140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ox-LDL是DN的危险因子。结论 DM的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造成的PON-1酶活性下降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使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受损,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明显增强。它们的共同作用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患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随机分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组(A组,依诺肝素组)33例和皮下普通肝素组(B组,肝素钙组)30例,疗程为5d,观察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A、B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80%(P<0.05),出血发生率显性差异(P>0.05)。治疗5d后两组血浆抗因子Xa活性(anti-Xa)、抗因子IIa活性(anti-IIa)均明显升高(P<0.01),anti-Xa活性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而anti-IIa活性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在A组无明显变化(P>0.05),B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两组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B组均明显延长(P<0.01),第5天时B组APTT稍长于A组(P=0.05)。结论:治疗5d后,普通肝素以抗因子IIa为主,低分子量肝素以抗因子Xa为主;普通肝素导致血浆AT-Ⅲ活性明显下降,而低分子肝素则无此不良作用;低分子量肝素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明显优于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组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肝素钙组,与凝血系统的变化相符合,两组出血倾向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变化,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51例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和GMP-140的表达水平,并对GPⅡb-Ⅲa明显降低的SLE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 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例GPⅡb-Ⅲa明显降低的SLE患者存在血小板聚集不良或异常。结论 SLE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GPⅡb-Ⅲa特异性抗体,导致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可能与出血有关。SLE患者体内部分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表达水平增加,这些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又参与炎症反应,加重原发病。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组、普通肝素(UFH)组.采用LMWH及UFH在血液透析中常规抗凝应用,记录透析初始(维持性血液透析4个月以上)以及12、24、36个月时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的变化,对照组(10例)为老年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结果 两组透析初始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其TC、TG、LDL-C有所降低,HDL-C上升,随时间延长Lp(a)有下降趋势(均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长期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抗凝,可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脂血症、改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Annexin V和FasL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末透析肾衰(ND)患者,醋酸纤维膜透析(CA)患者、聚砜膜透析(PS)患者及健康自愿者(C)各10名的外周血T细胞培养24h后Annexin V和FasL的表达。结果:ND组和CA组外周血T细胞计数显著低于C组,而PS组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ND组和CA组T细胞上Annexin V和FasL表达显著高于C组和PS组,各组Annexin V和FasL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的低T淋巴细胞血症可能与T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选的10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和普通肝素组(UF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抗炎、解痉、氧疗、防治并发症、抗凝等综合性治疗,LMWH组抗凝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次5000IU,每日2次,疗程7 d,UFH组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每次6250IU,每日2次,疗程7 d,治疗后比较两组氧合指标、APACHEⅡ评分、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及出血等发生率。结果 LMWH组治疗7 d后Pa O2、Sp O2数值明显高于UFH组,而Pa CO2、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U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总体有效率(50/54,92.6%)高于LMWH组(44/51,86.3%)(χ2=1.116 P=0.291);LMWH组治疗7 d内改有创通气比例(16/54,29.6%)低于UFH组(18/51,35.3%)(χ2=0.384 P=0.535);LMWH组出血发生率(6/54,11.1%)低于UFH组(13/51,25.5%)(χ2=3.659 P=0.056)。两组治疗7 d APTT、PT、PL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XB2明显下降,6-keto-PGF1α明显上升,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治疗后CD62p水平明显低于UFH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在改善肺部氧合与降低APACHEⅡ评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抗凝效果与出血发生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测定在冠心病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1例冠心病患、30例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GMP-140含量。结果:冠心病患GMP含量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合并AMI组GMP含量显高于无合并症和合并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不稳定心绞痛组GMP含量仅次于AMI组,但二无显差异。结论:冠心病病情愈重,GMP含量增多愈显,因此它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和观察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普通肝素(UF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共入选966例申请一次性行PCI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966例患者中最终完成PCI治疗者455例[包括283例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者]。未接受PCI治疗者511例。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LMWH组和静脉UFH组,LMWH组484例,静脉UFH组482例。LMWH组采用依诺肝素(enoxaparin),按1mg/kg的剂量于PCI手术前至少给予2次皮下注射(每12h一次),PCI手术在最后1次皮下注射30min后开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PCI后,立即拔出鞘管。静脉UFH组的患者于手术前即刻先给予普通肝素25rIlg静脉推注,如果造影显示适合PCI时,再追加65mg。完成PCI后4h左右拔出鞘管。LMWH组和静脉UFH组中最终行PCI者各为227例和228例。结果(1)LMWH组中1例于PCI术中发生急性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及住院期间未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静脉UFH组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AMI和再次血管重建)在LMWH组为0.44%,静脉UFH组为0;(2)LMWH组均于术后即刻拔出鞘管,穿刺局部发生血肿8例,静脉UFH组于术后4h左右拔出鞘管,穿刺局部发生血肿20例,前者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个月LMWH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静脉UFH组1例于院外发生亚急性血栓致AMI,再次行PCI成功,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43%。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或非sT段抬高ACS患者术前给予至少2次依诺肝素皮下注射(1mg/kg,每12h一次),并于最后1次皮下注射的8h内行PCI是安全和有效的,术前和术中不需要给予静脉UFH,术后可即刻拔出鞘管。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中对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情稳定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31例,分成UFH组(15例)和LMWH组(16例)两组,第1年2组均按个体化使用肝素抗凝;第2年前组继续使用肝素抗凝,而后组改用LMWH,于血透前动脉端1次注入LMWH.2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1年和实验第2年结束时检测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LP(a)及载脂蛋白(ApoA1、ApoB)水平.结果 UFH组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浆CH、TG、LDL、ApoB水平明显升高,HDL、ApoA1明显降低,而LMWH组患者前1年使用UFH,血脂变化与同期UFH组相似,改用LMWH 1年后CH、TG、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HDL、ApoA1水平升高.结论长期使用肝素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低分子肝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 和普通肝素(UFH)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中抗凝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安置IABP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UFH抗凝的常规组(34例)和应用LMWH抗凝的试药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血肿、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费用差别。结果: 两组均只有少部分患者有伤口少量渗血、局部小血肿和伤口周围轻度青紫等表现,无其它并发症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试药组的费用比常规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IABP中应用LMWH可以达到应用UFH相同的抗凝、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同时并发症无增加,而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