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C -反应蛋白 (CRP)和脂多糖 (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 - 6水平及两者致单核细胞NF -κB活化的程度 ,比较其致炎作用。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观察CRP和LPS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 - 6的时间效应 ,比较其峰值。免疫细胞化学观察两者致单核细胞NF -κB活化的程度。结果 :CRP和LPS刺激IL - 6合成开始的时间分别是 4小时和 2小时 ,呈时间依赖性 ,在 2 4小时达高峰。LPS组峰值高于CRP组。在刺激 1 6小时后 ,LPS组NF -κB活化的程度高于CRP组。结论 :CRP和LPS均能活化NF -κB ,并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 - 6 ;1 0ng/mlLPS的致炎作用强于 2 0ug/ml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缬沙坦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影响 ,观察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观察LPS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 6的时间及剂量效应。结果 :LPS刺激单核细胞IL 6合成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 ,10 μg·L-1LPS诱导IL 6合成开始的时间是 2h ,在 2 4h达高峰 ,其峰值是 16 5 4±76 5ng·L-1。缬沙坦 (10 -6mol·L-1~ 10 -3 mol·L-1)不能抑制 10 μg·L-1LPS诱导的单核细胞IL 6合成。结论 :缬沙坦并不适用于抗细胞因子治疗 ,缬沙坦主要不是通过抗炎效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kB(NF-k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k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NF-kB活化及MCP-1表达显著增强,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NF-kB活化介导出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与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粘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100ng/ml LPS刺激PMVEC0h,2h,4h,6h,8h或10ng/ml,50ng/ml,100ng/ml LPS刺激6h,检测PMVEC-PMN粘附率,PM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EMSA)方法检测核因子kB(NF-k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Anti-ICAM-1抗体或活化阻断剂观察对PMVEC-PMN粘附率的影响。结果:PMVEC ICAM-1的表达及与PMN的粘附与LPS的刺激呈时相-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NF-kB,60min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Anti-ICAM-1抗体、PDTC能显著降低PMVEC-PMN粘附(P<0.001);结论:LPS刺激诱导NF-kB的活化,启动ICAM-1的合成表达,从而导致PMVEC-PMN的粘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Mo)NF-kB核易位及其检测方法,了解脂多糖(LPS)对NF-kB的活化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结果 Mo免疫组化结果,胞浆组化染色强阳性,其胞核染色弱阳性;LPS刺激Mo后,胞核组化染色显强阳性。EMSA示LPS刺激组的自显影密度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Mo受LPS刺激后,免疫组化方法证实在完整细胞中NF-kB核易位并活化;EMSA证明LPS刺激后,NF-kB核易位大量增加,与kB序列结合活力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内毒素(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的调节,为Res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LPS或Res+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自旋捕集技术直接检测巨噬细胞产生的NO,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LPS组NO含量、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2—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Res+LPS组NO含量、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提示LPS可诱导巨噬细胞NF—K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Res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牵张激活心肌细胞NK—kB及其调控β—MHC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牵张刺激引起心肌细胞β-MHC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方法 在硅橡胶模上培养心肌细胞并施加牵张刺激,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kB的激活情况,并用图像分析法检测NF-kB在激活与未激活状态下β-MHC蛋白的含量。结果 ①心肌细胞受到应变为20%的牵张刺激5小时后,NF-kB被显著激活,从胞浆移位入胞核。②牵张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NAC(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牵张+NAC组心肌细胞相比,β-MHC含量增加,其它3组β-MHC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NF-kB信号传统系统参与了牵张诱导的β-MHC基因表达的调控。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内毒素(L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影响及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C组)、LPS刺激组(L组)、丙泊酚处理组(P组)和丙泊酚预处理合并LPS刺激组(P+L组),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内SOD1含量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四组不同处理因素对THP1细胞分泌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结果在LPS刺激12 h后收集细胞,与对照组比较L组中SOD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增高(P〈0.01);L+P组中SOD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L组,IL6、IL8、TNF-α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体外THP1细胞培养下,丙泊酚可以明显抑制LPS刺激THP1细胞IL6、IL8、TNF-α的大量释放和逆转LPS刺激下对THP1细胞内SOD1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患儿肾组织中核因子-kB(NF-kB)的活化及其与系膜基质扩大的关系,明确NF-kB在MsP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MsPGN患儿肾活检组织中VF-kB的活化,并分析其与MsPGN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MsPGN患儿肾小球及肾小管中NF-kB的活性显著增加,且与MsPGN病理程度及肾间质中单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肾小球中NF-kB的活化与系膜基质扩大呈直线相关。结论:NF-kB的活化在MsPG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阻断NF-kB的活化将可能为防治MsPGN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17NFα)是否可引起胰岛B细胞凋亡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kB(NF—kB)在TNFα诱导的β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培养INS-1胰岛β细胞,采用DNA重组、转染和再感染技术获得可表达NF—kB的特异性抑制物:IkBα的突变体IkBα△N的INS-1/IkB△N细胞。应用DNA片段分析技术和kB—luc报告基因荧光分析技术观察NF—kB活性和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IL—Iβ可诱导INS-1细胞的NF—kB激活,但在INS-1/IkB△N细胞则无此作用。将细胞与IL-1β(10μg/L)、TNFα(100μg/L)以及IFNγ(100000U/L)一道培养48h后显示,TFNFα与IFNγ合用可诱导INS-1细胞发生凋亡,而在INS-1/IkB△N细胞未见此现象。单用IL—Iβ或IFN-γ或IL—IB加IFNγ均未能诱导INS-1细胞凋亡。结论凋亡是TNFα导致B细胞死亡的方式之一,NF—kB在TNFα介导的β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NF—kB激活可能保护β细胞免于TNFα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旁路活化补体能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kB)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ZAHS)补体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UVECS单层后,①ELISA法检测MCP-1的表达水平,用原位杂交(ISH)检测胸浆中mRNA水平。②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方法测定NF-kB的活化。结果:①ZAHS(140μ1/孔)能诱导HUVECS表达MCP-1,表达水平从8小时开始有显增加。ZAHS作用6小时,HUVECS胸浆中MCP-1 mRNA含量明显增加;②ZAHS能激活NF-kB,30分钟时即有活化,60分钟明显增加,120分钟达到高峰;③对照组的HUVECS表达MCP-1水平及胸浆中MCP-1 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④NF-kB抑制剂PDTC(20μmol/L)预先处理HUVECS单层2小时,可以明显降低MCP-1的表达(P<0.05)。结论:旁路活化补体能直接在转录水平上诱导HUVECS表达MCP-1,这一过程可能通过NF-kB的活化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多糖 (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VEC)IL 8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NF κB)的调控机理。方法 以 10 0ng/mlLPS刺激PMVEC 0 ,0 .5 ,1,2 ,4,6,8h或 1ng/ml、10ng/ml、10 0ng/mlLPS刺激 1h或6h为检测时相点 ,ELISA、原位杂交试验分别检测的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 8及PMVEC内IL 8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 (EMSA)检验NF κΒ的活化 ;并观察NF κΒ活化抑制对IL 8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 8,包括促进IL 8mRNA的表达及IL 8的分泌。在时间上mRNA的表达先于IL 8分泌。且LPS的直接诱导能迅速活化NF κΒ ,1h达到高峰 ,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NF κΒ的活化及IL 8的表达 (P <0 .0 1)。结论 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确能通过促进NF κΒ的活化 ,从而启动IL 8的高效表达和分泌 ,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 (PMN)的迁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 ,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陈旭昕  王彩彩  韩志海  孟激光 《西部医学》2017,29(7):898-901+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PFC)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性反应及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 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全氟化碳+脂多糖(PFC+LPS)组、全氟化碳(PFC)组及脂多糖(LPS)组。各组细胞经相应处理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NF α、IL 6和IL 10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和SIGIRR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显示,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正常细胞组升高(P<005);PFC+LPS组TNF α、IL 6水平较LPS组下降(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PFC组IL 10水平升高(P<005),PFC+LPS组IL 10水平较LPS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上调(P<005),PFC+LPS组核内磷酸化NF κB p65表达水平较LPS组降低(P<005);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PS组SIGIRR表达水平下调(P<005),PFC+LPS组SIGIRR表达水平较LPS组上调(P<005)。PFC本身对TNF α、IL 6含量及NF κB p65表达无影响,但PFC可促进A549细胞释放IL 10及上调SIGIRR表达(P<005)。结论 PFC可减轻A549细胞对LPS诱导的炎性反应,促进抗炎因子IL 10分泌及上调负调控分子SIGIRR表达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眼角膜基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 6)的干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人眼角膜基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绿脓杆菌脂多糖(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LPS组),并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大黄素预处理组)。分别于LPS刺激前(0?h),刺激后1、2、4、8?h收集各组细胞及细胞上清液。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点角膜基质细胞κB抑制因子 α(IκB α)蛋白的表达及大黄素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时点角膜基质细胞IL 6蛋白的分泌及大黄素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与0?h相比,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1?h时,胞浆IκB α蛋白表达出现下降,其电泳条带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暗,4?h时最暗。LPS刺激后各时点IκB α蛋白表达较LPS刺激前均明显下降(P<0.01)。LPS刺激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L 6蛋白分泌增多,刺激后8h达峰值,LPS刺激细胞后各时点细胞分泌IL 6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1)。大黄素预处理后,与LPS组相比较,角膜基质细胞表达IκB α蛋白下降、细胞分泌IL 6减少(P<0.01)。结论绿脓杆菌LPS可引起人眼角膜基质细胞IκB α降解,引起细胞因子表达,在角膜炎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大黄素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人角膜基质细胞IκB α降解,从而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其辅佐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血体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DC的辅佐功能。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GM—CSF,IL—4及TNF—α培养观察,并应用MTT法检测DCs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经体外诱导扩增,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定向诱导大量的具有典型DC形态的树突状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提示,只需少量DC,即可强烈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1)用GM—CSF、IL—4及TNF—α能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出DC;(2)DC具有高效的刺激静止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AT3信号通路在IL-6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human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DCs)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7,CCR7)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D14+磁珠分离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在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LPS用于刺激moDCs表达CCR7,RT-PCR检测不同浓度IL-6处理后再用LPS刺激后的moDCs CCR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6处理moDCs和IL-6预处理后再加入STAT3磷酸化特各异性抑制剂JSI-124的moDCs STAT3、p-STAT3表达.IL-6预处理并抑制STAT3磷酸化后,LPS刺激48 h,RT-PCR检测moDCs CCR7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oDCs CCR7蛋白表达,细胞迁移实验检测moDCs细胞迁移功能.结果 与单独LPS刺激组比较,IL-6明显抑制LPS刺激的moDCs CCR7mRNA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独LPS刺激组比较,IL-6导致moDCs细胞内STAT3高度活化;而抑制STAT3信号高度活化后,与IL-6+LPS处理组比较,moDCs CCR7 mRNA表达、蛋白分子表达、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升高(P<0.05),与LPS刺激组无差异(P>0.05).结论 IL-6通过高度活化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CCR7表达,导致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能力受损,而靶向干预STAT3通路可能成为纠正树突状细胞迁移障碍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诱导人单核细胞产生IL-6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灭活的肺炎支原体刺激分离的单核细胞。ELISA检测IL-6的诱生情况,并用RT—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并用酪氨酸激酶和核因子KB(NF—KB)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单核细胞以分析其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HIM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并能诱导其。RNA的表达。酪氨酸激酶特异性抑制剂除莠霉素A和NF—K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能明显抑制IL-6产生。结论肺炎支原体能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6,这可能是其致病的因素之一,该效应与细胞酪氨酸磷酸化和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杨  梁继河  尹文  李志超  冯蕾 《医学争鸣》2002,23(2):104-10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区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调节。方法 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肺泡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PAM)进行培养,分正常对照组,LPS组,NO+LPS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 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含量在刺激24h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显低于LPS组(P<0.01)。结论 LPS诱导PAM的NF-κ活化,导致TNF-α基因表达增强;NO可抑制NF-κB活化而减少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分泌、膜受体的表达及信使传递介质的变化及PBM对NDV修饰的大肠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结果表明:(1)正常人单核细胞经诱导后均可释放和表达不同水平的INF和IL-2R,有明确的时间效价关系,其中以LPS+INF-γ联合作用后效果最明显.LPS、LPS+INF-γ能使胞内游离Ca2+增高,但以LPS+INF-γ对胞内Ca2+的影响明显。PBM受A23187作用后胞内Ca2+在极短时间迅速急剧增加。(2)LPS或INF-γ均不能诱导中晚期大肠场患者PBM释放TNF.也不能使其胞内游离Ca2+水平发生改变,同时亦不受A23187的影响.经诱导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PBM有IL-2R的表达,但IL-2R的表达率较正常人PBM则明显减少。仅在LPS+INF-γ联合作用后可增加TNF的产量,提高IL-2R表达率和使胞内Ca2+水平增高。提示;中晚期大肠癌患者PBM在分泌、膜受体表达及胞内Ca2+的调节三层次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经适当的诱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晚期大肠场患者PBM的功能。(3)IFN-γ,TNF和IFN-γ+TNF诱导的单核细胞均可对大肠癌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但IFN-γ+TNF联合激活单核细胞后细胞毒作用最强。提示:活化因素对单核细胞毒功能的重要性。(4)活化的单核细胞对NDV修饰的大肠场细胞杀伤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镇痛浓度的吗啡、曲马朵和氯诺昔康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Ficoll—Hypaque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h,分别观察吗啡(50.g/ml)、曲马朵(500ng/ml)和氯诺昔康(300ng/ml)对正常培养和脂多糖(LPS)2μg/ml刺激下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吗啡对LPS刺激下和正常培养的PBMC分泌的TNF—α、IL-6和IL-10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曲马朵对LPS刺激下PBMC分泌TNF—α、IL-6和IL—10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对正常培养的PBMC无明显影响;氯诺昔康可显著抑制LPS刺激和正常培养下PBMC分泌IL-6含量(P〈0.01),升高IL—10含量(P〈0.05),对TNF—α无明显影响。结论:吗啡对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呈非选择性抑制,不宜用于免疫抑制患者术后镇痛;曲马朵可抑制感染诱发的炎性网子释放,对生理状态下免疫细胞释放炎性递质无显著影响,适合术后可能继发感染患者的镇痛;氯诺昔康可抑制促炎因子IL-6释放,升高抗炎IL—10含量,适合作为伴有炎性反应患者术后镇痛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