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特别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严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AMI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目前,溶栓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最快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我院收治的83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需要紧急抢救处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AMI急性期病死率由过去的30%下降至4%左右。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在过去的15年间,AMI的治疗取得重大的进展,平均住院病死率已经由80年代的15%下降到目前的8%左右。便秘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40%~72%的AMI患者伴有便秘。AMI患者发生便秘时,患者用力排便使腹腔内压力和心内压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使梗死范围扩大,常导致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于AMI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阅读近年来有关文献,现将AMI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综诛如下。  相似文献   

5.
褚凤芝  孙艳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47-104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是最主要的措施,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因其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一直备受关注。在溶栓过程中,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护士必须全面掌握溶栓知识;在观察过程中有预见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建立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8):907-908,91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故其重点应是尽快尽早地开通闭塞血管,挽救濒死心肌。近年来在全人类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进行了无数的临床实验,在AMI的治疗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现结合文献,针对AMI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心脏急症。溶栓的作用是使堵塞的冠状血管再通,挽救缺血濒死心肌,降低AMI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远期心功能。我院于2000-06以来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20例,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其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20世纪60年代CCU的建立,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并立即给予除颤,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30%降到15%;溶栓治疗的开展,改变了AMI的病程,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使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它的病死率也逐年下降。经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发病突然,病死率高。2003~2005年笔者共收治心肌梗死38例,其中2例病情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渐加剧,冠脉由狭窄到闭塞,合并血栓形成.使管腔发生急性梗死是冠心病中较为常见和严重的一个类型。随着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关键在于争取尽快尽早的治疗,尤其是发病24h之内,必须抓紧时机,及时用药并派专人进行严密监护。我科2006年2月-2006年6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急性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是内科常见急症,病死率高.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除与心肌梗死的面积、部位、程度等相关外,还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我科自2002年9月~2003年3月收治了50例AMI患者,我们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施以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43-2244
急性心肌梗死(AM1)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内科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AMI患者67例,由于治疗及时,护理措施恰当,效果满意,现将救治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桂传 《广西医学》2010,32(6):727-72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eardio infraction,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病,早期充分持续的再灌注治疗是减少心肌坏死、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关键,泵衰竭是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48%,病死率高达52.2%。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病,国内每年有10万新发病例,近年来AMI的治疗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然较高。本研究将62例初发AMI患者按梗死发作前有无心绞痛分成2组,观察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和病死率,从而判断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静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36-23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是南血栓形成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从而使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尽早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绝对卧床休息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关健,分为早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亚急性期)、陈旧期(愈合期)。  相似文献   

17.
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治疗的一大进展。为了减轻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高疗效,我们将前列腺素E1(PGE1)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其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死率及猝死率高。一旦确诊,应及早进行抢救.以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为此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及安全的途中监护转运,对减少住院前死亡,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对预后也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20急救中心自2000~2004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汉成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66-176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列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及血清心肌酶增高,肌钙蛋白阳性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实现早期、完全、持续心肌再灌注,降低病死率。现蒋我院2007年2月一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给予早期溶栓治疗的休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危重急症,发病早期死亡率高,尽早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再灌注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及溶栓疗法)是现代治疗AMI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已证实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优于溶栓,但有些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此项技术,因此溶栓治疗仍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AMI。我院对2003年1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AMI患者予以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