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比较王缚鲲田惠芬吴玉暖候正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检验科,石家庄050082)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手工法仪器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临床常做项目之一。我科自1995年第一季度首次参加全国PT测定质控已连续四次,为了提...  相似文献   

2.
胆道疾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疾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应用价值刘菲彭俊云廖若男(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检验科,贵阳550004)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PT)依赖维生素K因子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当肠道维生素K吸收和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异常。本...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应用程烽,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一期法)是一种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PT延长多见于先天性VII、X、V及凝血酶原缺乏症,获得性缺乏多见于肝病、阻塞性黄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诊断和治疗严重肝脏疾病时的一种常见试验项目,过去的测定方法较复杂,所需时间长。这里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高血压病患者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2-68岁,诊断符合WHO1978年提出的标准。对照组37例,男ZI例,女16例,年龄30-47岁,均为经体检合格的健康献血者。上述两组在3周内均未服用影响肝脏功能和肠吸收功能的药物。采用COATRONIV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n叮)、凝血酶时间(Th)、纤维蛋白原(FIB)。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I+2)、纤维蛋白肽A(FPA),试剂由太平洋公司提供,凝血酶原试剂国际敏感度指数(ISI)为1.22。实验方法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和试…  相似文献   

6.
此文在我省首次报告了本地区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正常人参考值。 ICSH、ICTH和WHO都推荐用INR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结果。本刊于1996,14(1):1~5刊登了王鸿利教授的综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进展》。本期刊登此文,希望引起我省检验工作人员进一步重视,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中,不再使用没有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标示的试剂;应采用秒数及INR值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口服抗凝剂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口服抗凝剂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曾淑燕,张端伟,余展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rnbintime,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治疗最常用的方法,因它可以综合地反映因子II,VII和x的血浆水平 ̄[1]。目前国内仍应用PT来调整药物剂量,当凝血酶...  相似文献   

8.
血浆PT、APTT在女性妊娠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妊娠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的测定均为凝固法,用德国TECO CoatronM4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孕妇20.0例为测定组。结果测定组中妇女与对照组或早期妊娠妇女比较,PT、APTT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女性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内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PT、APTT测定时间缩短的生理基础,其对预防、诊断妊娠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手术前准备、抗凝剂用量的观察、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是判断机体止血和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手术前筛查凝血系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实验的标准化是检测结果的保证。因各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不同方法测定都存在着差异,为了得到准确和可靠的实验数据,检测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测定技术的若干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测定技术的若干评价黄肖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210008)自从Quick创立一期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以来,一直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均对其作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就其测定技术中的若干现状和进展作一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1个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家系进行凝血酶原(FⅡ)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Ⅱ促凝活性(FⅡ:C)、FⅡ抗原(FⅡ: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的FⅡ基因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3′端非翻译区(3′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家系成员DNA在先证FⅡ基因突变区域扩增后测序。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103名健康献血作对照。结果 先证表型诊断为凝血酶原缺乏症(Ⅰ型);FⅡ外显子区共发现3个与献报道的FⅡ基因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位于第2外显子区的为纯合突变A601G。家系分析表明先证父亲、母亲和外祖母均为A601G杂合子。结论 纯合错义突变A601G引起的Glu29→Gly是导致该例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凝血测定主要用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种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诊断。由于其反应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酶类检测,当其起动因子被某个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笔者通过临床测试,总结影响凝血检验的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采血对凝血4项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更加广泛。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探讨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凝分析仪Sysmex CA 500是一种的全自动分析仪,能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元活动度测定外,还有能同时对5种参数进行分析和内在的质量控制功能,其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在出血性疾病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结果的准确与否和多种因素有关。异常结果的分析,更有利于医师结合临床检查的结果及其他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要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分析及5年随访。方法:临床以贫血、呕吐、惊厥、针刺部位出血不止为特点,分别行腰椎穿刺、头颅C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确诊。结果:根据就诊时间、出血范围、出血部位的不同,以及及时正确治疗的时间不同,预后不同。本组治愈36例,脑疝死亡4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笔者认为,本病重在预防,提高认识、正确诊断、及早治疗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2002年开始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APTT测定作为内源性凝血系统、PT测定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较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研究的常规检查,在大中型医院由于工作量大,患者标本难以及时测定,为此我们就血浆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江虹  粟军 《华西医学》1998,13(2):161-163
本文用ACL-20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正常人血浆及口服抗凝剂患者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值,凝血酶原时间时间比值,等,以了解ACL-200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性能及在PT标准化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仪器测定PT时,正常范围血浆的批内CV%为1.46%,PT延长的血浆批仙CV%为1.48%,PT测定批间CV%为2.66%,测定定值血交准确性好,仪器测定的线性曲线r=0.9900;测定国际标准比值时,79例正常人血  相似文献   

19.
Glu29→Gly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家系进行凝血酶原(FⅡ)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用活化部分凝立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Ⅱ促凝活性(FⅡ:C)、FⅡ抗原(FH: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的FⅡ基因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3’端非翻译区(3’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家系成员DNA在先证FH基因突变区域扩增后测序。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103例健康献血作对照。结果:先证表型诊断为凝血酶原缺陷症(I型);FⅡ外显子区共发现3个与献报道的FⅡ基因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位于第2外显子区的为纯合突变A601G。家系分析表明先证父亲、母亲和外祖母均为A601G杂合子。结论:纯合错义突变A601G引起的G1u29→G1y是导致本例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的原因。这在国际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我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进行了试验情况的节书面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地区以上大中型医院有83.9%仍用于工法进行PT测定,其参考值最短只有6秒,最长达17秒。试验调查用相同的凝血活酶与参考品,最长与最短PT值相差2.5倍,表明PT测定的规范化、标准化待解决,笔者提出了我国凝血酶原测定试剂及操作规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