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HC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多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8^+T细胞识别的抗原为靶细胞或抗原递呈细胞MHC1类分子递呈的多肽,它是抗性物质经过细胞内加工后并发由MHCI类分子从细胞内递呈出来。  相似文献   

2.
TCR-多肽-MHC三元复合物作为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或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抗原信号传递的构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了免疫应答早期和效应时相的抗原识别,这些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MHC对多肽的特异结合,TCR对多肽、MHC分子的识别等,提出以多肽为中心的TCR-多肽-MHC相互作用,就多肽对它们的作用结局进行多肽的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3.
TCR—多肽—MHC复合物的相互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R-多肽-MHC三元复合物作为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或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抗原信号传递的构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了免疫应答早期和效应时相的抗原识别,这些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MHC对多肽的特异结合,TCR对多肽、MHC分子的识别等,提出以多肽的中心的TCR-多肽-MHC相互作用,就多肽对它们的作用结局进行多肽的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存在结合抗原的DEC-205受体,随着细胞的不断成熟,对抗原俘获加工能力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T细胞粘附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增强,细胞因子合成增加。树突状细胞不但可以经MHC-Ⅱ类分子途径递呈外源性抗原T辅助细胞,而且经MHC-Ⅰ类分子替代途径递呈抗原肽段给杀伤性T淋巴细胞,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抗原识别的研究一直是免疫学的热点,特别是对抗原加工和递呈的研究,目前已初步揭开了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产生和传导的秘密,即抗原加工和递呈受控于MHC系统:①由MHC分子及MHC相关蛋白分子参与的抗原加工,多肽前体的运输及跨膜转运等;②由MHC分子结合并运送多肽抗原至细胞表面;③由MHC分子这一装置将其表达;④由MHC限定的抗原识别;⑤重要的是MHC对抗原性多肽的选择性结合和递呈。表明抗原加工和递呈不是随机的事件,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生存压力所选择的由MHC系统调控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6.
抗原递呈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抗原递呈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抗原识别的研究一直是免疫学的特点,特别是对抗原加工和递呈的研究,目前已初步揭开了免疫应答中抗信息产生和传导的秘密,即抗加工和递呈受控于MHC:①由MHC分子及MHC相关蛋白分类参与的抗原加工,多肽前体的运输及跨膜转运等;②由MHC分子结合并运送多肽抗原至细胞表面;③由MHC分子这一装置将其表达;④由MHC限定的抗原识别;⑤重要的是MHC对抗原性多肽的选择性结合和递呈。表明抗原加工和递呈不是  相似文献   

7.
MHC-I类分子不仅能够进行内源性抗原多肽怕递呈,而且通过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与其MHC-I类分子结合后,也能有效地递呈外源性多肽诱导CRLS的产生。这一抗原递呈途径可能在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内生性抗原需降解成抗原肽,由MHCⅠ类分子呈递给CD8 ̄+T细胞识别,从而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MHCⅠ类分子与抗原肽之间的结合表现出MHC等位基因特异性,根据此特点可以预测抗原的T细胞识别表位,对于阐明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指导人工合成肽疫苗用于病毒感染及肿瘤的免疫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MHC 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HC分子限制性抗原的加工与递呈是近年基础免疫学研究热点之一。MHC I类分子将加工后的抗原递呈给CD8T淋巴细胞,此路径的抗原加工与递呈由于其重要性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主要呈递内源合成抗原,供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识别,抗原呈递转运子(TAP)与肽相互作用是特异性抗原肽转运和呈递的关键。外源性抗原通过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APC)加工处理后也可被MHCⅠ类分子呈递。此替代途径不直接依赖于蛋白酶体或TAP的转运作用,是人体内部免疫防御监视机制的理想补充。APC-MHCⅠ类分子CTL应答的深入认识是肽疫苗研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标志是快速而有效地识别“自我”与“非我”成分,从而选择性地消除“非我”成分。在该系统中,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起着中心作用。但T细胞受体(TCR)只能识别结合到MHC(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上的多肽片段(抗原性肽),即MHC-Ⅰ类分子将来源于胞内蛋白的肽提呈给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而MHC-Ⅱ类分子则将产生于核小体的肽提呈给辅助性T细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广泛,含有定位于膜上的重链和 β2-微球蛋…  相似文献   

12.
合成多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根据MHCI类分子特异的多肽结合关键序列(MHC binding motif),来合成病原或肿瘤或自身抗原的多肽,研究体内或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可能性,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这一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为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MHC I类分子及与之结合的抗原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内生性抗原需降解成抗原肽,由MHC I类分子呈递给CD8^+细胞识别,从而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MHC I类分子与抗原肽之间的结合表现出MHC等位基因特异性,根据此特点可以预测抗原的T细胞识别表位,对于阐明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指导人工合成肽疫苗用于病毒感染及肿瘤的免疫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细胞内MHC I类抗原提呈途径十分复杂,本文主要综述参与此过程并位于MHC基因群中的几个相关分子,胞浆中蛋白酶体的亚单位LMP2、LMP7水解蛋白抗原产生可优先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TAP1和TAP2负责将多肽转位至内质网中,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系列分子亦参与多肽在胞浆及内质网中的传递。IFN-γ对MHC I类分子及上述分子均有上调作用。另外,Calnexin和Bip等分子亦参与内质网内MHC  相似文献   

1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主要呈递内源合成抗原,供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呈递转运子与肽相互作用是特异性抗原肽转运和呈递的关键。外源性抗原通过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只性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后也可被MHCI类分子呈递。  相似文献   

16.
恒定链胞浆尾部在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HCⅡ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递呈外源性抗原,恒定链(Ii)是其递呈抗原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分子。恒定链的作用包括其胞外部分对MHCⅡ类分子抗原结合位点的阻断作用,其胞浆尾部所提供的MHCⅡIi复合体的分选/内化信号以及Ii自身的初步降解释放MHCⅡ类分子的信号。本文综述了Ii胞浆尾部MHCIi复合体分选/内化信号的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Ii自身的初步降解信号的定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MHCⅡ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递呈外源性抗原,恒定链是其递呈抗原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分子。恒定链的作用包括其胞外部分对MHCⅡ类分子抗原结合位点的阻断作用,用其胞浆尾部所提供的MHCⅡ-Ii复合体的分选/内化信号以及Ii自身的初步降解释放MHCⅡ类分子的信号。本文综述了Ii胞浆尾部MHC-Ii复合体分选/内化信号的定位,结构和功能,以及Ii自身的初步降解信号的定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MHCⅠ类分子对外源蛋白递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卫锋 《现代免疫学》1999,19(6):380-382
经黄的MHCⅠ类分子对内源蛋白的递呈途径被广泛接受。然而,无论人为或天然情况下都有MHCⅠ类分子对外源蛋白递呈现象的存在。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机理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解释,并看好它在机体免疫和疫苗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HC I类分子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l体外冲击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tic cells,CD)对小鼠体内特异性免疫的活化机制。方法:用腺病毒作为载体介导小鼠IL-2基因修饰DC,用小鼠Lewis肺癌3LL细胞株MHC I类分子限制性八肽Mutl冲击IL-2基因修饰的DC(DC-IL-2Mutl)免疫小鼠,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免疫保护小鼠接受3LL细胞再攻击后引流淋巴结内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结果:用Mutl冲击的DC免疫的小鼠抵抗3LL细胞再攻击时,引流淋巴结内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DC-IL-2-Mutl免疫保护的小鼠接受3LL细胞再攻击后引流淋巴结内CD8^+和NK细胞的比例都明显升高。结论:研究表明MHC I类  相似文献   

20.
抗原肽-MHC-TCR三元体一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周光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第三医科大学上海200025)T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T细胞通常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PC提交,并与MHC分子相结合的抗原片段层,因而在T细胞和MC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