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血管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AMI并进行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组(IP)与非心绞痛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浓度、冠脉再通率、左室功能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IP组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率及再通速率高于对照组(P〈0.05);(2)IP组AMI后血清心肌酶峰值、梗死面积及心脏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组AMI后EF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梗死前心绞痛的缺血心肌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提高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从而减少梗死面积和心肌损害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周凤华 《北京医学》2001,23(5):274-274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一个主要手段,尽管溶栓治疗有许多限制,再通率也有一定限度,但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早期使用溶栓药物可迅速缓解胸痛,使酶峰提前,心电图改变加速,改善病后左心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郭来喜 《海南医学》2003,14(9):70-70
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是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探讨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自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AMI患者 15 8例 ,男 12 2例 ,女 36例 ,平均年龄 5 8± 13岁。持续胸痛≥ 30min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的任意两个导联的ST段抬高≥ 0 .1mV ;入院距起病时间≤ 2 4h。除外妊娠、近期流产分娩史 ,活动性内出血、脑血管意外、颅内脊柱手术史 ,严重控制不满意高血压、难以控制的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肝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1-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Ⅱ级以上为再通,分析参考方案中2项、3项指标的不同组合及4项指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46例,未通18例;以临床标准评判冠脉再通42例,未通22例。临床再通指标对血管开通判断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54.5%;临床准确度为75.0%。结论:冠脉造影与临床再通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临床标准判断冠脉血管再通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振芳  唐民 《现代医学》2003,31(3):188-18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对51例31~7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42例临床判定再通,再通率82.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63.0%)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54.3%)为主,且后者仅发生在再通组。其特点是大多数为一过性,可自行终止,但有3例转变成室速。结论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是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殊类型,可作为判定再通可靠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评价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19例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进行UK溶栓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管再通率逐渐下降,病死率及出血率均高于首次溶栓。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UK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与首次溶栓效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并发症多,临床过程凶险,死亡率高。近年来其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溶栓疗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距发病不同时间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1临床资料本组45例均为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入我院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男38例,女7例,年龄40~75岁。梗死发生部位:前壁范围25例,下壁范围8例,复合壁12例,按溶栓距发病时间分4组,1组≤2小时10例,2组2~4小时12例,3组(4~6小时)13例,4组6~12小时10例。治疗方法:除常规治疗外,立即给予尿激酶天普生化制药产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150ml,30分钟滴完,…  相似文献   

9.
自Murry[1] 等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后 ,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对人类心肌是否存在同样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关注。已有许多的研究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值得重视的是近来的临床报道 :梗死前 48h内的心绞痛可使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2 ,3 ] 。本文着重对溶栓后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与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血管再通与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40例)接受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保守治疗。全部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实施血管重建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IRCA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7.5%和56.0%,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分别为4.93±2.56和5.78±2.17,血管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1.7%和71.4%,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血管开通率高,但IRCA残余狭窄仍较严重,开通的血管有利于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钧乐  岳瑞华  张红  史若飞  徐幸 《重庆医学》2004,33(9):1358-1359
目的探讨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3例首次穿壁性AMI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阐明梗死之前心绞痛引起的缺血预适应效应对AMI的面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梗死前48h有心绞痛的94例AMI患者(A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梗死前无心绞痛的39例患者(B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学分数(LVEF),梗死后4周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24周后LVEF,A组有提高,B组则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AMI前有心绞痛的患者,心梗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改善,与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心脏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分别于第1周和第12月检测184例AMI患者(溶栓组78例,非溶栓组106例)的VLP。结果溶栓组和非溶栓组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7.95%和33.96%(P<0.05),第12月分别为7.69%和17.92%(P<0.05)。溶栓组中冠状动脉再通组52例,未再通组26例,VLP阳性率第1周分别为11.54%和30.77%(P<0.05),第12月分别为1.92%和19.23%(P<0.05)。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AMI的VLP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急诊科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三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给予三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为81.3%,SK组为66.1%,UK组为58.7%。而病死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病死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相关因素,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相关的危险性因素,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使用尿激酶溶栓的 AMI 患者86例,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是否开通分为开通组47例和未开通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以血管是否开通为因变量,对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 BMI、溶栓时间、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吸烟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相应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 AMI 溶栓患者中,47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组和未开通组比较,前者的 BMI 较大、溶栓时间较短、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吸烟比例较高以及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溶栓时间〉5h、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非前壁相关性心肌梗死等4个因素均为血管开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接诊的 AMI 患者若合并糖尿病、既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时间〉5 h 或心肌梗死部位为非前壁相关性心梗时,建议尽早转运至上级医院介入中心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AM I溶栓后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32例,根据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与否分为T波倒置组(87例)和未倒置组(45例),观察2组冠脉再通率及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血管事件。结果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梗死相关动脉临床再通率分别为85.06%和35.56%,冠脉造影显示再通率分别为81.61%和26.67%,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6±0.11和0.42±0.1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4%和37.78%。T波倒置组冠脉再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倒置组(P<0.0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倒置组(P<0.05)。结论AM I溶栓后24 h内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临床间接指标,同时提示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吴立春  陈国桢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75-107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R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后的临床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前48h前有无心绞痛分为两组,即缺血预适应组(A组)和对照组(B组),所有患者予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范围、溶栓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心功能的情况。结果①A组溶栓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衰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②CTn—I值、CK及CK—MB峰值浓度A组低于B组(P〈0.01)。③A组溶栓再通率和LVEF高于B组(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以模拟缺血预适应现象,减少心梗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限制梗死范围,增加溶栓再通率,改善左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 ,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的病例 ,随机分为PCI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 ,观察溶栓后进行PCI对患者心脏功能、胸痛次数、住院天数、病死率、再梗死率的影响。结果 PCI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CI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 <0 0 1) ,病程 1月左室射血分数 (LVEF)高于保守治疗组 (P <0 0 1) ,心功能改善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发病后 6月内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 <0 0 1) ,住院期间病死率与 6月内再梗死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 ,作PCI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胸痛发作次数减少。在无条件作急诊PCI的医院 ,溶栓后作补救性PCI是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石卫晨  兰永乔  林琦  陈兵阳  樊华  李艳 《四川医学》2009,30(8):1328-1329
目的研究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及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肌梗死发作时间〉24h,〈72h的患者38例。无休克症状。做两次冠脉造影,并行影象学及TIMI分级评价。结果第1次冠脉造影观察的38例患者均有1支或2支冠脉血管完全阻断,TIMI血流O级。其中右冠脉堵塞15例,左冠脉前降支19例,回旋支堵塞2例,右冠脉和前降支均堵塞2例。10d后第2次冠脉造影28例,观察血栓自溶完全再通者15例,TIMI血流2—3级;血栓自溶现象的发生率为39%。结论〉24h,〈72h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仍有存在,若无溶栓禁忌,溶栓治疗可使血管早日再通,使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