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紧锁的日记     
那年的深秋,似乎来得特别早,在浓浓的秋意中,我认识了那个女孩子,那个写日记的女孩子.   从住院那时开始,女孩学会了写日记学会了沉默.虽然没有一个人告诉她患的是什么病,但她从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和脸上的忧郁,已找到答案.女孩的母亲日日夜夜地守着她,带来许多女孩喜欢吃的东西.有一天,女孩对她母亲说很想要一本日记本.她的母亲立即给她买来一本很精美且配有锁的日记.从此,女孩变得更加沉默了,陪伴她的好像只有那一本日记.   ……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2日《纽约时报》报道,有两个男人都宣称是一个7岁女孩的父亲。女孩的母亲未婚,她指定其中一人是女孩的真正父亲,但是法官却推测女孩的父亲是另一人。于是在律师的请求下,对三个大人和女孩进行HLA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女孩母亲指定的那个男人确实“最像”女孩的父亲,可能性为93.7%。结果法官裁决那个男人应对妊娠负责。  相似文献   

3.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耳际不是回响那几句很流行的歌词:“一天一点希望,一天一点爱恋……”而是在眼前闪亮着一双女孩亮晶晶的眼睛。 这个女孩是一个很年轻的护士,刚毕业不久,在湘西一个县医院工作。因为护送一个危重病人来到了长沙,她就利用一点空余时间,来到了我们的编辑部。她说她十分喜欢我们的杂志,由此想看看我们几个编辑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人。她还告诉我们她很想学着写点什么,看我们这些老师能不能指点她一下。女孩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有了一些害羞的红晕,这使得她的眼睛越发晶亮。  相似文献   

4.
秋日情结     
黑暗中,叶佳仿佛觉得防盗门外蹲着一个人:她用力跺了一脚水泥地面。糟糕!楼梯间的感应灯坏了。叶佳开始害怕起来,她正欲转身下楼时,那个人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个女孩,从小有一个梦想,想使自己成为一位歌手,能够站在舞台上为无数人演唱,为此,这些年,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愿望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子音 《当代护士》2006,(8):46-47
对于烟台的向往,始于懵懂无知的少年,它甚至是我人生最初的第一个远行的向往,那是在随父母流放在农村的日子,遇到了一个同龄的来自于烟台的女孩,她是以被当军官的姐夫的父母亲收养的关系来到了这个偏僻山村的。在那个年代,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过着食难以裹腹,衣难以避体的生活。而她家因为孩子众多,生活尤其艰难。  相似文献   

7.
一个女孩,从小有一个梦想,想使自己成为一位歌手,能够站在舞台上为无数人演唱,为此,这些年,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愿望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抗酸染色法加温时,在盛有水的塘瓷缸的缸沿上置一对或几对玻片支架,放上欲染玻片。用电炉或酒精灯加热缸内水至沸腾,使蒸气加热染片5分钟。此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雪莲     
“娟,你看下雪了!”当同事对我说这话时我刚做完夜班的治疗,为交接班做最后的准备。白皑皑的屋顶让我又想起去年那场大雪,那个名叫小雪的女孩。  相似文献   

10.
提起郭月河,许多南安人都感到熟悉和亲切。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南安市医院中医科护士长。29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29年前,当郭月河怀着满腔热情走上工作岗位时,人们很快就发觉医院里多了一个贴心的护士。那个瘦瘦的女孩,把每个病人都看作是亲人,尤其对那些来自穷山村的病人,买不起药的,她掏钱垫上;得重病的,她还不时提上水果、营养品到床头看望。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个钱柜,那里的钱既是她的,又是大家的。每当领工资时,她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在钱柜里放点钱。只要  相似文献   

11.
"小许,小许。"那天我正在病案室低着头整理病历,仿佛听见有人叫我。我寻声望去,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站在不远处往这边张望。她就站在那里一直冲我笑,我感觉陌生但好像又有一些熟悉。见我半天没吱声,她走过来拉起我的手,然后抬起头直直地望着我。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温暖的感觉。"王妈妈,你是王妈妈。"十年,她竟然就是我足足等了十年的王妈妈。还记得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夹、雷光闪电的夜晚,正逢我值晚班,科室病人很多很忙,我刚处理完一个骨折病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出现3年前的那个意外。莹莹现在应该早就结婚生子,安安心心做贤惠太太了,可是,偏偏它发生了。她现在还记得那一天,是她和男友认识一周年的纪念日,她坐了一夜的火车赶去他所在的城市,背包里装着巧克力,想着要给他惊喜。但是当她看到他时,他躺在校医室的白色病床上,额头上缠着同样白色的绷带。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莹莹他和人打架了,为了另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13.
李婉静(化名)是重庆某大学大二的学生,1983年出生在重庆市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2001年9月,在父母的呵护下,李婉静顺利地考上了重庆某重点大学中文系。和所有的女孩一样,进入大学后的李婉静比以前更懂得打扮自己了。课余饭后,身高1.56米的她经常和寝室的几个女生站在镜子前,看看准的体形保持得最匀称,身材矮小的李婉静对自己体重的要求原  相似文献   

14.
因为责任     
有些事常让我感动。在火车上,一位孕妇临盆,列车员广播通知,紧急寻找妇产科医生。这时,一位妇女站出来,说她是妇产科的。女列车长赶紧将她带进用床单隔开的病房。毛巾、热水、剪刀、钳子什么都到位了,只等最关键时刻的到来。产妇由于难产而非常痛苦地尖叫着。那位妇产科的妇女非常着急,将列车长拉到产房外,说明产妇的紧急情况,并告诉列车长,她其实只是妇产科的护士,并且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已被医院开除。今天这个产妇情况不好,人命关天,她自知没有能力处理,建议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列车行驶在京广线上,距最近的一站还要行驶一个多小时。列车长郑重地对她说:“你虽然只是护士,但在这趟列车上,你就是医生,你就是专家,我们相信你。”车长的话感染了护士,她准备了一下走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人读好刚去世的男人的日记:读到相识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认识一个让我心跳不已的女孩。”相恋的那一天,男人写着:“我深深地爱上她,她也深爱着我。”同居的第一天,男人写着:“我想照顾她一辈子,所以我愿意她把我的房子当她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2月16日晚,英国伦敦一场为苏丹难民募捐的演出上,与大牌明星克伦艾尔、玛丽奈等同台演出的有一位名叫艾美·维斯的美丽女孩,她翩翩起舞,情动全场,赢得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就在人们陶醉于艾美的优美舞姿的时候,英国伦敦电视台的现场解说员向大家报告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她激动地说:“这位女孩本来全身瘫痪,她为什么能翩翩起舞呢?此刻,站在幕后的医生正通过遥控装置指挥着她的舞蹈动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阿咏 《家庭护士》2005,(12):10-1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73年10月,陈晓燕出生在武汉市青山区桥头社区“聋哑村”一个聋哑家庭里面。由于父母都是聋哑人,她注定没有大多数孩子都有的那种被父母举着逗着咿呀学语的温馨经历。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呵护她的是她的外婆,是外婆弥补了这个家庭天生的缺陷——有声的语言。1982年9月,陈晓燕刚上三年级时,父亲因癌症去世。4年后,继父走进了陈晓燕的生活。继父是小时候因为生病而致聋的,由于没有了听觉,以前学会的一些话慢慢都忘了。他为人忠厚朴实,心地善良,对妈妈和她都很好。他只是一天到晚上班下班,默默地做事,回家来也是不停地帮着妈…  相似文献   

18.
六月的天气很闷热,总像有一场雨没有下透,带着很重的湿气,我匆匆赶到科室.交班的是小芳,她特别强调:15床那个女孩是新入院的,大叶性肺炎,病情较重,高热不退,我点点头.巡视病房的时候,我看到那是个七八岁的女孩,一双大眼睛惶恐不安地张望着.一旁是她的父亲,一位典型的农民,脚上的黄球鞋上还沾着泥土,粗大笨拙的手端着碗喂女孩喝水.  相似文献   

19.
护士与生命     
人们在叙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时都会说,从来到这个世界到告别这个世界都离不开护士。但对于每一个生命而言,这个重要的程度似乎又没有更深地度量。有一个故事让我永远地体会护士对于生命的意义。医院里一位女孩因车祸而昏迷不醒。女孩时常在昏迷中喊着“妈妈,妈妈!”医生用尽了抢救措施,昏迷中的女孩不见任何好转。女孩的父亲神色凄楚看着女儿在生命的边缘痛苦挣扎。一位护士走过来,问孩子的父亲为什么不叫她的母亲来,“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孩子的父亲无奈地说。护士听罢,轻轻地走到床前,握住女孩凉凉的手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相似文献   

20.
一哲 《家庭护士》2005,(12):49-49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8岁的时候,随父母搬到了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想交上新朋友。但她很快发现这并非易事。每当她到外面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不是嘲笑她就是拒绝她,有时还对她搞恶作剧。受了委屈后希拉里就哭着跑回家,母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也不说。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天,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拦住了她,对她说:“回去勇敢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下胆小鬼,你一定要让他们接受你,成为他们的朋友。”希拉里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这让那些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