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重建外固定技术动态加压免植骨治疗超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骨缺损长度超过15 cm的胫骨骨缺损,断端彻底清创,清除硬化骨质,采用Ilizarov重建外固定技术,干骺端截骨,通过骨运输修复骨缺损,断端会师对接后对接点动态加压,以期通过压应力成骨方式获得骨愈合。采用Ilizarov技术研究应用学会(ASAMI)骨及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了14~23个月的随访,平均17.6个月,骨缺损断端均骨性愈合,恢复下肢负重行走功能,ASAMI优良等级,20例未植骨获得了骨性愈合,2例重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植骨获得骨愈合,未植骨愈合率为90.9%。22例病例均出现针孔钉孔渗出红肿等炎症反应,局部处理后愈合,未影响骨段滑移及骨愈合。结论:Ilizarov骨运输技术可有效修复超大段骨缺损,通过对接点加压可免植骨获得骨愈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血管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带血管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腕舟骨骨不连均获得骨折愈合。结论腕舟骨骨不连发生率较高,带血管桡骨茎突骨瓣移植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笼在不同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价值。方法:对125例颈椎疾病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122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7.6%,单节段患者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较少发生骨笼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内置物颈椎病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笼应用于单节段颈椎病变的植骨融合效果优于双节段,三节段颈椎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较差。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辅以良好的操作技术,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在单、双节段颈前路手术中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三种植骨方法疗效的比较.方法 对26例跟骨骨折,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进行植骨.结果 自体骨植骨组中切口均愈合良好,同种异体骨植骨组有1例手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等局部处理后获得愈合,人工骨组中有4例手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等局部处理后获得愈合,1例切口长期不愈合,后坏死感染,经扩创后再次缝合而愈合.结论 跟骨骨折手术最好采用自体骨植骨,可以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口腔种植中组织工程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义齿已成为常规修复缺失牙的方法之一,种植义齿获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获得和维持种植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骨间隙及缺损区的存在是影响即刻种植体获得良好骨结合的主要原因.Brunski[1]研究表明:只有种植体不存在肉眼观察到的动度和超过100 μm的微小动度,即刻负重的种植体仍然可形成骨结合,但宏观动度则会阻碍骨结合,使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下降.为了消除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骨缺损被新骨替代或充填是即刻种植的牙种植体获得理想骨结合的必备前提.……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方法:由人成骨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获得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cDNA;将获得基因片段重组到pCI质粒中,转化到大肠杆菌Top10后挑选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结果:质粒DNA酶切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证实,获得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全编码序列,结论:克隆获得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为表达骨形成蛋白2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肱骨下端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避免肱骨下端骨不愈合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用自制弯曲V形钉从肱骨外上髁进钉,行髓内固定治疗10例肱骨下端骨折术后骨不愈合,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经5-24个月随访,10例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结论 肱骨下端骨折术后较易产生骨不愈合并发症。消除骨不愈合的内外因素,肱骨下端骨不愈合的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青少年时期预防骨质疏松症儿童青少年时期峰值骨量增加10%,可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危险性降低50%[1]。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峰值骨量和成年后骨质丢失速度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幼年时期注意提高骨量,青年时获得个体峰值骨量;中老年时注意减少骨丢失,这样的双重措施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效果远优于单纯从防止骨丢失角度考虑的效果。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虽是老年性疾病,但从青少年时期就应开始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注意提高骨峰值,建立高钙库。青少年预防骨质疏松症,骨骼获得峰值骨量的措施(1)合理营养是预防骨质疏…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颗粒状松质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对19例(20个部位)感染性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患者进行清创、外固定、颗粒状松质骨移植方法 治疗,其中自体骨移植14例(15个部位),异体骨移植5例.结果 平均随访32.7个月(20~56个月).5例异体骨移植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其中3例获得骨愈合,外固定指数是(2.22±0.84)个月/cm;2例发生骨不连,再次手术取自体松质骨植骨获得骨愈合.14例(15个部位)自体骨移植患者,2例(2个部位,13.3%)感染复发导致植入骨吸收骨不连,接受再次清创自体骨移植获得骨连接、感染消灭;12例(13个部位,86.7%)骨愈合患者,外固定指数是(1.96±0.74)个月/cm.共3例(4个部位)发生再骨折,分别接受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获得骨愈合.结论感染性骨不连伴大段骨缺损采用自体颗粒状松质骨移植是合适的;异体骨移植骨不连发生率高、外固定时间长,应慎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策略是使青春期峰值骨量获得最大化,本文探讨对青春期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干预,使其峰值骨量获得最大化,以达到从生命早期预防和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深低温冻存自行构建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探讨深低温冻存方法对保存HA复合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无菌培养法获得BMSCs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培养,获得复合植骨材料培养构成人工植骨材料.结果 BMSCs与多孔HA构建出人工植骨材料,BMSCs在HA表面生存良好.结论低温冻存的复合植骨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新制作的复合材料几乎一致,没有因为冻存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聪  孟勇  刘贵峰  齐强 《重庆医学》2012,41(28):2997-2998,3007
1965年,Urist[1]在研究中发现,把脱钙的皮质骨植入动物的肌肉中,1~2周后会有新骨形成。他的结论是,植入的骨虽是死的,但其中可能含有某种物质在诱导新骨的形成。Urist从皮质骨中提取物获得了对成骨至关重要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相似文献   

13.
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避免Ⅱ期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缺点,探讨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慢性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2月至2004年4月,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8例骨不连)在我院接受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方法治疗。结果:35例患者中平均随访28个月(13~55个月),32例(91.4%)获得感染控制。8例骨不连患者,其中4例骨愈合;1例因感染复发接受再次清创自体骨移植获得感染控制、骨连接;3例再不连患者,2例自体骨移植获得连接,1例再不连及另2例感染复发患者未接受再次治疗。结论: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慢性骨髓炎可以获得较高的感染控制率,但是骨不连伴节段性骨缺损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骨再不连的发生率高。应慎用。  相似文献   

14.
骨折不连接和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是手术切开复位和植骨固定,一般采用自体髂骨或胫骨作游离植骨,术后需要长时间外固定,但仍有不愈合者。为了使骨折不连接获得愈合,或促使不易愈合的骨折尽快获得愈合,1973年11月开始至1979年底,我院采用Judet 氏带蒂骨皮质剥离手术治疗骨折不连接和骨折畸形愈合患者37例42个骨折,均经一次手术获得骨折愈合,效果满意。带蒂骨皮质剥离术是在骨折的上下断端,用锋利的骨刀,切取骨皮质外层使形成小骨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自体骨瓣修复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7例患者自体骨瓣保存方法及手术方法。结果:37例自体骨瓣修复患者均获得较好疗效。结论:自体骨瓣修复是一种简便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继赋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55-1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20例骨不连均再次施行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愈合。结论自体髂骨移植配合中医药治疗是临床治疗骨不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骨萎缩型骨不连接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预先制各的胎儿骨植骨结合外固定器治疗,临床应用再次手术治疗了成人四肢长管骨萎缩型骨不连26例。结果:骨折合不连26例,除1例失败外,25例术后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制备胎儿骨植骨结合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骨萎缩型骨不连接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袁志  刘建  胡蕴玉  刘建敏  孟国林  李丹  毕龙 《医学争鸣》2008,29(24):2271-2273
目的:研究和验证抗感染活性骨(ARBX)Ⅰ期同步植骨治疗儿童慢件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在获得临床试用研究许可的基础七,自2001-09起将ARBX用于临床治疗儿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15例,获得12 mo以上系统随访的患儿12例.随访时间12~79(平均32)mo.结果:12例中除1例骨髓炎未能治愈,1例骨髓炎治愈后复发,1例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在术后发生骨不连外,其余9例骨髓炎均获得完全治愈,病变部位均获得确实骨修复,无骨髓炎复发.本组儿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感染治愈率为83.3%,完全治愈率(既控制感染又完成骨修复)为75.0%,远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论: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能Ⅰ期植骨有效治疗儿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工骨和自体骨治疗,观察两组术后6、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人工骨组成功35颗,失败8颗;自体骨组成功37颗,失败7颗,两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的牙周指数AL、PD、TM和AH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骨组和自体骨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治疗重度牙周炎均可获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股骨颈开窗减压病灶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采取经股骨颈开窗减压病灶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7例37髋,随访5-38个月(平均11.4个月),平均随访11.4个月.ARCO分期:Ⅰ期4 例,Ⅱ期26 例,Ⅲ期7 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均获得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活动度获得改善.手术前与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股骨颈开窗减压病灶清除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