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深部肌注右旋糖苷铁(科莫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科莫菲深部肌肉注射和口服右旋糖苷铁片剂,同时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指标,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用药后4周、8周与用药前相比Hb、HCT、RBC、Ret、SF及TS显著升高。结论:深部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慢性肾衰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和琥珀酸亚铁口服补铁,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可以显著提高CAPD患者的Hb,Hct,TS,SF,效果优于口服琥珀酸亚铁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CAPD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科莫非)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科莫非治疗组(A组)与口服铁剂对照组(B组),A组应用科莫非静滴8周,B组应用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及用药后4周、8周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患者Hb、Hct、SF、TSAT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A组治疗8周后患者Hb、Hct、SF、TSAT水平升高更明显,贫血伴随症状得到明显纠正,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科莫非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静脉滴注蔗糖铁+EPO)和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EPO),每组20例,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10.0%)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铁代谢指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Hb、Hct、SI和S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SOD与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肾性贫血,能够改善贫血症状和铁代谢指标,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可作为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静脉和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效应的比较。方法:将6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31例,观察期10周。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00U/(kg·周),皮下注射,若患者血红蛋白(Hb)达100g/L,则将EPO剂量减少50%;若患者Hb达120g/L则将EPO剂量减少75%。口服组给予富马酸铁口服,静脉组给予蔗糖铁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用药后8周、用药后10周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不良反应以及EPO使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5),两组患者EPO使用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EPO的效应明显高于口服组。结论:静脉补铁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肾性贫血患者所需的铁剂,使贫血状况改善,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并能增强EPO效应,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7.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菊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7):696-698
目的比较静脉用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简称静脉组)与口服右旋糖酐铁片(简称口服组)联合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19例,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组6例(31.6%)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参数,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况及重组EPO(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对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血液透析和接受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常规及血清EPO、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BBC、Hb、Hct、SI、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SF、sTrFR和TIBC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sTrFR和血液透析组的SF显著升高(P〈0.05)。血清EPO的检测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贫血伴缺铁及铁代谢紊乱。给予rh-EPO治疗可改善肾性贫血,同时改善铁代谢紊乱。rh-EPO的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内EPO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低频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低频率rhEPO治疗组与小剂量高频率rhEPO对照组,治疗组应用10000U rhEPO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3000U rhEPO每周3次皮下注射,分别观察治疗前及用药后4周、8周及12周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患者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有升高( P <0.01),且治疗组治疗4、8周后患者Hb、Hct水平升高更明显,贫血伴随症状得到明显纠正,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剂量低频率rhEPO能快速改善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情况、不良反应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EPO联合蔗糖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铁代谢指标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Hb、Hct、SI和S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SOD与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EPO、蔗糖铁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肾性贫血,能够改善贫血症状和铁代谢指标,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可作为血液透析并发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铁剂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尿毒症病人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治疗组32例。两组均常规血液透析,使用r-HuEPO治疗,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观察组采用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疗程均为10周。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铁剂治疗10周后,治疗组血清铁指标:TSAT(转铁蛋白饱和度)、FT(血清铁),贫血指标:Hb、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旋糖苷铁临床疗效比口服琥珀酸亚铁疗效好,但其副作用相对也大,应注意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093-5094
目的比较静脉和口服铁剂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分成口服和静脉组各30例,观察期3个月。检测两组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变化及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静脉组Hb、Hct、SF、TSAT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静脉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口服组4例不良反应。结论蔗糖铁可有效纠正肾性贫血铁缺乏,不良反应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71,B=71),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 Hu EPO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8周后、12周后Hb、Hct水平,统计r Hu EPO用量、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体内Hb、Hct水平逐渐上升,且B组患者在治疗4、8和12周后体内Hb、Hct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8、12周后r Hu EPO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7%)明显高于A组(3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董进梅 《临床医学》2009,29(2):85-86
目的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参数,探讨肾性贫血患者的铁代谢状况以及在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组不同阶段患者的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Hb、Hct、SI、TIBC、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F、IL-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肾性贫血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转铁发生障碍,有铁超负荷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吕青  古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2884-2885
目的分析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发生肾性贫血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铁剂治疗,试验组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连续治疗8w,对比两组患者Hb、Hct、SF、TSAT等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Hb、Hct、SF、TSAT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试验组各指标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可明显改善贫血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59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60~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0.18%~0.27%,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①共50例完成本临床研究,其中静脉组与口服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相匹配。②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为(24.1±17.9)%和(27.2±19.7)%,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2.1±16.5)%和(15.8±11.8)%],P<0.001。③治疗8周时,两组血清铁蛋白(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487.3±390.8)%,TSAT(93.1±87.0)%]明显高于口服组[SF(178.9±271.7)%,TSAT(38.9±41.7)%],P<0.001。④治疗8周时,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5.7±6.1)g/L升至(39.4±5.9)g/L,血清钾由(4.1±0.7)g/L升至(4.9±0.8)g/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⑤静脉组2例有不良反应,其中1例轻微心悸,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口服组7例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静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0%)明显低于口服组(7/25,28.0%),P<0.01。结论①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可有效纠正CAPD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EPO的治疗效果。②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37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补铁组22例,口服补铁组15例.静脉补铁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缓慢静滴,2次/周,共10次为一疗程;口服铁组:复方血康口服液,10 ml/次,每日3次.均同时使用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0)6 000 U,3次/周,比较2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尿素(BUN)、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血Hb、Hct、RBC、SI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有效,疗效优于口服补铁,配合EPO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简称静脉组)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简称口服组)治疗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两组均有升高,静脉组比口服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用蔗糖铁治疗MHD患者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一系列生理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虽然口服铁剂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但由于消化道反应明显以及胃肠道对铁元素的吸收不良,限制了其在临床上使用.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患者的Hb和Hct并不能明显提高,因此,迫切应用铁制剂以解决铁缺乏.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右旋糖酐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血液透析组和非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血红细胞参数变化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 )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EPO用量调节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 g ,每周2~3次,静脉注射 EPO 150 U/kg ,每周2次;B组则仅静脉注射同剂量的EPO ,每周2次,疗程共16周。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每4周(第0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2周、16周时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1),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两组治疗至16周时EPO用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EPO治疗能提高肾性贫血疗效,减少EPO用量,降低促红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