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宾阳县一位退休教师韦芳华,在生命垂危之际孤身踏进沼泽地,用16年时光在荒芜的淤泥中构筑一座庄严、神秘的“金字塔”,挖掘出一条环绕青山的“运河”,打造出一片惊世骇俗的“世外桃源”。在这个过程种,他的疾病竞然不知不觉地痊愈了。  相似文献   

2.
学习贵刊于1980年第3期“Ⅲ号排石汤防治实验性肾结石的初步研究”一文,颇受教益。我院中西医结合病房按此方酌情增减成消石合剂(荆三棱2斤,蓬莪术2斤,赤芍2斤,虎杖2斤,金钱草6斤,川牛膝2斤,青皮2斤,枸橘2斤,皂角刺2斤。上药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21日,谷兆明的又一批学生考上了著名音乐学院,他和太 太马虹高兴得像喝了蜜一样甜。夫妇俩到女儿的遗像前把这一切都告诉天 堂里的爱女。 天才爱女身患绝症 谷兆明原是大连市歌舞团乐队队长,1984年被国内专家一致认为是"最  相似文献   

4.
与男友相恋一年,彼此心心相印。一天男友向我提出结婚。我说,等到明年国庆节吧。男友不解,为什么还要等一年?我说,你看我现在的身材,足足有118斤,结婚怀胎后不是更难看?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减肥,减到98斤再与你结婚。男友无奈地说,没听过用减肥来作结婚挡箭牌的。他不知道女孩不想结婚时,什么理由都会有的。  相似文献   

5.
夺命肥胖     
杨昆 《科学养生》2014,(7):34-35
<正>最近,"中国第一胖"孙亮因心肺衰竭而离世。据了解,在孙亮19岁的时候,体重就突然增加到了300斤,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每年大约以100斤左右速度增长,直至今年体重达到了惊人的600斤。据说,是遗传因素导致他身体肥胖,但与无节制的饮食同样有一定的关系。肥胖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  相似文献   

6.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蛇丹"症,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没有回春之术.太祖一怒之下,把所有进宫治病的医生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活洞宾"的,就上章推荐他来治病.  相似文献   

7.
老严患有冠心病10多年了,常年离不开药物,隔段时间就到医院检查一下,病情倒也稳定.一天,他愁眉苦脸地找到我说:"医生,我的情况近来不好,心绞痛犯得勤,吃药效果也不好,莫不是要发展成心肌梗塞了?"听老严这样说,我便警觉起来,给他做了详细体检,没发现有冠心病加重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孙川 《家庭中医药》2021,28(8):69-71
去年9月一位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向笔者求教,说他有一位亲戚,女性,6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己多年,每年秋末冬初都要复发,有时一年复发多次,找他求治,治疗月余疗效不佳.笔者听了他的病情介绍与治疗经过后告知他:根据病情描述,他这位亲戚的体质应是脾肺气虚,而他应用的方药则是以肺为主,最好改用"培土生金"之则,补脾益肺,脾肺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功效.  相似文献   

9.
患者邹贤文,男性,15岁,学生,住如皋县车马湖区车马湖乡三村.1954年10月,患全身性水肿,经与五皮饮等利尿消肿药,历一月余而愈.1955年春,病又复发,仍与前药无效,遂以胡萝菔英一斤余,蒸熟服食,第一天服后尿量即显著增加,次日水肿大减,连续服用一星期(共约胡萝菔英10斤多),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三伏天"时节,李先生总会带着家人去医院"贴膏药".他的妻子肠胃不好,肚子一受凉就腹泻;儿子有过敏性鼻炎,一呼吸到冷空气就喷嚏、鼻涕不停.经过几年在三伏天的治疗,他妻子的腹泻和儿子的鼻炎发作频率比以前明显降低.这种在三伏天"贴膏药"的疗法便是"三伏灸"疗法."三伏灸"是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针对寒邪偏盛的疾病,利用炎热的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贴敷于穴位上,达到温阳利气的效果,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同时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2月11日,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暨中国商业出版社建社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会场一侧的《中国商业出版社发展历程概览(1980-2020年)》,由30多块展板组成,上面记录的近1.2万个书名中,《蔬食斋随笔?第一集》《蔬食斋随笔?第二集》,引起我和几位朋友的格外注意.这是被誉为"中国烹饪原料学第一人"的聂凤乔先生的大作,相继出版于1983年、1987年.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第10卷第8期发表了"树皮年轮"质疑一文后,一直盼望着赵中振先生能够及时回应来反驳我们的观点.但赵先生除了在该杂志第10卷第12期刊登了<对"树皮年轮质疑"文的几点意见>(下称"几点意见")后,再无下文,很令人失望.因为除了空洞地指责我们的文章"不负责任的与事实不符合"、"断章取义"、列出4篇外文文章,还提到他参编1本年轮方法学论文集引用了他的文章外,我们的观点一个也没有反驳.现在我们提出几个问题,请赵先生予以正面回答,以体现赵先生学风严谨.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创造了一套适合书法家的锻炼身体的运动"鹅掌戏",即一种独特的体操练习套路.通过习练"鹅掌戏",不但使他的书法艺术更趋精湛,也使他的晚年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幸福.一个书法家,怎么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体操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密度及流动频率逐渐增大,一些传染性疾病有爆发趋势,如2003年的"SARS"、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都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数千年来,中医药在抗击温疫方面成绩显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吴鞠通先生更是近三百年来中医界治疗温病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三焦辨证"学术思想犹如一把利剑,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 "中和"的渊源"中和"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是重要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和"观在我国渊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即有肇端.西周末期,史伯曾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首次阐述了"和"的哲学含义--"以他平他",是一个方面去平衡协调另一个不同的方面,使对立的差异双方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统一关系.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就是"和",即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状态.之后的晏子在与齐昭公对话时,以厨师和羹与乐师操琴的双重比喻反复论证了国家政治中"和"与"同"的区别,指出"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左传?昭公二十年>).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指出了宇宙万物只有"和",才能保证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和"的前提和内在动力是阴阳的冲和之气.<易经>哲学的主要倾向是强调阴阳两仪的统一性,主张对立面的协调与和谐,揭示"山泽通气.、"天地交合"、"水火不相射"的特性[1],宣称"保合太和,乃利贞"(<象传?乾>).孔子从道德方面论述了"和"的范畴,他极力主张"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都没达到最好.只有恰恰好的时候,"中"的位置,才是最好的.这段话是要求行为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把握准确的度.<中庸>对"中和"给予明确的解释和评价:"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它把"中"与"和"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和"这一概念,认为中和是至善至美的道德.从此之后,"中和"便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沿用下来,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大贡献.<礼记?中庸>又说:"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相似文献   

16.
陈先生(64岁,是本人的丈夫)自1996年初被医院正式确定为"扩张型心脏病"时,已进入"心脏衰竭"阶段,即入院抢救,当时接受他的医生对我说"迟半个小时来就完了"。当即发了"病危通知书",让我签字,我们几人轮流守了四天四夜,过了最危险期之后,医生发现他恢复得很...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校于2000年、2002年12月(各5天)举行了两届主题为"蜂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班.教学总时数为42学时,继续教育学分为12分,该学习班共招学员各30余人.学员来自甘肃、湖北、湖南、河北、广东等省.办班的宗旨是:学员满意,学有所值,增加兴趣,提高技术.经过连续5天的学习,顺利完成预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赵燕云 《养生月刊》2012,33(6):512-515
这一天降压药王国是热闹非凡.是啥喜事儿呢?原来它们要召开第一届"金鸡奖"竞选大会.各路英雄在各自的地盘是锦旗招展,声势浩大,真有点"我的地盘,我作主"的味道,格外引人注目.那么到底谁获得了"最佳主角奖"?谁获得了"最佳配角奖"呢?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上,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雷恪生在戏剧小品《特殊快递》中扮演了一位老大爷 ,并演唱了一段京剧《铡美案》中包公的花脸唱腔,他的嗓音高亢、底气十足,一位耄耋之年的非专业演员能唱到如此程度,令很多人赞叹不已.看过他表演的亲朋好友都称他唱的好,每次听到,雷恪生便微微一笑,学着天津话答上一句:"这叫身体好,嗓子就好,唱嘛嘛响!"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里,曾讲到一个故事:有位老翁信奉道教,后来遇到一位道长,送给他一块"白糕",吃后令人顿时精神抖擞,道长告诉他,这糕便是用"千岁茯苓"做的,此翁后来活到一百岁,无疾而终。在晋人葛洪的《抱朴子》里,也讲了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有个叫王子季的人,"服茯苓十八年,玉女从之,能隐能彰,不食灵谷,瘕天面,体玉泽,超化出世。"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