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戒烟前、后炎性反应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0例 ACS 患者,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观察戒烟前、后血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随访期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 ACS 者中,吸烟者炎性因子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吸烟者(P<0.001),吸烟者成功戒烟后炎性因子可降至正常水平,戒烟成功者预后显著优于戒烟未成功者(P<0.01)。结论:①吸烟是 ACS 炎性反应的重要激活因素;②戒烟能显著改善 ACS 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吸烟及戒烟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至2005-12行CABG 2 570例患者资料,其中有吸烟情况记录者共2 486例,按照术前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1 457例)和不吸烟组(1 029例),其中吸烟组根据术前1个月是否戒烟分为戒烟者(409例)及未戒烟者(1 048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吸烟及戒烟与住院期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接受CABG时年龄较小,男性患者占比例更高,体重指数较高,心肌梗死史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史高,较少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合并二尖瓣反流史低,射血分数低,较少应用体外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3.2%vs 1.6%),呼吸机辅助时间增加(8 h vs 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组(包括术前戒烟和未戒烟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1.91倍(95%可信区间1.03-3.56);未戒烟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2.30倍(95%可信区间1.19-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吸烟组与不吸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加,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术前未戒烟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应鼓励患者及早戒烟,戒烟有助于减少CABG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STNR)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方法:选择2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进行PCI术治疗,按性别、伴发病、术前TI-MI分级、吸烟指数、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SOTB)和术后不良事件计算STNR发生率。结果:225例患者共有69例(30.67%)发生STNR;伴发糖尿病(46.9%vs.28.0%)、高血压(48.7%vs.26.9%)、术前TIMI分级0~2级(34.1%vs.20.7%)、吸烟指数≥400(46.2%vs.24.4%)、SOTB>3h(46.5%vs.26.9%)者ST-NR发生率明显升高(P均<0.05),且存在术后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次心梗、心源性死亡)者STN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对应患者(10.1%比1.3%、8.7%比0.64%、4.3%比0、2.9%比0),P均<0.05。结论:有伴发病、术前TIMI 0~2级、吸烟指数≥400及SOTB>3h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且ST段回落不良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吸烟为心血管疾病(CVD)的公认危险因素之一,而戒烟则无疑有益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然而既往关于吸烟与AMI后远期存活率间关系对照研究罕见,本文意就持续吸烟者与素未吸烟、AMI前戒烟和AMI后戒烟者相比,其与AMI后远期存活率高低问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良好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入选1125例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依据Rentrop分级法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181例)和侧支循环较差组(9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相关指标与预后情况,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可能因素。结果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良好的比例为16.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糖尿病(23.2%vs.35.2%,P=0.002)和吸烟比例(26.5%vs.37.3%,P=0.005)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心绞痛病程显著长于侧支循环较差组(6.5±3.8 vs.4.2±2.5,P=0.024),SYNTAX评分更高(39.3±14.8 vs.32.2±12.6,P=0.039),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更低(17.7%vs.26.7,P=0.011),其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16.6%vs.23.8%,P=0.033)。随访1年,侧支循环良好组心力衰竭发生率(13.8%vs.22.1%,P=0.012)和总MACCE(34.3%vs.48.3%,P=0.001)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目前吸烟(OR=1.329;95%CI:1.029~3.917,P=0.028),糖尿病(OR:2.266;95%CI:1.326~3.924,P=0.044),心绞痛病程(OR=0.769;95%CI:0.567~0.928,P=0.031),SYNTAX评分(OR=0.801;95%CI:0.608~0.937,P=0.046)是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患者侧支循环发育良好者PCI相关心肌梗死和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更低,吸烟、糖尿病、心绞痛病程和SYNTAX评分是其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戒烟的依从性及吸烟状态对术后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调查656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男性ACS患者术前及术后吸烟状态,根据术后的吸烟状态将患者分为3组:不吸烟组(n=226)、戒烟组(n=283)及目前吸烟组(n=147),详细记录随访时主要不良心脑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吸烟状态对主要不良心脑事件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656例患者术前吸烟率为65.5%,术后吸烟率为22.4%,吸烟组患者较年轻(P0.001),血脂异常较多(P=0.005),文化水平较低(P0.001);与不吸烟组和戒烟组相比,吸烟组全因性死亡(1.8%vs 1.1%vs 6.1%,P=0.004)和主要不良心脑事件(7.1%vs 5.3%vs 15.0%,P=0.002)的发生率较高,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吸烟是主要不良心脑事件[比值比(HR)=1.404,95%可信区间(CI):1.206~1.793;P=0.008]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ACS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吸烟是导致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吸烟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人群来自PANDAⅢ临床试验。PANDAⅢ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的随机对照研究,自2013-12至2014-08期间共入选了来自46家中心的2 348例患者,平均年龄(61.2±10.6)岁,男性1 658例(70.6%)。所有受试者均接受PCI,均置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根据入院时吸烟状态将2 348例患者分为非吸烟组(n=1 169),已戒烟组(n=300例)和吸烟组(n=879)。随访2年,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次要终点包括支架血栓和靶病变失败(TLF),定义为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吸烟组和戒烟组均以男性患者为主,与非吸烟组和已戒烟组相比,吸烟组患者的年龄更小(P0.0001),合并高血压(P=0.0002)、糖尿病(P=0.0052)、既往PCI史(P0.0001)比例更低。吸烟组入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达41.3%(363/879),较已戒烟组和非吸烟组明显增高(P0.0001)。非吸烟组、已戒烟组和吸烟组中分别有1 130例(96.7%)、286例(95.3%)和846例(96.2%)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吸烟组、已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1.23%、13.64%和12.21%(P=0.5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不是全因死亡和TLF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PCI后,吸烟组、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长期MACE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吸烟和戒烟状况以及对于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知情况,分析目前仍在吸烟患者戒烟失败的原因,为指导戒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由呼吸科专科医师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7月至2010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患者270例,男性67.8%,平均年龄(64.3±10.8)岁.吸烟者41.1%,被动吸烟者29.3%,其中目前吸烟者19.6%,曾经吸烟者21.5%.19.3%伴发其他疾病.目前吸烟者中,71.7%知晓所患疾病与吸烟相关,43.4%曾尝试戒烟.所有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师戒烟劝告的为78.4%,戒烟成功患者中77.6%经医师劝导戒烟.目前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师戒烟劝告的为79.2%,其中59.5%认为医师的劝告和建议对其戒烟有帮助.结论 糖尿病患者目前吸烟率仍较高.研究结果提示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戒烟的宣教,医师劝导戒烟的方式和内容还需改善.  相似文献   

9.
牟小芬  吴青  冯长顺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58-1860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及吸烟状况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方法对8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以鳞癌为主、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较女性多(45.2%、61.4%、55.2%vs 14.3%,、55.2%、11.0%,P<0.05),女性患者腺癌较男性多(59.1%vs 37.0%),其它不适和远处转移也较男性多(32.5%、57.1%vs 4.8%、39.3%,P<0.05)。男性吸烟者鳞癌居多(53.0%),非吸烟者腺癌为多(50.3%)。5年后随诊到343例,其中死亡235例(68.5%)。存活108例(31.5%)。结论男性吸烟者以鳞癌为主,呼吸道症状明显;非吸烟男性及女性以腺癌常见,呼吸道症状较对照组轻。就诊时女性远处转移较男性多。5年存活者多为早期肺癌和经手术切除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哮喘患者的吸烟状况以及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于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哮喘门诊的哮喘患者的吸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哮喘患者中目前吸烟者占13.3%,戒烟者占16.8%,被动吸烟者26.5%.男性患者的吸烟率达20.97%,而女性患者的被动吸烟率达36.27%.41~60岁年龄层的男性患者吸烟率达30.16%,高于其他年龄层(P<0.05).吸烟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非吸烟组低,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较非吸烟组多,平均吸人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量较非吸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史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调查中哮喘患者中主动吸烟者多为男性中年患者,而女性患者多数为被动吸烟者.吸烟组的哮喘发病年龄明显晚于开始吸烟年龄,且哮喘更难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