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吻合技术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42例,均给予限期左心房内吻合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儿中,体外循环时间90~150(120.50±30.1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70(50.42±8.8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2~175(95.50±12.84)h;住院天数7~29(18.20±4.57)d;术后有2例患儿死亡,其余4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有14例患儿存在吻合口狭窄,26例患儿无吻合口狭窄;术后有吻合口狭窄和无吻合口狭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吻合口狭窄患儿治疗后3个月肺动脉收缩压峰值明显低于有吻合口狭窄的患儿(P<0.05);术后无吻合口狭窄的患儿治疗后3个月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值明显低于有吻合口狭窄患儿(P<0.05)。结论左心房内吻合技术治疗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效果较好,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肺动脉收缩压峰值、右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值高于无吻合口狭窄患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肺动脉及左心房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方法选择符合行PBMV适应证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50例,PBMV术前及术后30min监测肺动脉压、左心房压,并同时取肺动脉血、左心房血分别用重氮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NO和ET值及NO/ET值。结果PBMV术后,肺动脉压、左心房压明显下降,肺动脉平均压由((51.7±19.3)mmHg(1mmHg=0.133kPa)降至(21.5±7.0)mmHg(P<0.01),左心房平均压由(25.3±6.7)mmHg降至(13.2±9.7)mmHg(P<0.01)。术前左心房血浆ET(51.1±10.6)pg/ml,NO(99.6±9.4)μmol/L,NO/ET=1.95±1.12;肺动脉血浆ET(131.1±19.3)pg/ml,NO(165.4±50)μ  相似文献   

3.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迟发脱落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2岁.因"心脏杂音2年"入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超声显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可见管型动脉导管开放,主动脉侧内径8.2 mm,肺动脉侧内径8.0 mm,导管长13.9 mm;肺动脉收缩压48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中度肺动脉高压.入院后行PDA封堵术.造影显示PDA呈管型,最窄处内径约为7.0 mm(图1).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1 5岁 ,因口唇青紫 1 4年余入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法洛四联症 ,主动脉骑跨 5 0 % ,室间隔膜部缺损 2 .3cm ,右心室内径增宽、流出道变窄 ,主肺动脉发育不良、内径 1 1mm ,左肺动脉未显示 ,右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内径 1 4mm ,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正常、短轴缩短率 39%、射血分数 71 %、舒张末期容积 47ml;X线胸片 :胸廓对称 ,双肺纹理增多、紊乱 ,左肺门结构欠清、右肺门较大 ;右心室造影及升主动脉、降主动脉逆行造影 :主肺动脉内径 1 2mm ,右肺动脉内径 1 6mm ,主动脉内径 35mm ,未见左肺动脉 ,无动脉导管未闭。降主动脉T7段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因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伴浮肿3年,加重1年入院。体检:T36℃,BP17/10kPa(128/75mmHg),心率84次/min,律齐,双肺无殊。心界向左下方扩大。听诊:主动脉瓣区闻及双期杂音,以收缩期为主。X线心脏三位片心脏呈主动脉型,心腰凹陷,左心缘第三弓饱满。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房、左心室肥大,主动脉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开放幅度小,左心室后壁厚度正常,运动幅度增大。血酯、心肌酶谱均正常。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电图(附图A)示:Ⅱ、Ⅲ aVF呈Qr型,ST段抬高0.1—0.3mV,V_6—V_9呈QB型,T波倒置。 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左右冠状动脉及各分支见轻度(约30%)狭窄,二尖瓣未见返流,主动脉造影见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扩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合并先天性肺动脉发育不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心慌,气短39年,喘憋3天.急诊收住院.查体:血压140/80mmHg,口唇紫绀不明显,双颈静脉怒张,HR60次/分.律齐,P2>A2,胸骨左3~4肋间Ⅲ/6收缩期杂音,胸骨右Ⅰ肋间Ⅱ~Ⅲ/6喷射样血管杂音,向后背放射.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7.367,PO_282.6mmHg,PCO_2 39.5mmHg,SaO_2 97.5%.HCO_3—25.7mmol/L,BE 1.7mmol/L.血生化检查:血钾、钠、氯及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窦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导联R/S>1.X线胸片:肺动脉段饱满,左室偏大.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膜部回声中断6mm,室水平友向右分流.超高速CT:室间隔膜部1.0cm,缺损左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发育良好,左上下肺动脉及其分支纤细,肺动脉各级分支均未见充盈缺损和不规则狭窄.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室间隔膜部见左向右分流征象,主肺及右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内径偏细,左肺叶、段及以下肺动脉分支明显变细,管壁不规则,伴节段性瘤样扩张改变.右下肺动脉中段亦见局限性狭窄,远端呈狭窄后扩张.测肺动脉压力(PAP)吸氧前150/20mmHg,吸氧后145/20mmHg.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型Pul-Stent支架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的肺动脉分支狭窄行新型Pul-Stent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6例,男性10例,年龄18个月~33岁(112.1±101.7个月);体重9.2~78.0(29.0±20.4)kg。其中法乐四联症术后6例,肺动脉闭锁术后7例,右心室双出口术后2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1例。结果:16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6枚支架,其中8例置入左肺动脉,8例置入右肺动脉。支架置入后,狭窄处血管内径由术前(3.7±1.7)mm增加至(9.5±1.8)mm (P0.01);跨狭窄压力阶差由术前(58.6±28.1)mmHg(1 mmHg=0.133 kPa)降至(9.9±18.3)mmHg(P0.01);右心室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比值由术前0.91±0.22降为0.72±0.18 (P0.01)。术中1例气管内出血,1例支架脱载重新放置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2例支架内血管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成功,1例支架阻塞对侧肺动脉血流行外科肺动脉成形术,其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Pul-Stent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扩张效果良好、并且可再次进一步扩张。初步临床实践表明,PulStent支架置入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永善  陈忠堂  孙强 《山东医药》2000,40(17):61-62
20 0 0年 3月 2 9日 ,我院对一永存动脉干患儿施行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及带瓣管道右室肺动脉连接重接手术 ,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儿女 ,10岁。生后即出现口唇、指端青紫 ,活动耐力很差 ,无喜蹲踞。查体 :发育差 ,口唇紫绀 ,杵状指 (趾 ) ,心脏无杂音。彩超 :VSD2 0 mm,主动脉骑跨 5 0 % ,未探及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 ,左右肺动脉从降主动脉后壁发出。诊断为永存动脉干 ( 型 )合并 VSD及主动脉骑跨。心导管造影见主动脉弓右位 ,于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处有一血管向下连接于左右肺动脉 ,血管主干压力 14.5 k Pa,导管未能进入左右肺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与左心房自回声现象 (SEC)的关系。  方法 :10 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 (二尖瓣狭窄组 )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中自左心房取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其中 38例患者有左心房 SEC,6 4例患者无左心房 SEC。对照组为 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病例。  结果 :1二尖瓣狭窄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有左心房 SEC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无左心房 SEC患者。2 L 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二尖瓣狭窄程度、心房颤动、左心房直径、左心房压力均为左心房 SEC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 SEC的形成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72岁。 15年前曾因“左心房黏液瘤”在外地住院手术治疗。近 1周因胸闷、气急、咳嗽、双下肢水肿来诊。查体 :血压 13 0 / 80mmHg(1mmHg =0 13 3kPa) ,胸部正中见手术瘢痕。心率 10 1次 /min。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肺动脉第二音增强。心脏扇形超声心动图扫描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3 8mm ,左心房前后径 58mm ,右心室前后径2 7mm ,右心房 3 8mm ,升主动脉内径 3 3mm ,肺动脉主干内径 2 2mm。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 9mm。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 ,内见 64mm× 42mm团块状高密度回声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有蒂附着于房间隔左…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肺动脉高压(PAH)是二尖瓣狭窄患者行二尖瓣膜手术时所应重视的问题,但目前二尖瓣狭窄合并PAH患者二尖瓣置换术指征仍未达成共识,且PAH严重程度对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预后等的影响结论不一。目的探讨PAH严重程度对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二病区行二尖瓣置换术的二尖瓣狭窄合并PAH患者52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25)、重度组(n=15)。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人工瓣膜(机械瓣膜/生物瓣膜)植入情况,三尖瓣成形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左心房血栓清除术、左心房折叠术应用情况,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6个月、1年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PASP,随访期间再次手术情况。结果 (1)3组患者围术期无一例死亡;3组患者植入机械瓣膜/生物瓣膜情况,三尖瓣成形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左心房血栓清除术及左心房折叠术应用情况,CPB时间,ACC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长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2)重度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3)时间、方法在右心室直径、PAS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左心房直径、LVEF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LVEF、PASP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PASP上主效应显著(P0.05),在LVEF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短于术前,PASP低于术前(P0.05);重度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左心房直径、右心室直径长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ASP个月,无一例再次手术。结论与合并轻中度PAH患者相比,合并重度PAH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心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内血栓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图 1、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图 1 左肺动脉内血栓。 图 2 左肺动脉血栓使管腔几乎完全闭塞 (↑ )  例 1,女性 ,48岁 ,肺动脉高压病史3年 ,为排除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结果 :右心房明显扩大 ,右心房内可探及分布广泛的三尖瓣反流束 ,连续波多普勒测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 12 0 mm Hg(1mm Hg=0 .133k Pa)。在食管上段深度 (距门齿约2 5 cm)的降主动脉短轴切面 ,位于降主动脉之前的左肺动脉内可探及血栓回声 ,约 2 0 mm× 12 mm(图 1)。未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 :左肺动脉内血栓形成 …  相似文献   

13.
综上所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要点X线征象是: 肺血增加的先天性心脏病(左一右分流类),有一系列肺血增加的征象,如肺动脉干扩张,搏动增强.肺门阴影增大,且有肺门舞蹈症,肺纹理增强等,具有以上改变的见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动脉导管未闭左心室增大,可有左心房增大,而室间隔缺损则右心室、左心室均增大。肺血减少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系列肺缺血的征象:肺门血管阴影清晰,肺纹理纤细、稀少等。见于肺动脉狭窄,先天性紫绀三联症,先天性紫绀四联症等。以上“先心”以右心室增大为突出改变,其中肺动脉狭窄、先天性紫绀三联症均有肺动脉干扩张,显示肺动脉段突出。然而先天性紫绀四联症肺动脉段凹陷(肺动脉干萎缩)。肺血正常的“先心”,其肺动脉干、肺门、肺纹理均无异常改变,如主动脉缩窄症、主动脉瓣狭窄症。主动脉缩窄症肋骨下缘可见凹陷切迹,主动脉瓣狭窄症升主动脉有狭窄后扩张,二者均有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及低造影剂流速条件下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全段及分支一站式CT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有效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浓度造影剂下完成一站式血管扫描的60例患者,按不同的扫描条件和造影剂浓度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80 kV,管电流250 mA,碘浓度300 mg/mL,流速3.5 mL/s; B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碘浓度320 mg/mL,流速5 mL/s。将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两组图像的血管(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全段主干分支)CT值、对比度噪声比(CNR)、图像噪声(PN)和辐射有效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A组与B组冠状动脉各主干CT值及其PN(PN1),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CT值及其PN(PN2),主动脉各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NR(CNR1)、肺动脉CNR(CNR2)、主动脉PN(PN3)和主动脉CNR(CNR3)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血管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3.7±0.7)mSv和(6...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4 5岁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NYHA)Ⅳ级。于 2 0 0 2年 4月 15日进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 (双腔静脉法 ) :上、下腔静脉分插直角管建立体外循环 ,中低温循环后阻断升主动脉 ,沿主、肺动脉瓣环部切断主、肺动脉。沿房室沟切除左、右心室 ,修剪左心房底 ,包含四个肺静脉开口。于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修剪腔静脉前壁 ,使之后壁与部分右心房相连。修剪供心后 ,先作左心房连续吻合 ,随后分别吻合供、受心的上、下腔静脉。最后分别缝合肺动脉和主动脉。升温排气后开放升主动脉 ,心脏自动复跳窦性心律 ,心率在 90~ 10…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于 2 0 0 1年 5月 12日入院。查体 :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闻及Ⅲ /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扩大 ,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检查示肺血增多 ,右心房室扩大 ,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室内径增大 ,房间隔中部回声脱失 4mm ,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 ,内径 10mm ,动脉导管未闭 ,直径 4mm。心脏造影示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侧后壁 ,主肺动脉延续为左肺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见右肺动脉增粗 ,起源于升主动脉后方 ,直径 13mm ,房间隔缺损 4mm ,…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简称APF)为一罕见先天畸形,现报告经手术证实为APF二例如下: 例1 女,20岁。因“活动后紫绀15年”于1991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问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P_2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胸部X线片:肺血增多,双室增大,右下肺动脉增粗,远侧稍细,主动脉结正常。二维超声心动图:双房、室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室间隔未见室水平。多普勒提示室间隔缺损,于主肺动脉内探及肺血增多及肺动脉高压频谱。ECG:窦性心律,右室肥厚伴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18.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左主干致严重狭窄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2 9岁 ,以“反复胸痛 4年 ,加重 6个月”为主诉 ,以“多发性大动脉炎 ,心绞痛”为诊断入院。入院后体检发现左上肢收缩期血压较右上肢低 10~ 2 0mmHg ,胸骨左缘 2~ 3肋间可闻及 2~ 3级收缩期杂音 ;生化检查显示血沉增快( 2 7 92mm/h) ,C反应蛋白 3 2mg/dl,总胆固醇 2 0 8mmol/L( 80mg/dl) ,甘油三酯 0 99mmol/L( 38mg/dl) ;超声心动显示心脏大致正常 ;大动脉磁共振显像提示 :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变细 ,狭窄 ,降主动脉僵直 ,壁增厚 ,主肺动脉扩张增粗 ,腹主动脉及肾动脉均大致正常。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9.
赵菁 《山东医药》2010,50(26):69-7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一次性增强扫描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高危胸痛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先平扫,再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后,当CT值为110-120 Hu时开始扫描),平面重建R-R间期各时相图像。采用专用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应用电影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肺动脉,应用多平面重组(MPR)、CPR、VR重建并观察主动脉。结果本组27例均可获得肺动脉段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的清晰图像,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24例(42支),其中,狭窄位于左前降支11例(23支)、左回旋支3例(8支)、右冠状动脉7例(6支)、左主干2例(3支)、其他分支1例(2支);发现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 16排螺旋CT一次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情况,在高危胸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5例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主肺动脉窗(APW)外科一期矫治术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5例患儿,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7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岁),体质量4.7~26 kg。IAA A型3例,B型1例,C型1例;APW I型2例,Ⅲ型3例。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下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房间隔缺损等。3例经未闭动脉导管置入灌注管,2例经升主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手术首先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心包补片加宽或直接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弓;然后高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灌停后修补APW及其他心内畸形。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1例,其余4例顺利恢复出院,1例曾因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平均ICU监护时间13.8 d,平均住院时间54.0 d。随访4个月~68个月(平均22个月),4例畸形均恢复正常,无1例主动脉吻合口狭窄,1例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余3例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IAA合并APW罕见,早期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尽早确诊一期矫治,18个月内手术,成功率高,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