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感染220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淋球菌 (NG)感染情况。方法 :对 52 6例白带异常女性按常规取宫颈管分泌物 (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者 )或外阴阴道口分泌物 (未婚无性生活史者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对上述 3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总的病原体检出率为 41 .83% (2 2 0 / 52 6) ,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占总患病例数的 83.1 8% ,混合感染占 1 6.82 % ;分病种统计 ,3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 UU 34.0 3%、 CT 8.94%、NG5.89%。结论 :UU及 CT已超越 NG成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且混合感染较严重 ,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查松华 《中国保健》2006,14(4):30-3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分布情况及各成年女性年龄组感染的差异.方法对白带异常者取宫颈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以聚合酶连反应(PCR)方法对上述3种病原体进行DNA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45.2%,UU占总阳性率84.7%,CT占总阳性率6.2%,NG占总阳性率2.7%,混合感染占总阳性率6.4%.不同年龄组25岁以下成年女性阳性率44.4%,26-40岁女性55.5%.41岁以上女性阳性率27.8%.经统计学处理25岁以下成年女性与26-40岁女性感染率(P>0.05)无明显差异.41岁以上女性与25岁以下成年女性及26-40岁女性感染率(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UU、CT、NG 3种病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尤以UU感染为甚,NG感染则有相对比例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NG,UU,CT的特异性DNA。结果412例阴道炎中检出三种病原体共185例,阳性率为44.9%。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178例,NG,UU,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7%,61.62%,18.91%。混合感染7例,NG+UU2例,占1.08%,UU+CT5例,占2.70%。结论NG,UU,CT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应加强门诊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6年7月—2017年3月来上海某医院门诊就诊的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或同时进行NG、CT和UU测定。结果 NG、CT和UU 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分别为1.47%、7.57%、71.27%,其中合并感染756例。检出率以21~30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在男性患者的样本中,CT的检出率为10.60%,UU的检出率为33.05%,NG的检出率为32.70%。在女性患者中,UU的检出率居首位,为72.16%,CT检出率为7.51%,NG检出率最低为0.89%。结论 UU和NG的检出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3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安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ozoa trachomatis,CT)、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64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患者生殖道样本同时进行NG、CT和UU病原体DN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57.72%(374/648)。病原体单一感染、混合感染分别占71.66%(268/374)、28.34%(106/374),单一感染模式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单一UU感染的阳性率最高(20.68%),与CT、N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中以UU+CT合并感染的阳性率最高(10.80%),与其他混合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者病原体感染的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高发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占87.43%(327/374)。2013-2017年,3种病原体阳性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 CT和UU是延安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并以21~40岁感染例数所占比例较高,3种病原体总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重视该人群CT和UU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306名女性性乱者泌尿生殖道3种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淋病奈瑟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是泌尿生殖道的3大病原体。为了了解杭州地区女性性乱者感染NG、UU、CT的情况,对306例女性性乱者泌尿生殖道进行NG、UU、CT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解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2367例患者进行UU、CT及NG病原体检测.结果:UU、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56.6%、8.37%、13.48%.单一病原体的感染率为58.85%,以UU的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率12.33%,以UU NG的检出率最高,而在NG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感染率UU>NG>CT,而女性NG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男女患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服务行业女青年患性传播疾病时感染的病原体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分子检测。结果 在被检测的248人中感染NG、CT、UU15人;感染NG、CT75人;NG、UU50人;CT、UU3人;感染NG60人、CT18人、UU20人;三种病原体均未检出者7人。结论 服务行业青年女性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人群,在已感染的患者中,多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与STD感染状况。方法:取宫颈分泌物拭子经超高倍显微镜分析系统,对常见病原体如阴道毛滴虫、白假丝酵母菌、支原体(uu)、衣原体(CT)、淋球菌(NG)、线索细胞等进行分析。结果:白假丝酵母菌阳性检出率28.20%,UU阳性检出率27.00%,阴道毛滴虫阳性检出率10.40%,线索细胞阳性检出率9.40%,CT阳性检出率3.80%,NC阳性检出率1.40%。结论:应加强门诊生殖道感染的检查及性传播疾病(ST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淋球菌(NG)3种主要生殖系统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7 618例患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T、UU及NG 3种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病原体中,UU的阳性率最高(61.50%),NG和CT的阳性率均较低(3.29%、10.90%)。在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CT、UU和NG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均为15~20岁年龄组CT阳性率较高。男性患者各年龄组间UU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15~20岁年龄组UU阳性率较高。男性高NG阳性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1~40岁年龄段,女性患者51岁以上年龄组NG阳性率较高。在女性患者中,诊断为生殖系统炎症或不孕症的患者CT、UU、N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整体的平均检出率,体检、婚检女性人群3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接近于平均检出率。此外,CT在夏季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而UU和NG各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UU、NG感染均与生殖系统疾病和不孕症密切相关,应注意个人防护及重视体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支原体(UU)、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对不孕不育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女性不孕症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其中原发性不孕患者54例,继发性不孕患者68例;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生育妇女122例为对照组。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宫颈分泌物,分别采用UU、NG培养法及CT快速免疫法对UU、CT、NG进行检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UU、CT、NG检出率分别为36.9%、21.3%、14.8%,较对照组UU、CT、NG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不孕患者比较,继发性不孕患者UU、CT、NG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感染与不孕症的发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继发性不孕症,临床上可将UU、CT、NG检测作为不孕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衣原体(CT)、支原体(UU)、淋球菌(NG)病原体感染。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25例(不孕组),其中输卵管性不孕61例,非输卵管性不孕64例;另选本院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0例(对照组)。均行生殖道CT、UU、NG检测并分析与不孕症关系。结果:不孕组CT、UU、NG、CT+UU、CT+NG感染率(7.2%、31.2%、4.8%、4.0%、3.2%)均高于对照组(P0.05),UU+NG交叉感染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输卵管性不孕女性生殖道CT、UU、NG、CT+UU、CT+NG感染率(13.1%、49.2%、9.8%、8.2%、6.6%)均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女性(P0.05),UU+NG交叉感染率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无差异(P0.05)。CT、UU、NG、CT+UU、CT+NG、UU+NG感染与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UU、NG感染和交叉感染可增加女性不孕症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交叉感染育龄期女性,临床应重视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上述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172例原发性不育、46例继发性不育共218例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及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NG、CT、UU检测。结果不育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17.43%和36.24%,对照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2.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育组NG阳性率为0.91%,对照组NG为2.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原发性不育与继发性不育阳性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CT和UU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且UU感染明显高于其它2种病原体。因此,在不育症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对UU和CT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不孕不育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孕不育者妇女淋球菌 (NG)、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单纯疱疹病毒 (HSV 2 )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 2 5 6例不孕不育者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NG -DNA、CT -DNA、UU -DNA、HSV -DNA检测。结果  2 5 6例中检出率NG为 9 4%、UU为 36 8%、CT为2 4 2 %、HSV 2为 7 8%、NG UU为 4 7%、NG UU CT为 1 6 %、UU CT为 13 7%、NG CT为 3 1%、UU HSV为 1 6 % ,一种病原体检出占 5 5 1%。不孕不育者妇女NG、UU、CT、HSV 2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不孕不育妇女不仅要对一种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而且对多种病原体检测也极为必要 ,尤其对各种原因不明的不孕症 ,继发性不孕症以及有宫颈糜烂的不孕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5.
泌尿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6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8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梅毒螺旋体(TP)检测。结果2081份标本中有812份检出病原体,总检出率39.02%;其中CT检出250例(12.01%),UU检出449例(21.58%),NG检出194例(9.32%),HPV检出43例(2.07%),HSV检出48例(2.31%),TP检出15例(0.72%);UU和HPV的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而NG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0.81%(169/812);21~40岁年龄段患者占总感染人数的81.28%。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CT、NG感染率次之;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市孕龄女性4种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和特点,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8年10月来丽水市人民医院体检的1145例孕龄女性生殖道标本,采用分子杂交导流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荧光PCR技术进行NG、CT和UU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1145例女性检出831例性病病原体感染,检出率为72.58%。HPV感染238例,检出率为20.78%;高危型182例,检出率为15.90%,以HPV52为主;低危型58例,检出率为5.07%,以CP8304为主;单一亚型感染检出177例,检出率为15.46%,双重亚型感染检出48例,检出率为4.19%,三重或以上亚型感染检出13例,检出率为1.13%。CT感染52例,检出率为4.54%;UU感染764例,检出率为66.72%;无NG检出。不同年龄组、年份性病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HPV和夏季UU检出率最高(P<0.05)。结论本市孕龄女性4种性病病原体检出率较高,需加强孕前检测,普及性卫生知识,重视性病病原体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3例,女性117例。收集宫颈分泌物样本或前列腺液样本,核酸检测生殖道病原体类型,收集血液样本,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男性、女性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解脲脲原体(UU)感染占比最高,分别占74.60%和74.36%。淋球菌(NG)感染患者WBC水平最高,沙眼衣原体(CT)感染患者淋巴细胞(LYM)水平最高。男性NG感染患者SIgA表达水平最高,女性UU感染患者SIgA表达水平最高。男性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IL-6、hs-CRP、IFN-γ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患者IL-6、hs-CRP、IFN-γ表达水平最高;女性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hs-CRP、IFN-γ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者hs-CRP、IFN-γ表达水平最高。结论 不同类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患者SIgA、IL-6、hs-CRP、IFN-γ表达水平不同,掌握上述指标水平变化与病原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程度,并阻断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女性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病奈瑟菌(NG)感染状况。方法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对门诊就诊的1269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做Uu、Ct和NG检测。结果 Uu、Ct和N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2%、11.8%和3.1%,共检出阳性病例913例,阳性率达71.9%,混合感染147例,占16.1%,各年龄段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丽水地区女性明显呈高感染状况,Uu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宣传预防。  相似文献   

19.
慢性盆腔炎感染因素28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傅式琪  李玉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59-1360
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的感染途径以及常见的致病因素, 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003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站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80例(PID组), 宫颈糜烂及颈管炎140例(宫颈炎组), 健康查体者180例(对照组), 采集宫颈和阴道分泌物, 分别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阴道毛滴虫(TV)、淋病奈瑟菌(NG)、假丝酵母菌(CA)。结果: 致病因子检出率: PID组UU65. 71%, CT8 .21%, BV3 .92%, NG3 .52%, TV1 .79%, CA2 .50%。混合感染( 30例) 10 72%; 宫颈炎组UU 59 28%, CT10. 14%, BV 3 .57%, NG 0. 71%, TV 3 .85%,CA2 .86%; 混合感染(16例) 11 .43%; 对照组: UU26. 11%, CT1 .67%, BV4 .44%, NG0, TV2 .22%, CA3 .33%。混合感染(5例) 2 .78% 。结论: PID及宫颈炎组UU、CT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患者感染UU、CT后, 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导致PID有关。  相似文献   

20.
隆岚  万彦彬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1004-1006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近2年皮肤性病科门诊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 792份泌尿生殖道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 1 792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357份(19.92%),以非淋菌性尿道炎为主;其中NG、CT和UU的阳性率分别为5.47%、3.96%和6.98%,2种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52%。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性活跃期患者性病病原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人群(P<0.05);女性患者常见性病病原体总检出率(P<0.05)及NG检出率(P<0.01)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结论加强对性活跃期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对泌尿生殖道感染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