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在胰腺近主胰管肿瘤摘除术中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腺肿瘤摘除术并在术前或术中使用胰管支架的9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发症情况。结果 9例病人中,8例可以明确测量肿瘤距离主胰管的距离,为(1.40±0.58)mm;术前放置胰管支架7例,术中放置胰管支架2例。均无手术相关死亡,所有病人均无二次手术,B级胰瘘发生率56.7%,无C级胰瘘,术后仅1例病人出现Clavien-Dindo Ⅲ 级并发症。结论 胰腺近主胰管肿瘤在放置胰管支架下行肿瘤摘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尺骨截骨及外固定架联合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3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病人采用尺骨上段截骨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桡骨小头闭合或切开复位、但不修复环状韧带进行治疗,平均年龄5.5岁(2~11岁),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为4个月~5 a,平均19个月。所有病人均无桡神经损伤,无桡骨小头变形。[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2个月~3 a),所有桡骨小头均维持良好复位,12例病人术后关节活动较术前改善,或与术前一致;1例术后旋后功能较术前减小10°。1例术后浅部钉眼感染。[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尺骨截骨端可调整到使桡骨小头在任意方向的稳定性,该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高龄病人,对照非高龄病人,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寻找高龄(〉70岁)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连续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对其中高龄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发生并发症和造成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这些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关系。结果:高龄病人在术前ASA评分、心功能分级上显著区别于非高龄(≤70岁)病人;且高龄病人术前心血管并存症也多于后者。高龄病人的术后院内死亡率高于非高龄病人,这些死亡的发生多出现在术后30d以后;高龄组和非高龄组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发现.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失血大于1000mL是两大主要因素。而高龄病人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是术后并发症、术前低蛋白血症和术前心功能分级〉2。结论:高龄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死率较高,与其术前并存症及术前营养情况相关。术前改善高龄病人的营养状况,术中减少创伤和出血,加强术后重症监护及治疗、积极处理并存症和并发症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死亡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7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行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术前结合3D打印模型形象健康宣教,有效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监测血尿,重视体位与活动护理,积极观察及预防腹膜后出血、血管外支架移位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心理指导。结果 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1~2周肉眼血尿消失,复查CT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超声提示血流通畅。结论 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安全有效,个性化护理可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晚期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18例晚期食管癌病人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进行姑息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予饮食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结果13例吞咽困难改善。能经口进流质饮食和普食,5例因癌肿广泛转移死亡。提示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能较好地解决进食困难问题,而正确的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病人内镜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39例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人给予内镜下扩张及射频治疗。通过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病人进食均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症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7.
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剖腹手术中置放塑料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术 ,与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的 2 0例患者比较术后效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 ,两组病人术后退黄效果无差异 ,但内支架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P <0 .0 5 ) ,住院时间较短 (P <0 .0 5 )。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8例孤立肾合并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输尿管支架组), 1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肾造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的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的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15.3±5.5)min vs.(18.3±6.6)min, (3.8±1.2)d和(4.0±1.2)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输尿管支架组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 均为Clavien Ⅰ级并发症, 3例为术后发热, 4例为轻度肉眼血尿。肾造瘘组术后7例发生并发症, 均为Clavien Ⅰ级并发症, 血尿6例(其中3例重度血尿), 肾周血肿1例,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9.
晚期食管癌病人食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莲 《护理学杂志》2004,19(4):30-31
对15例食管癌病人行MTN型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非血管腔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5例病人均顺利置入支架,进食改善0级8例、1级5例、2级2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近期并发症.随访1~18个月未发生支架变形移位、食物嵌塞等远期并发症.提出恰当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对于治疗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