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神经生长因子(NGF)与尼莫地平两种药物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预处理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Ⅰ:空白对照组(Control);Ⅱ:糖尿病组(DM);Ⅲ:糖尿病+β-神经生长因子组(DM+ β-NGF);Ⅳ:糖尿病+尼莫地平组(DM+ Nimodipine).检测各组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以及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结果 坐骨神经MNCV的测量结果:8周时,Control组[(50.70±1.12) m/s]与DM组[(45.80±1.12)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NGF组[(49.50±1.08) m/s]、尼莫地平组[(48.50±0.81) m/s]分别与DM组[(45.80±1.12)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β-NGF组[(49.50±1.08) m/s]、尼莫地平组[(48.50±0.81) m/s]分别与Control组[(50.90±1.31)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NGF组[(49.50±1.08) m/s]与尼莫地平组[(48.50±0.81)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比较,其余3组坐骨神经形态学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DM组>尼莫地平组>β-NGF组.结论 NGF和尼莫地平均对大鼠坐骨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预保护作用,但不能阻止其发生和发展,NGF对其预保护作用要优于尼莫地平,并随时间延长效果也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初步探讨3种免疫抑制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W istar大鼠制作动物模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并予以端端吻合,分别联合给予不同组合的甲基强的松龙、环孢素A(C sA)和FK 506,A组(对照组,n=9)不给药,B组(n=9)术后使用2 d甲基强的松龙20 m g/(kg.d);C组(n=9)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2周FK 506,剂量为1 m g/(kg.d);D组(n=3)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4周FK 506,剂量同C组;E组(n=9)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2周C sA,剂量为2 m g/(kg.d);F组(n=3)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4周C sA,剂量同E组。于术后1、2和4周各组分别取双侧坐骨神经,进行白细胞介素1β(in terleuk 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 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 terferon,γIFN-γ)和巨噬细胞游走因子(m acrophage m igration inh ib itoryfactor,M I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修复后的坐骨神经IL-1β和IFN-γ的表达高峰出现于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表达量明显减少,至第4周就难以发现阳性染色;TNF-α和M IF的表达则只出现在第1周,且表达水平较低。各实验组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高峰均出现于术后第2周,且持续至第4周仍有表达,M IF的表达高峰出现在第1周,其表达也可持续至第4周。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发现C~F组间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B组的表达介于A组和其它实验组之间。结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IL-1β、TNFα-、IFN-γ和M IF表达的峰值,而且可以明显延长其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4.
Laminin等因子失活后巨噬细胞的行为及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Wistar大鼠观察Laminin.Fibronectin或CollagenⅣ失活时神经段内巨噬细胞的行为及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噬细胞的快速清除,有利于再生轴突的良好生长;但巨噬细胞促轴突生长的能力,只表现在轴突再生早期,受基膜成份失活影响而长期滞留在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对轴突生长并无促进作用。认为位于基底膜管外的单个再生轴突,可能因没有雪旺氏细胞或基膜的保护和营养作用,而遭巨噬细胞侵 相似文献
5.
蛋白激酶C对软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激酶C(PKC)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是肌醇磷脂信号通路的中心环节,PKC活化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有关。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中唯一的细胞,负责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更新并维持其完整,与细胞外基质一起共同维持软骨结构和功能。PKC通过自身信号通路或与其他信号通路共同调节软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死亡及代谢,并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及软骨中无机焦磷酸盐代谢环路,从而对软骨生长发育及退变产生重要影响。PKC可能成为软骨相关性疾病临床用药的治疗新靶点。该文就近年来PKC对软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及卡托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众多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而这种作用主要通过蛋白激酶C(PKC)所介导[1]。胰岛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可延缓DN肾功能恶化。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初发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内PKC活性即增强[2],本研究的目的为进一步观察胰岛素、ACEI(卡托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各阶段肾小球PKC活性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42只,150~170g。分为正常对照组刚组),糖尿病组(DM)组,胰岛素组(DI组)及卡…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细胞膜磷脂变化与蛋白激酶C同工酶表达对肝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膜磷脂变化与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表达的关系及对肝转移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5 8例大肠癌标本 (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 )的细胞膜磷脂酰肌醇 (PI)、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胺 (PE)和磷脂酰胆碱 (PC)。用QRT PCR方法检测PKC α、 βⅡ、 δ、 ε、 λ、 ζ同工酶mRNA表达。 结果 检测在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 ,PI、PE、PC含量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肝转移灶与原发灶中PI、P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t =1 73,t=1 36 ,P >0 0 5 ) ,PE含量显著高于癌原发灶 (t=98 88,P <0 0 1)。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PKC α表达水平降低。PKC βⅡ、 δ、 ε、 λ、 ζ表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 ,肝转移灶中PKC δ、 ε、 λ、 ζ表达高于癌原发灶 (t=4 31,P <0 0 5 )。PI、PC与PKC βⅡ呈正相关。PE与PKC δ、 ε、 λ、 ζ呈正相关 ,与PKC α呈负相关。 结论 细胞膜磷脂PI、PC增高 ,PKC α/PKC βⅡ比例改变与大肠癌发生有关。PE升高 ,PKC δ、 ε、 λ、 ζ增强表达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8.
蛋白激酶C对精子活力和顶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蛋白激酶C(PKC)位于精子头部赤道段和尾部主段。外源性PKC激动剂可增强精子鞭毛的活力 ,而PKC抑制剂如癌基因抑活药 (staurosporine)则能抑制这种作用。精子中PKC的含量与精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 (r =0 .9,P <0 .0 0 1)。精子与透明带 (ZP)结合刺激顶体反应的发生 ,导致顶体释放多种水解酶以及精子暴露出新的膜区域。ZP与精子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可以调节腺苷酸环化酶 (AC)的活性 ,使cAMP浓度升高并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能激活位于顶体外膜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后者使顶体内部的Ca2 + 释放至胞质中 ,磷脂酶C(PLC)因Ca2 + 浓度升高而激活并水解磷脂酰肌醇二磷酸 ,其水解产物激活PKC ,后者使精子质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L型 )开放 ,胞质中第二次较大幅度Ca2 + 浓度的上升导致质膜溶解及顶体反应发生。推测PKC参与调节精子的活力和顶体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PKC)活性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及对HSC增殖和激活的作用。方法将肝星状细胞系rHSC-99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PKC激动剂PMA0.5μmol/L组(B组);PKC抑制剂Calphostin C100nmol/L组(C组)。加药后0、3、6、12、24h分别检测各组细胞PKC活性的变化;作用24h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DGF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PMA作用后PKC的活性显著增强,而Calphostin C则抑制PKC的活性。PKC活性增强后,与对照组比较HSC的PDGF表达升高了1.4倍(P〈0.01),ERK表达升高了1.2倍(P〈0.05);n—SMA的表达升高了1.3倍(P〈0.01),并促进HSC的增殖;PKC活性抑制后则能抑制以上的作用。结论PKC活性的改变能调控HSC中PDGF的表达,在HSC的增殖和激活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γ(PKCγ)基因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pLV-PKC2对骨癌痛大鼠痛觉的影响,探讨PKCγ基因shRNA对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PKC组、骨癌痛组(CIBP组)、磷酸缓冲液组(PB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只.于骨癌痛模型制作前1 d、模型制作后每隔3天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机械缩爪持续时间.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表达.结果 PKC组大鼠鞘内注射慢病毒载体pLV-PKC2模型制作12 d后,各时点机械缩爪阈值较CIBP、PBS、C组明显升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PKC组大鼠脊髓背角PKCγ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CIBP组(P<0.05).结论 慢病毒pLV-PKC2能明显降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PKCγ的蛋白表达量,同时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6mm长的缺损,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bFGF,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5周作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bFGF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神经纤维密度、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bFGF能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静脉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静脉套接法修复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4只,分成三组,切断兔一侧坐骨神经,用自体静脉桥接。A组于静脉段内注入bFGF溶液0.2ml(浓度4000U/ml),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分别于术后10、30及100天取标本行HE染色,光镜检查。其中100天组先做传导速度测定,远端再生神经做髓鞘染色,轴突断面做图像分析并与健侧比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保护脊髓背根神经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坐骨神经损伤后,在相应节段脊髓神经元可出现变性。为了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保护作用而设计了本实验。方法是切断SD大鼠单侧坐骨神经,损伤局部给予外源性NGF。借助酶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检测坐骨神经切断及应用NGF后所引起的脊髓内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的活性变化,以探讨NGF对脊髓背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坐骨神经切断可导致脊髓内FRAP含量降低,从而提示坐骨神经损伤可损害背根神经节;应用NGF可显著减少这一酶含量的降低,从而首次从体内酶学水平证实NGF对脊髓背根神经节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