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皮肤不同层对脂溶性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氟尿嘧啶 ,茶碱 ,氢醌 ,巴比妥 ,硝酸异山梨酯和酮基布洛芬共 6种具不同脂溶性的药物 ,以贴片为试验药剂 ,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法 ,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结果 药物的脂溶性LogPc和药物经完整或角质层剥离皮肤的透皮能力 (Kp ,cm·h-1)间均具有抛物线关系。然而 ,角质层剥离后 ,药物Kp增加率主要同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关。渗透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 )加入到贴片中后 ,药物的脂溶性LogPc和其Kp间无抛物线关系。药物经完整皮肤渗透时 ,因加入IPM而引起的Kp增加率随药物LogPc的变小而增加。药物经角质层剥离皮肤渗透时 ,因加入IPM而引起的Kp增加率随药物在IPM中的溶解度增大而增加。结论 本实验为皮肤病态条件 ,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时药物经皮渗透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麝香酮对中药不同成分的促透作用,探究麝香酮的经皮促透作用机制。该研究以具有较大范围油水分配系数(log P)的中药成分蛇床子素、阿魏酸、栀子苷为模型药物,采用体外透皮实验研究麝香酮对模型药的经皮促透效果;测定模型药物的饱和溶解度、角质层/供给液分配系数,研究麝香酮对药物热力学活性以及药物向角质层分配的影响;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研究麝香酮对皮肤角质层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麝香酮可以显著提高不同脂溶性药物的经皮渗透,且随药物log P的减小其促透倍数增加,其促透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角质层脂质的相互作用,扰乱脂质的堆积并增加脂质流动性,进而增加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为麝香酮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方法:通过考察角质层和浓度两个因素。采用HPLC和TK-20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结果:去角质层后药物24h累积渗透量是完整皮肤的13.22倍,说明角质层是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的主要屏障;氢溴酸高乌甲素的透皮吸收速率与浓度并不成线性关系。结论:降低角质层屏障可改善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为其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的电阻、角质层厚度、生物化学组成,并研究白芥子涂方经穴位和非穴位给药芥子碱的渗透特性,探讨皮肤生物物理学性质对芥子碱经皮给药的影响,为白芥子涂方临床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实验支持.方法 以自制装置测定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电阻;皮肤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皮肤和角质层厚度;以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法比较皮肤的生物化学组成;以芥子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定量,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白芥子涂方离体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的渗透特性;在体渗透实验采用胶带粘贴法剥离角质层,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各层中药物的分布.结果 穴位皮肤电阻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穴位皮肤(P<0.05);穴位皮肤角质层厚度显著低于非穴位(P<0.05);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显示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的生物化学组成基本一致.给药24 h后,离体实验中芥子碱经穴位皮肤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是经非穴位皮肤的6.8倍(P<0.05);穴位皮肤稳态透皮速率是非穴位的6.1倍;离体透皮实验和在体渗透实验中,24 h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各时间点角质层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结论 芥子碱经穴位皮肤的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均显著高于经非穴位皮肤.穴位皮肤的低电阻、角质层薄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和贮存,验证了涂方临床使用以穴位经皮给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促渗剂对青藤碱脂质体透皮贴剂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岩  周莉玲  凌家俊 《中药材》2005,28(7):567-570
目的:研究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贴剂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经皮渗透试验方法,并作方法学考察.分别在贴剂中加入单一及复合促渗剂5%氮酮、10%油酸、1%丙二醇 4%氮酮、2%丙二醇 8%油酸,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离体经皮渗透试验,测定不同时间的药物累积透过量.离体试验结束后,测定皮肤层中药物的滞留量.结果:在贴剂处方中加入促渗剂后,药物累积透过量增加,而皮肤层中的滞留药量减少.结论:促渗剂可使贴剂内药物穿透角质层进入真皮层,而不能增加药物在角质层内的积累.故可推测,在脂质体贴剂中加入促渗剂可能导致脂质体双分子层结构的破坏,引起药物渗漏,从而不利于药物在皮肤及局部组织的蓄积.故作用于局部的脂质体贴剂中不宜加入促渗剂.  相似文献   

6.
 应用Franz扩散池和Valia-Chien扩散池,采取新鲜离体大鼠皮肤,分别研究了月桂氮酮(氮酮)等渗透促进剂对0.1%维甲醚软膏剂和溶液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浓度在1%~5%范围内无明显透皮促进作用,10%油酸和5%薄荷醇也无透皮促进作用,剥离角质层后维甲醚的透过量仅增加2.6~4.7倍。结果表明,角质层不是维甲酸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角质层下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屏障作用不可忽视,对于这种情况,氮酮等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Franz扩散池和Valia-Chien扩散池,采取新鲜离体大鼠皮肤,分别研究了月桂氮酮(氮酮)等渗透促进剂对0.1%维甲醚软膏剂和溶液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酮浓度在1%~5%范围内无明显透皮促进作用,10%油酸和5%薄荷醇也无透皮促进作用,剥离角质层后维甲醚的透过量仅增加2.6~4.7倍。结果表明,角质层不是维甲酸经皮渗透的主要屏障,角质层下表皮组织和真皮组织的屏障作用不可忽视,对于这种情况,氮酮等渗透促进剂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大鼠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英丰  汪小根  周莉玲 《中草药》2006,37(9):1322-1324
目的考察大鼠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分别考察正常腹部、背部皮肤及经采用胶带剥离法制备的去角质层腹部、背部皮肤的透皮吸收特性,以预设的采样间隔采样,HPLC法检测,以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对时间拟合,透皮速率常数(J)作为判断的标准。结果除去角质层的腹部及背部皮肤比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J有明显增加,且皮肤中药物释放速率常数也大于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结论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制备动物皮肤时应注意皮肤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噻吗洛尔透皮贴剂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马来酸噻吗洛尔透皮贴剂,研究其释药机理。方法:利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通过改变扩散液的pH值及皮肤的状态,研究其释药机理。结果:马来酸噻吗洛尔贴剂的体外释药方程为:Q=207.6tl/2-176.1(r=0.997),24 h累积释药量为845.6 μg/cm2。随着扩散液pH升高,药物的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去除角质层皮肤对药物渗透系数远远大于完整皮肤,且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除角质层皮肤。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主要以分子型透过皮肤,在经皮渗透过程中存在贮库效应,渗透的主要屏障为角质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给药的渗透特性,为其临床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以白芥子涂方中延胡索乙素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定量,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涂方离体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的渗透特性;在体渗透实验,采用冰冻切片法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中各层药物的分布,并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可视化验证。结果:24 h内,离体试验中延胡索乙素经穴位皮肤的累积透过量为(13.53±3.92)μg.cm-2,是经非穴位皮肤的4倍(P<0.05);穴位皮肤稳态透皮速率(0.659 1μg.cm-2.h-1)是非穴位(0.147 2μg.cm-2.h-1)的4.5倍;离体透皮试验和在体渗透试验中,24 h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切片显示皮肤各层的药物含量为角质层>活性表皮>真皮层>皮下层。结论:白芥子涂方浸膏在穴位皮肤的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均显著高于非穴位皮肤,验证了涂方临床使用以穴位经皮给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磷脂化合物促进盐酸丁卡因经皮渗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鞘磷脂等4种磷脂化合物对盐酸丁卡因促透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普通皮肤,去角质层皮肤和经磷脂化合物预处理皮肤为渗透屏障,分别以1%和3%的磷脂化合物作为渗透促进剂,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盐酸丁卡因的含量。结果 4种磷脂化合物对盐酸丁卡因的促透作用顺序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空白组>鞘磷脂;对于不同渗透屏障,盐酸丁卡因的经皮吸收顺序为:去角质层皮肤>经磷脂化合物预处理皮肤>普通皮肤。结论磷脂化合物作为一种低毒、无刺激性的渗透促进剂,能够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效果,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冰片对盐酸川芎嗪促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许碧莲  王晖  许卫铭 《中成药》2001,23(12):864-867
目的:考察冰片对盐酸川芎嗪爱皮吸收的规律与释药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通过改变冰片的浓度及皮肤的状态,研究冰片对盐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随着冰片浓度的增加,盐酸川芎嗪的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当去除角质层后,冰片并不能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冰片均能增加完整皮肤及去角质层皮肤的贮库效应。结论:冰片能促进盐酸川芎嗪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主要在角质层,并能增加盐酸川芎嗪的贮库效应。  相似文献   

13.
马建芳  罗华菲  王浩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1):1727-1731
 目的 制备睾酮热熔压敏胶贴剂,并对其体外透皮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热熔压敏胶基质制备睾酮透皮贴剂,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裸鼠皮肤为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通过药物累积透过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筛选载药量和促渗剂,并将优化处方制备的贴剂与上市产品进行体外透裸鼠皮和猪皮实验的比较。结果 睾酮热熔压敏胶贴剂最佳处方载药量2%,促渗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的用量为6%,体外透皮行为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体外透裸鼠皮或猪皮实验,自制贴剂优于上市贴剂。结论 SIS热熔压敏胶在透皮给药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Microneedle-based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refers to the use of microneedles piercing the stratum corneum of the skin to form tiny pores, through which drug absorption via the skin is enhanced with minimal pain sensation. As a novel drug delivery method, the microneedle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drugs, especially hydrophilic drugs, as compared with using transdermal drug formulations alone. Thus the scope of applicable drug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are remarkably enlarged, the efficacy and bioavailability improved as well. Microneedle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field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on microneedle-aided transdermal drug administration home and abroad to present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is field that was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闹羊花素Ⅲ(rhodojaponin Ⅲ,RJ-Ⅲ)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摇瓶法、皮肤孵育法、Franz扩散池法和胶带剥离法,分别考察RJ-Ⅲ的油水分配系数、RJ-Ⅲ在皮肤中的稳定性、体外经皮渗透参数和不同层次离体皮肤中的储留量。结果 RJ-Ⅲ的油水分配系数为(0.98±0.02);RJ-Ⅲ在皮肤匀浆液中孵化24 h,RSD值为3.98%;离体透皮实验表明在小鼠皮肤、大鼠的活性表皮与皮肤上,RJ-Ⅲ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5.05±0.28) (3.62±0.30)(1.04±0.10) μg·cm-2·h-1,经皮渗透系数分别为7.3×10-3、5.2×10-3、1.4×10-3 cm·h-1;皮肤储留实验表明,与角质层和活性表皮相比,RJ-Ⅲ更多的存在于接收室。结论 RJ-Ⅲ具有良好的经皮稳定性和适宜的经皮渗透特性,为RJ-Ⅲ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星型硅微针阵列对化学药物的经皮促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星型硅微针阵列对于不同油水分配系数化学药物的体外透皮传递的影响。方法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deep reactive ion ething,DRIE)制备硅微针阵列;选择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MC)、酮洛芬(ketoprofen,KTP)、美索巴莫(methocarbamol,MCM)、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模型药物,对4种化学药物经微针穿刺小鼠腹部皮肤后的体外透皮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星型微针阵列为0.5 cm×0.5 cm,100根微针,针长200μm,成五角星型柱状结构;IMC,KTP,MCM,GCV经微针处理皮肤5 min较未处理皮肤的渗透速率分别增加4.05,4.77,6.06,12.49倍,表明硅微针对4种模型药物有明显的促透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药物透皮传递随微针穿刺皮肤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随药物logP值降低,经微针处理皮肤的促透效果更加显著,但微针阵列经皮促透作用低于皮肤去角质处理的促透效果。结论星型硅微针阵列对水溶性药物的促透效果较脂溶性药物更加显著。将微针与其他透皮技术相结合,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定  王承潇  韩伟  杨晓艳  曲媛  崔秀明  杨野 《中草药》2014,45(20):2917-2923
目的 考察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Cl])对人参皂苷Rh1(Rh1)的体外经皮促渗作用及促渗机制。方法 以小鼠皮和猪皮为皮肤模型,以油酸、薄荷脑、肉豆蔻酸异丙酯和离子液体[BMIM][Cl]为促渗剂,采用摇瓶法测定Rh1在各促渗剂-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法测定研究离子液体的经皮促渗机制。结果 与其他促渗剂相比,5%的[BMIM][Cl]能够显著增加Rh1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同时对Rh1的体外经皮渗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TIR的研究结果表明,[BMIM][Cl]能够改变小鼠皮肤角质层结构。结论 [BMIM][Cl]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吸收促渗剂,在外用制剂领域有潜在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川芎挥发油增加皮肤血流皮肤促透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川芎挥发油的皮肤促透机制。方法 HPLC测定氟比洛芬含量,洗脱法、Franz扩散池、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2 h时的家兔体外和体内透皮特性,激光多普勒法测定皮肤血流。结果 给药2 h,川芎挥发油的离体皮肤促透作用未呈现浓度依赖性,3%浓度组进入皮肤总药量、接受液药量、皮肤累积药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2.38、2.30、2.44倍;而10%、15%浓度组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川芎挥发油的在体皮肤促透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15%浓度组较强,进入皮肤总药量、血药浓度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98、2.21倍,而皮肤累积药量则为对照组的0.32。此外,川芎挥发油浓度依赖性增加皮肤血流灌注量,15%浓度组是对照组的4.81倍。缩血管物质去氧肾上腺素,显著降低了皮肤血流,离体皮肤无促透作用,但家兔体内抑制药物透皮,进入皮肤总量、血药浓度分别是对照组的0.71、0.60,而皮肤累积药量则为对照组的2.02倍。结论 川芎挥发油可能通过增加皮肤血流,促进药物从皮肤表皮和真皮层到毛细血管的消除,从而实现促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促透剂.方法:选择氮酮、油酸、卡必醇、肉豆蔻酸异丙酯4种促透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及甘草次酸的累积透过量、透皮吸收速率、时滞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3% IPM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较其他促透剂好,对丹皮酚、白鲜碱、梣酮、甘草次酸的促透倍数依次为1.52,1.24,1.73,3.21倍(P<0.05),并且对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增加倍数为1.96倍(P<0.05),对其他成分的滞留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不同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和皮肤滞留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3% IPM既能促进良肤乳膏中4种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又能增加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可作为良肤乳膏的促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