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32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sELAM)、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sELAM、sI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sVCAM-1无明显变化(P〉0.05),sELAM、sICAM-1水平均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1),血清IL—1β含量下降(P〈0.05),血清TN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 tin)水平的变化以及降糖治疗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了 2 0例健康对照和 2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sE -selectin水平。结果 :⑴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而且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降糖治疗 12周后患者血清sE -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但sICAM -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管局部的炎症反应 ,这可能是糖尿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降糖治疗有助于改善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1)和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 ,分析血脂水平与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 (CAMs)的相关性 ,以期探讨血脂异常对CAM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了 6 0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slCAM - 1、sVCAM -l、sE -selectin水平 ,并以 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ICAM - 1水平于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增高 ,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于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急性心肌梗塞 (AMl)组增高更为显著 (P 0 0 5 )。在CHD组内 ,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相比 ,sICAM - 1水平于血脂异常组增高 ,有显著性意义 (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sICAM - 1及TNF -α的水平 ,并与 2 4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 - 1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恢复期sICAM - 1及TNF -α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均为P <0 0 5 )。结论 :TNF -α、sICAM- 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 1、TNF -α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和sICAM-1、sVCAM-1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杰  杨期东  章薇 《中国医刊》2002,37(11):20-22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 1和sICAM 1、sVCAM 1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L 1、sICAM 1、sVCAM 1的含量。结果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 1、sICAM 1、sVCAM 1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且sICAM 1、sVCAM 1均与IL 1呈正相关 (r =0 4 9,P <0 0 1;r =0 6 5 ,P <0 0 0 1) ;结论 sICAM 1、sVCAM 1可能参与了临床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sICAM 1、sVCAM 1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L 1有关 ,临床脑缺血后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IL 1有关。  相似文献   

6.
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32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洛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sELAM)、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各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L-1β、sELAM、sICAM-1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sELAM、sICAM-1含量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P<0.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 洛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两种可溶性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选择素E(sE-selectin)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3例RA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血清sICAM-1、sE—selectin的含量,并分析两种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所测RA病人血清中sICAM-1、sE—Sel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RA病人血清中sICAM-1与RF呈正相关。结论: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E—Selectin参与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发病过程。异常升高的sICAM-1水平可反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 ,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6 0例经冠脉造影诊断的CHD患者血清sICAM - 1、sVCAM - 1、sE -selectin水平 ,并以 1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ICAM - 1水平CHD组增高 ,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组增高更为显著 (P <0 .0 1) ;sVCAM - 1、sE -selectin水平在SAP和AC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sICAM - 1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偏相关分析显示 ,sICAM - 1、sVCAM - 1与sE -selectin及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结论 CHD患者血浆sICAM - 1、sVCAM - 1、sE -selectin水平增高 ,3种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而sVCAM - 1、sE -selectin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2 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2 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30例健康者血清sICAM - 1、TNF-α和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ICAM - 1、TNF -α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sICAM - 1、TNF -α和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清热化瘀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清热化瘀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火痰瘀痹阻脉络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将 6 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疗程均为 2 8d ,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同步检测血清白介素 1β(IL 1β)、白介素 8(IL 8)、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 1)。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 ,治疗组的IL 1β、IL 8、sICAM 1较治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的过度产生 ,可能是清热化瘀颗粒保护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