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62-106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开颅术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合并SAH开颅术后60例,予以抗炎、止血、降颅压、神经保护及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30例采用尼莫同40mg微泵,后改为口服尼莫同片,30例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术后15d两组GCS评分分别明显高于术后第1d、5d,而两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腰大池引流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尼莫同组;腰大池引流组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定情况明显优越于尼莫同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开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尼莫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尼莫同组予以尼莫同40mg 24h微泵维持匀速静脉注射,疗程10d,后改为尼莫同片60mg,每天4次.疗程15d.对照组除未给予尼莫同外其他治疗相同.记录两组入院后10d GCS评分及监测7d的颅内压变化,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6个月时对两组GOS评分及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尼莫同组GCS评分从治疗第4天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尼莫同组颅内压在前3d略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治疗后第4天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尼莫同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迟发性出血例数略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尼莫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尼莫同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瞿文军  杨俊  林劲芝 《广东医学》2008,29(9):1531-1533
摘要] 目的 观察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37例伤后24h内入院原发性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无有手术指征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实施颅内压控制在70~200mmH2O之间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加置换。对照组:仅行腰穿引流,不做颅内压控制及脑脊液置换。两组均进行包括预防感染、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监测生命征、意识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脑脊液蛋白变化、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例数及GOS评分判断疗效。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亦加快(P<0.05);疗效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 颅内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引流 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评价尼莫通过对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多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近期疗效。方法共73例病人,其中23例常规治疗,44例给予尼莫通治疗,所有病例随访3mo以下。结果轻症的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通治疗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腰穿联合颅内压(ICP)监护下脑室外引流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9例合并tSAH的颅脑损伤患者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腰穿联合ICP监护下脑室外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用量、脑梗死、创伤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疝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P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能够有效降低合并tSAH的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应用尼莫同防治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48例年龄大于60岁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脱水、止血、止痛、对症等措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同持续微量泵注入,疗程14天,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发生脑血管痉挛率(20.83%)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尼莫同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预后不良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率(25.00%)。结论:在老年患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早期应用尼莫同配合基础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尼莫通对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近期疗效。方法共73例病人,其中23例常规治疗,44例给予尼莫通治疗,所有病例随访3mo以上。结果轻症的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通治疗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u=2.1092,P<0.05),重症患者两种方法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尼莫通对轻症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谷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11-25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随机挑选我院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高热37例,急性肾功能不全7例,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5例,创伤性癫痫4例,中枢性尿崩症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多,如不提前干预及预防,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同时,对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也不容忽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愈率,值得探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是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患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高达30~50%,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本文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作一综述。 1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 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与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相似,都可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而CVS是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尼莫同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间收治的6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88.2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65%,实验组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患者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尼莫同可以有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减少再出血、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京宽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1-2212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反复腰穿术放脑脊液治疗。对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尼莫同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间收治的6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88.2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65%,实验组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患者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尼莫同可以有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减少再出血、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填调查表的方式对81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CT扫描,将病人分成tSAH组及对照组,将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按特重型,重型及轻中型脑损伤,分别进行对比,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 tSAH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良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tSAH与脑损伤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提示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5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分析,探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度刨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5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两组:非手术组(无手术指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25%硫酸镁20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手术组(有手术指征),去大骨瓣减压,清除并发颅内血肿及失活脑组织,撕破脑池或蛛网膜,用生理盐水加适量罂粟碱反复冲洗,术毕常规治疗基础上加25%硫酸镁20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漉。两组病人镁离子10d为一疗程,腰大池置管引流,原则上引出脑脊液清亮或淡黄色时拔管,非手术组平均10~15d,手术组平均7-10d。结果 54例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良好31例(57.41%).中残13例(24.07%),重残6例(11.11%),植物生存2例(3.70%),死亡2例(3.70%)。交通性脑积水10例(18.52%).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3例(42.59%)。结论 常规治疗重度刨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础上,加用镁离子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可提高重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生存率,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刘亚红  李志强 《中外医疗》2010,29(29):122-122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神经功能康复率分别为治疗组87.5%,对照组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肖智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5):382-383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和对照组,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主要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而对照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清醒时间、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颅压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脑积水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电动机与护理。方法早期高压氧治疗配合常规外科治疗及护理。结果36例重症颅脑损伤分别为脑内血肿9例,重度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4例,合并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生命体征平稳后,无再出血的倾向,应尽早行高压氧治疗。36例病人中,治愈20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2例,1例中途终止治疗,1例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总有效率为94.4%。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高压氧的治疗次数较一般颅脑损伤相应增多,治疗次数:23~60次,平均42.5次。直至症状与体征消失和确定不可逆的后遗证为止。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在病情稳定后应及早应用与坚持高压氧治疗,患者均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对照原则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未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栓溶二聚体(DI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率实验组为12%、对照组为29%;脑积水发生率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32%;预后良好率:实验组为29%、对照为12%,中残率:实验组为18%、对照组为9%;病死率:实验组24%、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效果肯定,能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