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上前牙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压低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例高角或高角倾向伴前牙Ⅲ°深覆,上颌前部牙槽发育过度,上唇与上前牙关系严重不调的患者,平均年龄24.4±1.4岁,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在两侧上侧切牙牙根和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唇侧植入,每侧以50克的牵引力压低上前牙。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包括6-PP距的改变量、上中切牙压低量和转矩改变量。结果6-PP距的变化均值为0.27±0.05mm,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平均压低6.12±0.16mm,临床牙冠平均缩短0.66±0.05mm。治疗过程中微型种植体无松动和脱落。结论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上前牙,操作简单,异物感不明显,上前牙明显压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评价唇侧齐龈边缘肩台在前牙EMAX铸造陶瓷全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20颗前牙预备唇侧齐龈肩台,EMAX铸造陶瓷全冠修复.修复后1周、6个月、1年、2年复诊,从EMAX铸造陶瓷全冠的颜色、边缘着色、有无继发龋以及形态和边缘密合度等方面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120颗患牙修复后1周、6个月、1年及2年比较,修复体颜色、边缘着色、继发龋发生率、修复体形态和边缘密合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2年,120颗铸造陶瓷全冠修复体,114颗修复体颜色、明暗度、透光度与邻牙协调一致,5颗与邻牙不完全一致,但在正常范围内,1颗与邻牙不一致;118颗修复体边缘线上无可见的边缘着色,1颗修复体边缘线上可见边缘着色但着色未向牙髓方向渗透,1颗边缘着色且着色向牙髓方向渗透;117颗修复体与基牙外形延续一致或稍凹陷,3颗修复体与基牙外形表面相比凹陷明显,但牙本质未暴露;120颗患牙均未发现继发龋,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良好.结论 唇侧齐龈边缘肩台的EMAX铸造陶瓷全冠修复体在临床上可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和边缘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残冠、残根行牙冠延长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需行牙冠延长术的96名患者,行牙冠延长术的残冠、残根120颗。根据残冠残根形成的原因分为2组,折裂组和龋坏组。记录并比较2组牙体缺损所累及的牙面,及术前断缘的探诊深度,观察术后4-6周根断面暴露情况。结果2组缺损累及牙面不同,折裂组多发生在腭(舌)侧,龋坏组多发生在邻面或唇(颊)侧(P〈0.01);折裂组术前断缘的探诊深度明显高于龋坏组(P〈0.01);62颗牙因折裂行冠延长术后满意者34颗牙(54.8%),58颗牙因龋坏行冠延长术后满意者48颗牙(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龋源性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折裂性冠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前牙反牙合对牙齿位置的影响及与牙齿形态的相关联系。方法 :选取 81例青少年恒牙列2 1|122 1|12 反牙合者作为研究组 ,95例青少年恒牙列2 1|122 1|12 非反牙合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者在牙齿位置与形态方面的差别。结果 :⑴前牙反牙合组上颌牙错位率为 14 .0 % ,前牙非反牙合组为 8.8%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⑵前者错位比例高于后者的牙位 (P <0 .0 5 )为 :唇向低位的上颌尖牙 ,腭向错位的上颌侧切牙及腭向错位或阻生的上颌第二前磨牙 ;⑶前牙反牙合组下颌牙排列基本正常 ,错位率为 0 .9% ,前牙非反牙合组为3 .5 % ;⑷前牙反牙合者较前牙非反牙合者更容易出现锥形侧切牙这种异常发育的牙齿 (P <0 .0 5 )。结论 :前牙反牙合使得上颌牙齿的错位及发育异常明显增加。因此 ,前牙反牙合不仅对上颌骨的发育有影响 ,而且对上颌牙的位置与形态可能也存在影响 ,对该类患者建议尽早开始全面、综合性的矫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2000年前秦代人牙齿的形态特征,探求牙齿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及变化。方法:观察记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保存的59例陕西陇县出土2000年前秦代人的恒牙,共纳入832颗,其中上颌368颗,下颌464颗。分别测量其全长、冠长、根长、冠宽、冠厚、颈宽、颈厚,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牙位的牙齿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了这些牙齿的全长、冠长、根长、冠宽、冠厚、颈宽、颈厚7个测量项目的数据。结论:通过对2000年前秦代人牙齿的形态学测量,为人类体质学的研究收集积累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20例慢性头颅标恒牙牙槽窝的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所有下颌牙槽窝均未与下牙槽管相通,上颌第一双尖牙牙槽窝与上颌窦的相通为5.41%(2/37),第二双尖牙为5.26%(2/38),第一磨牙为38.46%(15/39),第二磨牙为47.50%(19/40),牙槽窝深度及牙槽宽度数据为牙槽外科和种植牙的设计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金属烤瓷固定桥因其美观、耐用而日渐成为修复的主流技术,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崩瓷,常常需要拆除后重新制作,然而拆除粘固的金属烤瓷固定桥,尤其是多基牙长桥,既费力又对基牙、牙周组织造成不利影响,从而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作者自2001年以来,对前牙金属烤瓷固定桥桥体崩瓷患者采用鞍形冠修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上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及术后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学牙冠延长术通常以健康、舒适、美观为主要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好详尽的术前检查,根据临床检查作出明确的诊断。手术应注意术前定位、考虑冠根比、判断牙齿断端与牙槽嵴顶的关系、采取合适的处理牙龈乳头的手术方法以及注意相邻牙齿的美观协调。术后的愈合与修复要掌握好时机,选择龈下边缘的修复类型时要慎重,防止破坏生物学宽度,修复体的设计要与患者的美学特点相协调。本文从临床操作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与传统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冠折率。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因牙齿根面龋和楔状缺损引起前牙慢性牙髓病变、根尖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51例采用传统的根管治疗方法,51例采用前牙唇侧入路碧兰糊剂一次性根管治疗,对其术后的冠折率和愈合率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0.20%,传统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6.2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传统的根管治疗冠折率为9.80%,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冠折率1.96%,两组冠折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唇侧入路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与传统的根管治疗无差异,但术后冠折率低,且减少了患者的复诊次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前牙根折正E畸牵引后联冠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 探讨前牙根颈部折断,正畸牵引法伸长后,联冠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例上前牙根折达龈下2mm-4mm的患者,先行部分弓矫治伸长牙根后,再利用邻牙行金属熔附烤瓷全冠(PFM)联冠修复。结果: 除1例因慢性根尖周炎经治疗无效而拔除外,其余效果良好。结论: 本方法既保存了天然牙根,又保持了正常的牙龈外观,达到了美观、牢固、舒适的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上前牙根颈部折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转矩是指牙的临床冠长轴与[牙合]平面垂线间的夹角,反映了牙的唇(颊)舌向的倾斜度。转矩的大小与人种有关,不同垂直、矢状骨面型会对转矩产生代偿。转矩对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达到功能、美观、稳定的正畸治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直丝弓托槽的转矩设计的基础是正常[牙合]的转矩。由于参照人群和矫治理念的不同,不同体系的矫治器间转矩设计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转矩的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及不同托槽体系的转矩设计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Straumann种植系统在上颌前牙缺失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间,采用Straumann螺旋种植体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患者35例,共植入种植体49颗。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骨或人工骨粉植入。观察6~72个月,观察方法为X线片、临床检查、软组织及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颗种植体在修复半年后出现松动,其余48颗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6年累计留存率97.9%。种植牙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面容和语音功能有显著改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31例患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占88.6%。结论:Straumann种植系统修复上颌前牙缺失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要注意软硬组织的美学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54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77例植入玻璃纤维桩后行烤瓷冠修复,B组77例植入金属铸造桩核行烤瓷冠修复,进行0.5~2年随访。结果:A组76例修复体及基牙完好,成功率为98.70%;B组70例修复体及基牙完好,修复成功率90.90%。结论:运用玻璃纤维桩进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具有操作方便,简捷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防止根折和牙周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