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取一段游离兔颈外静脉,与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一月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新内膜形成,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在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中的异同.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uff组和缝合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模型.结果 两组均无动物死亡.cuff组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缝合组缩短.4周后比较,cuff组与缝合组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95%与85%.大体观察及病理示桥血管壁不同程度增厚,两组移植静脉中段内膜、中膜增生,但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强.结论 两者均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改良cuff法较间断缝合法更加简单,出血量少,是建立静脉桥狭窄模型更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血管外支架预防CABG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猪大隐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观察涤纶血管外支架支持对静脉桥血管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的作用.方法 25~30 kg普通长白猪10只,行双侧大隐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端侧吻合),实验侧静脉桥放置涤纶外支架,完全覆盖而不压迫吻合口.术后35 d取出桥血管,观察吻合口部位内、中膜增生情况.结果 近端吻合口对照组内膜增生较实验组明显增加[(0.6981±0.085 9)mm vs(0.376 0±0.064 5)mm,P<0.01],对照组中膜增生亦较实验组增加[(0.827 5±0.127 0)mm vs(0.6404±0.058 8)mm,P<0.01)];远端吻合口对照组内膜增生较实验组明显增加[(0.619 7±0.145 8)mm vs(0.413 0±0.097 2)mm,P<0.01)],对照组中膜增生亦较实验组增加[(0.8224±0.136 3)mm vs(0.578 6 ±0.1464)mm,P<0.01)].结论 非限制性涤纶血管外支架可以显著减轻大隐静脉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部位内膜及中膜增生,能够预防大隐静脉桥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4.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血管的重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兔颈动脉静脉桥旁路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时期静脉桥病理改变及PCNA,α-actin表达和检测细胞凋亡,探讨移植静脉重塑机制. 方法: 家兔30只,将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游离后,行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结扎颈外静脉两吻合口外侧及颈总动脉吻合口中部,使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桥通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观察PCNA,α-actin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30只家兔全部存活,静脉桥全部保持通畅;病理所见静脉桥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膜及中膜均明显增生,术后2~4 wk内膜增生达高峰,且厚度不均匀,中膜、内膜均有PCNA阳性表达,内膜出现α-actin阳性表达,术后1 wk血管内膜及中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术后4 wk达高峰. 结论: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静脉血管管壁呈不均一性增厚,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血管桥重塑.  相似文献   

5.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自体颈外静脉移植于颈动脉的动物模型,以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方法 将一段大鼠颈外静脉分支游离,同侧颈总动脉切断,采用2点定位连续吻合法将颈外静脉分支两端分别与颈总动脉断端行端端吻合.术后超声检查血管通畅情况,于第3、7、14、28、42天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吻合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无出血、狭窄及血管扭曲等情况.超声检查示术后早期(3 d内)桥管通畅率94%.后期静脉桥管壁逐渐增厚,管腔逐渐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 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理想模型.连续吻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模型,较以往常用的间断吻合法时间短,出血少,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游离一段兔颈外静脉,与同侧中间剪断的颈总动脉的两断端间行端端连续吻合,每个吻合口12针。术后常规饲喂。结果4周后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内膜增殖。结论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兔颈静脉为血管桥建立一种更接近临床且更易于操作的颈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动物模型。取新西兰兔22只,兔颈外静脉长约1.5cm,将静脉两端倒置,分别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并同时于吻合口之间结扎颈总动脉,术后设组观察,1、2周各处死5只,3、4周各处死6只兔子,观察吻合口畅通情况。结果,技术及方法改进后实验组22只兔子均成活,静脉桥充盈畅通,远端动脉搏动良好,吻合口均通畅。认为以新方法建立新西兰兔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能部分模拟人冠脉旁路移植术,技术难度中等,模型建立成功率高,可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各方面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取3.0~3.5 kg普通新西兰兔8只,取同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采用间断缝合的方法。结果术后2周、4周取下静脉桥及对侧颈外静脉,光镜下见静脉桥新生内膜形成,中膜增厚,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不均匀性增厚。结论本模型能反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可满意模拟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个能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情况的模型。方法50只新西兰兔,股动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1、3、7、14、56d分别取完整动脉桥,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测算血管内膜厚度、新生内膜中膜比指数;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50只兔成功建立动脉桥,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桥血管总通畅率为86%,对通畅的桥血管作形态学观测发现血管移植后7d起至56d内膜增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形成的信号通路机制。  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2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分离颈静脉、颈动脉,不做移植,模型组游离颈静脉,截取一段颈静脉方向调转后与颈动脉做端侧吻合,结扎两吻合口间的颈动脉,建立动脉旁路移植兔模型,移植后2 d、2周假手术组取出颈静脉,模型组取出移植静脉,肉眼观察,组织切片HE染色量化管腔狭窄程度,免疫组化检测p-p38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移植静脉2周后管腔显著性狭窄(P < 0.05),静脉移植后2 d、2周p-p38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 < 0.05),其中移植后2 d显著高于移植2周(P < 0.05)。  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静脉桥再狭窄信号传导机制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搏动指数能否间接反映吻合口内膜增生程度。方法新西兰兔48只,全身麻醉下颈部正中切口,依次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沿中点垂直剪断,1~1.5 mm金属探条对血管内膜进行不同程度损伤,8-0无创带针棉纶线间断缝合颈总动脉两断端,术毕测定吻合口搏动指数。6周后全身麻醉下再次手术解剖双侧颈总动脉,监测吻合口搏动指数,过量麻醉处死实验动物,病理染色(HE,×40)检查吻合口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本实验共完成颈总动脉吻合口86个,实验结束时72个吻合口保持通畅,对通畅吻合口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术后早期吻合口搏动指数为1.96±0.37,术后6周吻合口搏动指数为3.26±0.93,两者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所有颈总动脉吻合口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生,其增生程度与吻合口搏动指数存在明显正性相关(r=0.89,p<0.05)。结论术后晚期搏动指数能间接反映吻合口内膜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评价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同体移植,以Sprague Dawley(SD)大鼠作为供、受体,手术技术采用原位移植法,血管及输尿管各采用新式吻合法,即供体左肾动、静脉与受体左肾(切除后)动、静脉均行端端连续外翻式吻合,末端不打结。输尿管采用新式端端吻合法,间断缝针。共施行移植手术常规技术组及改良新技术组各20对,记录各期手术时间,术后连续观测体重及肾功能,第28天处死老鼠检查移植肾及吻合口情况。结果与常规血管吻合技术相比,采用改良新技术的供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受体总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移植术后肾功能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后常规技术组出现2例血管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而改良新技术组无并发症;术后28 d改良新技术组动、静脉吻合口通畅无狭窄,输尿管吻合口无狭窄和瘘,而常规技术组1例动脉吻合口堵塞、2例输尿管狭窄。结论采用血管端端连续外翻式无结吻合、输尿管新式端端间断吻合改良新技术,有效避免了吻合口狭窄与瘘,提高了成功率,是一个很好的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左旋精氨酸对兔颈外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3 d开始采用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经耳缘静脉给予左旋精氨酸(100 mg/kg),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直至术后取材。所有动物于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颈外静脉端侧吻合于股动脉,于术后4周取血管桥标本,同时取0.5 cm移植静脉作为正常静脉参照。光镜下观察、测定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近吻合口处和中央部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增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S1/S2),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辛伐他汀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兔颈外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辛伐他汀联合左旋精氨酸能抑制动脉化静脉内膜及中膜增厚,有减轻桥静脉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兔子颈总动脉缺损拉伸吻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峰  祁晓  肖鲁伟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7):735-737,743
目的研究兔子颈总动脉纵向拉伸以及吻合情况,为临床修复颈总动脉长短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只,均游离出长60mm颈总动脉,分3组(各2只)分别切除18、21和24mm,纵向拉伸后进行端端吻合,相当于23.8%、28.2%及33.3%的纵向伸长率。15d后对动脉血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切除18和21mm组颈总动脉吻合成功,切除21mm组吻合难度较大,切除24mm组吻合失败。吻合成功血管术后15d病理检查显示,动脉的吻合口平滑,血管内径无狭窄,血管存在水肿和纤维增生;血管内膜处于极度的拉伸状态。结论颈总动脉可被拉伸延长后进行端端吻合,伸长率可达28.2%。长段游离后拉伸动脉是有效的修复创伤性动脉长段缺损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间断吻合和连续吻合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 SD大鼠20只,分成两组(间断吻合组和连续吻合组),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4周取下静脉桥,观察桥管通畅性,分析新生内膜与中膜的厚度、面积比.结果 连续组与间断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但桥管通畅率低,两组内膜增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吻合用时短,出血少,对术者要求更高,较易形成吻合口狭窄.两者造模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16.
间断加连续吻合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与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大隐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2.0~2.5kg普通新西兰大白兔8只,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采用间断加连续的方法。术后1个月取下静脉桥,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内膜、中膜厚度。结果该方法术中出血少,8只兔静脉桥均通畅;1个月后管壁均增厚,光镜下见静脉桥新内膜形成,中膜增厚,与正常静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加连续端端吻合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建立静脉桥模型可满意模拟人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吻合方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差别.方法:2.0~2.5kg普通新西兰大白兔17只,分A、B两组,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分别采用间断吻合(A组)和间断加连续吻合(B组)的方法.术后1月取下静脉桥,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内膜、中膜厚度.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均较B组长,出血多,具有统计学意义;1月后两组静脉桥管壁均增厚,光镜下见新内膜形成,中膜增厚,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间断加连续端端吻合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建立静脉桥模型要优于单纯间断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苏健  邓勇志  马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0):955-957,F0003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再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近期血栓形成率.方法 分别将30只兔的左侧部分颈外静脉取下并倒转,以端侧吻合的方式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上,构建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术后不用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天,取出移植静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移植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将带有血栓的血管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以了解血栓的形态及程度,并记录移植静脉血栓发生率和闭塞率.结果 术后3天,移植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3.3%,血栓闭塞率16.7%.结论 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近期血栓形成率及闭塞率高,尽早抗凝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先吻合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吻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7年3月,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采用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然后吻合靶血管的"序贯式"吻合,进行5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大隐静脉桥:4个吻合口 32例,3个吻合口15例.桡动脉桥:4个吻合口 2例,3个吻合口 7例.总搭桥207支,平均3.69支.手术顺利,每个吻合口费时5~8 min,手术时间缩短,靶血管阻断时间缩短,每吻合完一个口便可开放桥血管近段的阻断、立刻恢复该段冠动脉的血流及其支配区域的心肌血运.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住院天数为13~39 d,平均18.25 d.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先吻合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于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尤其有益于危重急症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