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技术要点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蝶窦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并分析手术技术要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鼻窦CT显示蝶窦腔内可见明显的高密度斑点或条块状钙化影,是本病特征性的表现。真菌性蝶窦炎临床表现以头痛、涕中带血为主。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黏连、复发等发生。结论 鼻窦CT检查可提高真菌性蝶窦炎的诊断率,鼻内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点,符合功能性手术的理念,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真菌球型蝶窦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或/和涕中带血,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单侧蝶窦内软组织影,骨壁增厚,中央常可见高密度钙化斑.全部患者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定期换药,随访3~18个月,全部治愈.结论 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不易发现,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采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4年10月93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人在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径路行孤立性蝶窦病变处理。鼻内镜下切除上鼻甲后半部分,直接暴露蝶窦前壁及开口,扩大开口,处理蝶窦病变。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2年,蝶窦炎、蝶窦脓肿、蝶窦黏液囊肿、真菌性蝶窦炎、蝶窦息肉等88例病人均无复发。其余5例病人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术后不久侵入颅内,后经抗真菌及综合治疗痊愈;2例蝶窦顶后壁脑脊液鼻漏1次性修补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1例蝶窦血管瘤未愈。结论鼻内镜下经上鼻道进路是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安全、直接、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鼻内窥镜治疗真菌性蝶窦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手术方法。方法9例真菌性蝶窦炎患者,均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结果经6~36个月随访,9例均治愈。结论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具有手术进路安全,患者痛苦小,疗效肯定,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的影像学特征与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孤立性真菌性蝶窦炎的影像学特征和鼻内镜手术效果。方法:16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均提示窦腔内有片状破棉絮样或充满型或肿块状软组织阴影,软组织阴影中有斑点状高密度影;以鼻内镜手术扩大蝶窦口,彻底清理蝶窦腔内病灶。结果:16例手术经过均顺利,术中平均每例出血15~30ml,11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未出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随访3~9个月,治愈15例,蝶窦前壁开放通畅,窦腔各壁光滑,无异常分泌物。好转1例,窦腔内有少量分泌物潴留,窦口黏膜水肿,经蝶窦腔冲洗及辅舒良喷鼻后好转。结论:CT对真菌性蝶窦炎的确诊有独特的价值,鼻内镜手术治疗本病,可直接开放蝶窦腔,直达病变区处理病灶,具有手术距离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蝶窦炎性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2006年12月的25例蝶窦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结果和随访。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眼部症状,25例患者均经CT检查,均在全身麻醉经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确诊,症状先后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至2年末见复发。结论蝶窦炎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鼻内镜和CT检查能提高诊断率,鼻内镜下蝶窦手术是治疗蝶窦炎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蝶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窦病变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对37例蝶窦病变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病变均获得痊愈。2例真菌性蝶窦炎病例蝶窦口出现反复狭窄闭锁。经多次换药处理后治愈。1例蝶窦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复发。其它患者病变均无复发。结论根据蝶窦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鼻内镜手术入路和处理方法,既可有效治愈蝶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蝶窦良性病变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和体会。方法2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径路蝶窦手术,先行鼻中隔矫正,再沿骨性中隔向后找到蝶嘴,并开放蝶窦前壁,处理蝶窦病变。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经鼻中隔径路蝶窦开放,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4例经随访6个月至1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中1例蝶窦囊肿在术后7个月复发,1例蝶窦后鼻孔息肉在术后10个月复发,均于门诊复查时顺利摘除。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中隔径路蝶窦开放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下蝶窦病变手术的应用及优势。方法 我们应用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对37例蝶窦病变行手术,其中单纯蝶窦炎21例,干酪性蝶窦炎6例,蝶窦囊肿10例(其中黏液囊肿6例,黏膜囊肿4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全麻后通过导航定位注册成功,根据手术中的需要标定探针或吸引器作为术中的定位设备,在鼻内镜下,通过使用导航定位设备以判断术中器械到达的具体位置、了解局部解剖关系,确定蝶窦位置,开放蝶窦,清除病变;针对蝶窦囊肿,则仅切除囊肿前壁或前下壁,凿孔孔径约1cm×0.5cm,勿需清除所有囊壁;蝶窦黏膜囊肿则需将囊肿完全清除。结果 37例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治疗蝶窦病变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全部病例在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结果术后6周术腔逐渐上皮化,术后8~10周可出现清洁、规整的术腔;随访6~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症状无特异性,不易及时确诊;鼻内镜和CT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真菌球性蝶窦炎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8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修正手术的疗效。方法复习我院2004年以来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Ⅲ期80例修正手术病例的治疗体会,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年半。结果80例复发病例经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后,随访一年以上,治愈42例,好转20例,无效18例,修正手术的有效率为77.5%,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鼻内镜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的部位的处理得当,以及术后定期合理的鼻内镜随访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首诊准确率和治愈率,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视力损害;影像学检查见蝶窦占位,部分可有骨质破坏;病理检查显示蝶窦炎症8例,真菌病19例,囊肿10例,息肉9例;全部患者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检查蝶窦开口通畅,窦腔无分泌物,窦壁光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症状无特异性,鼻内镜和CT或MRI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表现,提高首诊准确率,并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22例术前均行CT或MRI和鼻内镜检查,术中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明确诊断。结果经鼻内镜手术后随访5个月至两年半,22例症状明显好转,蝶窦前壁通畅,窦壁光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并非罕见,头痛是常见非特异性症状,可伴有视力下降等颅神经损害及血性涕等症状。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在蝶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2月~2017年6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蝶窦病变患者42例,随访6~53个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15例难治性蝶窦炎患者术后蝶窦口开放良好,术腔清洁,均治愈;其余患者均彻底切除病灶,其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伴颅内感染并发热患者术后予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颅内病灶吸收,2例蝶窦癌、1例蝶窦脊索瘤患者及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蝶窦及颅内患者术后均行放疗。42例患者术后除2例嗅觉减退及1例视力下降无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发生动脉性鼻出血、嗅觉减退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8.6周。2例蝶窦癌患者分别随访10、14个月,蝶窦脊索瘤患者随访10个月,均未复发;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蝶窦及颅内患者随访8个月未复发。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发现蝶窦口再闭。结论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蝶窦病变,术野暴露清晰,蝶窦开放充分,术腔上皮化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随诊处置直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的诊断及鼻内镜治疗方法。方法: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患者均经CT扫描发现蝶鞍区病变并提示了病变范围。8例局限性病变者经蝶窦前壁自然口入路完成手术,2例鼻咽纤维瘤侵犯蝶窦者经鼻中隔中线入路,其余经上鼻道或蝶筛入路暴露病变。结果: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中,蝶窦囊肿及脓囊肿23例、蝶窦真菌感染8例、蝶窦出血性息肉2例、垂体瘤切除术后蝶窦炎性肉芽肿1例、蝶窦乳头状瘤5例、蝶窦脑脊液鼻漏1例、蝶窦骨化纤维瘤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侵犯蝶窦2例、筛蝶窦脑膜瘤1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切除病变或修补脑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蝶窦内血肿并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仅作鼻内镜检查,经DSA证实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蝶窦恶性肿瘤3例,经蝶筛入路切除蝶窦内大部分肿瘤后辅以放化疗;鼻咽癌侵犯蝶窦2例病理检查证实后行放化疗。结论:蝶窦鞍区病变以头痛、眼部症状为常见症状,CT、MRI及DSA检查对蝶窦病变的及早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作用,鼻内镜下处理蝶窦病变径路多样,选择适当径路可达到直接、安全、微创等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科2000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孤立性蝶窦疾病16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16例中,炎性病变6例;囊肿5例;霉菌性蝶窦炎4例;恶性肿瘤1例.临床表现以头痛,眼部症状如上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为主.结论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视力下降患者应高度怀疑蝶窦病变,宜及早进行鼻内镜、CT、MRI检查和早期治疗.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进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