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瘫康复门诊综合治疗小儿脑瘫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月以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近2年来,我院脑瘫康复门诊对42例脑瘫患儿采用家长与医院配合的系统性、综合性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未  陈翔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76-2079
目的 分析与比较综合康复治疗对于不同儿童的运动能力与智力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温州育英儿童医院接受综合康复医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共计69名,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仅接受传统手段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35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他们在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智力水平与行动能力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患儿动作能发育商为(54.78±27.37)分,明显低于试验组患儿的(67.24±26.34)分,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发育商分别为(54.38±9.23)、(55.08±9.37)、(53.87±26.12)分,明显低于试验组的(65.24±8.34)、(67.24±26.34)、(66.19±25.54)分,P<0.05;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与智力水平的恢复优于接受传统康复治疗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统计结果还表明智力水平轻度缺陷及以下的患儿行动能恢复效果优于智力水平中度、重度、极重度缺陷的患儿,行动水平轻度缺陷及以下的患儿智力水平恢复效果优于行动能力中度、重度、极重度缺陷的患儿,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患儿。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水平与行动能力的恢复,应当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康复治疗中。越早接受康复治疗越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治疗结果,因此患有偏瘫型脑瘫疾病的患者家长应尽早带孩子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汤明丽  吕复莉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运动残疾,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该病患病率为1‰~3‰,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主,占脑瘫患儿的60%~70%[1]。我国1998年"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平均患病率1.86‰[2]。脑瘫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瘫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与综合康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提高对早期治疗的认识并强调家庭的参与治疗。方法观察、分析脑瘫患儿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将患儿分为医院治疗组、医院加家庭治疗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医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医院加家庭治疗组总有效率75.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1.76%;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2岁以内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脑瘫要尽早诊断和治疗。重视家庭的参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脑瘫患儿80例 ,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8例 ,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电疗、作业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 ,水疗、穴位注射.每组均每日一次 ,20天为一疗程 ,每个疗程间隔10 天 ,坚持一年以上相应的康复治疗.结果:2 组患儿在治疗前分别以GMFM -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组治疗前GMFM -88总分23.83 ± 4.58 ,治疗后50.71 ± 9.04 ,(P<0.05);单纯运动治疗组治疗前23.42 ± 5.41 ,治疗后44.71 ± 8.51(P<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综合康复治疗组疗效高于单纯运动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康复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4例CP儿童分为两组,观察组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进行治疗训练,对照组仅由医师和治疗师进行治疗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9;P<0.05)。结论:家长参与下的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小儿C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儿科从2006年在巴州地区率先开展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工作,现已开展此项目工作近3年,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州各市、县及与之相邻其他州、县到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及儿保科门诊就诊患儿72例.根据1988年7月佳木斯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标准,6个月以下婴儿参照Vojta姿势反射进行早期诊断[1].72例中男44例,占61.1%;女28例,占38.9%.其中汉族31例,占43%;少数民族41例,占57%,其中维吾尔族16例占22.2%,回族11例占15.3%,蒙古族9例占12.5%,哈萨克族5例占7.0%.年龄分组0~12个月13例,占18.1%;12~36个月51例,占70.8%;36月以上8例,占11.1%.小儿脑性瘫痪临床分型:按运动障碍性质分:痉挛型49例,占68.1%;手足徐动型6例,占8.3%;强直型9例,占12.5%;肌张力低下型3例,占4.2%;混合型5例,占6.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物理疗法以Bobath法为主;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峰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204-205
在对脑性瘫痪儿的康复护理过程中,0~2岁内各时间段以家长参与、住院相结合新型康复模式下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护理中,发现脑瘫治疗的高效期,为制定合理的治疗脑瘫儿提供依据,护理计划主要针对运动功能障碍而定,使其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白艳  王秀霞  陈海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9):3639-3642
背景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但常规综合训练成效不甚理想。游戏疗法可帮助患儿释放天性,设置个体化的康复模式,对其多关节进行刺激。目的 分析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游戏疗法联合综合训练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接收的260例痉挛型脑瘫确诊患儿作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与联合组,各130例。训练组实施综合训练,联合组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电脑游戏治疗,共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发育商变化,治疗前后膝关节反张角度变化,治疗前后肌张力变化,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发育商均高于训练组,膝关节反张角度、肌张力评分均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治疗后抓握、视觉运动整合评分、精细运动发育商均高于治疗前,膝关节反张角度、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362,P<0.001)。联合组优良率为81.5%(106/130),高于训练组的57.7%(75/130)(χ2=17.474,P<0.001)。结论 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游戏疗法联合综合训练能够改善其精细运动功能和发育商,减小膝关节反张角度,降低肌张力,能够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疗效。方法:70例流涎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疗法。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同时比较2组病人达到有效所需的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57%,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达到有效所需时间平均8.29±2.46天;对照组平均15.31±3.54天,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运动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的流涎疗效优于针灸组,治疗时间短于针灸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产期脑损伤因素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76例脑瘫患儿,其中女48例,男128例。按年龄分为8个月~2岁、2~4岁和4~5岁3组,各年龄组采用方法均为物理疗法、针灸治疗、穴位注射、营养脑神经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后评估各项结果,按照等级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应用Gesell发育量表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对各组患儿进行临床评定。结果:2~4岁组疗效明显优于8个月~2岁和4~5岁组(P<0.05);4~5岁组疗效最低(P<0.05)。新生儿颅内出血+HIE组和足月出生组疗效较为明显,早产患儿在4岁前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4岁后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效果可能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越好,脑瘫的康复治疗疗效可能还与围产期的高危因素有关,其中早产儿的治疗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悦  曲丹  张玉杰  常俊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26-4027
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CP)的患儿,在家长参与下进行了康复训练。在对该患儿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语言交往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进行了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通过12个月的训练,患儿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在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ugI -Meyer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无明显的差异(P >0.05);经过系统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FugI -Meyer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 FugI -Meyer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时,应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煜华 《河北医学》2012,18(5):624-626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脑性瘫痪患儿(观察组)在医院康复治疗外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并与同期40 例仅给予医院康复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80.95%,而对照组仅50.0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8.73,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 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瘫步行能力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本研究主要对C区、E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的C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比传统运动训练方法能更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脑瘫患儿中52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59.8%,其中脑萎缩19例,先天疾患14例,脑积水12例,脑软化灶4例,颅内钙化2例。结论: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首次来院就诊前320例患儿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来院就诊后62例患儿仍坚持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来院就诊前未进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22%,来院就诊前自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48.5%,与来院就诊后仍坚持在家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80.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掌握正确规范训练方法的家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鸿  张丽荣  徐晶 《医学综述》2012,(22):3905-3907
目的探讨多维康复方法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影响。方法以2008~2010年在本院就诊的60例2~6岁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组和多维康复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康复与多维康复进行康复治疗,以1年时间为期限,观察其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心理疗效以PSQ为测评工具,生存质量疗效采用PedsQL4.0评分方法。结果经过1年治疗观察,多维康复组的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康复治疗能够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