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肺切除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为全肺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提高全肺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访我科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全肺切除病人32例,分别于术后1、3、6个月、1、3、5年内行肺功能测定,将VC、FEV1(L)、FEV1%、MVV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肺切除术后1个月内,肺功能各项值均显著降低,6个月后逐步恢复到一个稳定水平,1、3、5年各项值均有缓慢恢复,但变化无显著性.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恢复到一稳定水平的时间延长,1年后肺功能各项值与左全肺切除和中青年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大,尤其以右全肺切除和老年全肺切除术明显,但术后6个月后肺功能恢复至较为稳定水平并随术后时间延长肺功能逐步改善,全肺切除术后病人的远期肺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方案,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氨茶碱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对比均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呼吸困难程度等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肺及部分左心房切除术在治疗侵及左心房的Ⅲb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左心房部分切除加肺切除术治疗侵及左心房的Ⅲb期肺癌9例,术后给予常规化、放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37个月.2例分别术后9个月、11个月死于肺癌脑转移,3例术后17~19个月死于全身癌转移,失访1例,余3例均健在.结论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能明显延长侵及左心房的Ⅲb期肺癌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从2000年8月至2007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共进行8例自体肺移植.所有8例患者术前均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肺功能检查示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术.术中下叶肺离体后以20℃含肝素生理盐水灌注,然后将下肺静脉重植于上肺静脉残端,依次完成支气管和肺动脉吻合.术中常规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结果 8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至2008年1月,6例患者已健康存活7~90个月,中位时间为3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3例患者术后18、24及72个月的核素扫描娃示再植肺叶灌注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因肺静脉栓塞接受再植肺叶切除术,并因肺癌复发于术后15个月死亡,另1例患者于术后31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 对于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Ⅲ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可考虑应用自体肺移植术,自体肺移植术是一种能保留健康肺组织的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肺癌行左上叶切除术7个月,术后憋气5个月于2010年10月9日入院.7个月前患者因咯血经胸部CT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左肺中心型鳞癌"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未行化疗,间断出现咳嗽、咳痰.5个月前出现活动后憋气,胸部CT发现"左肺门软组织密度影,左主支气管狭窄",1月前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门阴影较前增大.入院查体:神情,精神可,T36℃,BP120/70mmHg,R18次/分,P64次/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叩清音,左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6.
例1,男,14岁,左侧胸痛5个月,有刺痛,伴低热2个月.X线见左肺内侧肺门下方似鸡蛋样肿块影,约3.5cm×4.2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有浅小的分叶,无毛刺.2000年11月13日胸片与1999年12月7日胸片比较,肿块略有增大.术前X线曾诊断为结核球、肺脓肿、错构瘤及支气管囊肿,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舌叶肺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肺软骨瘤2例     
肺软骨瘤较为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目前对其尚缺乏足够认识.现就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例1,女,62岁.发现右上肺.阴影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体检时发现右上肺肿块影,无咳嗽、咯痰,无发热及盗汗.查体双肺未见明显异常.血沉7mm/h.胸片承右肺上叶前段可见约1.2cm×1.5cm大小肿块影,边缘光滑.无卫星灶及毛刺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易瑞沙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放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每日口服易瑞沙250mg,治疗3个月后,观察症状变化、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20例病例,CR1例(5%),PR7例(35 %),SD6例(30%),PD6例(30%),有效率(RR)为40%,疾病控制率为(DCR)70%,中位缓解时间4个月,肿瘤进展时间(TTP)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胸面部丘疹及色素沉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肤干燥.结论 易瑞沙治疗放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好,毒副作用小,患者的耐受性及顺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Qin L  Shi JH  Liu HR  Feng RE  Liu T  Li J  Lü W  Qin MW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83-3286
目的 分析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磨玻璃影(GGO)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胸部CT表现为双肺GGO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30~59岁(平均52岁),病程2~36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表现为胸闷憋气5例,体重下降5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肝脾肿大2例.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5 g/L,血清乳酸脱氢酶平均755 U/L,3例患者肺功能为弥散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平均为70%).影像学表现为单纯双肺GGO 2例、双肺GGO伴双肺实变影3例、伴小叶间隔增宽3例、伴小结节影2例、伴纵膈淋巴结肿大2例.6例患者均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其中4例为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各2例),2例为T细胞淋巴瘤.随访2~6个月(平均4个月),4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病情平稳;2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例未化疗失访,1例因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未能化疗,4个月后死亡.结论 以双肺GGO为首发影像学表现的肺非霍奇金淋巴瘤起病隐匿,少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肺活检是最终确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给金黄地鼠吸入烟雾或气道内注入弹性蛋白酶两种方法,经1~3个月建立COPD动物模型,并应用外源性PS进行防治.对动物肺组织行光镜、电镜观察及显微微机图像分析进行形态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表达情况.结果吸烟3个月及气道内注入弹性蛋白酶1和3个月,动物有明显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应用PS防治1个月,肺组织病变无明显改善;防治3个月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SP-A的表达比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经3个月的外源性PS干预,可减轻吸烟及弹性蛋白酶对肺组织的损伤,保护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分泌PS的功能,从而可有效减轻COPD的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监测及免疫抑制治疗. 方法 2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接受肺移植;1例行右单肺移植,1例行左肺移植联合右肺减容术.围术期采用赛尼哌进行免疫诱导,维持治疗为环孢素A(CSA) 吗替麦考酚酯(MMF) 强的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监测移植肺急性排异反应. 结果 2例患者移植后2个多月均顺利康复出院.分别随访14个月和8个月,肺活量达1 700 mL和2 000 mL,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论 围术期采用赛尼哌免疫诱导预防移植肺急性排异反应,效果较佳;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有助于监测移植肺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力克肺疾治疗复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4 8例复治肺结核病例给予力克肺疾 0 .6g d ,清晨 1次顿服。结果 治疗 3个月 ,痰菌阴转率达 4 5 .3% ,病灶吸收好转率达90 .5 % ,空洞闭合率 5 5 .2 % ,治疗 12个月痰菌阴转达 80 .4 %。结论 治疗复治性肺结核 ,力克肺疾是有效、安全、方便、值得扩广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为一少见的肺弥漫性疾病,合并肺泡癌者则更为罕见.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冀某,女,43岁,教师.因“刺激性咳嗽2个月,痰中带血伴低热、胸痛、气短1个月”,于1988年6月16日首次入院.胸片:双肺弥漫性结节状及小片状阴影;纤支镜:活检病理为肺组织慢性炎症,毛刷涂片瘤细胞阴性;1:2000 OT试验(++);抗痨治疗2个月无效.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有少许干罗音,心脏正常,轻度杵状指.辅检:反复查痰癌细胞阴性(19次),24h  相似文献   

14.
第80例双肺弥漫性钙化症-右下肺单发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因"发现肺多发结节20年,咳嗽咳痰3个月"入院.20年前体检,胸部X线片发现"双肺弥漫性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诊断为"特发性肺骨化病".2年前,复查胸片示"右肺下叶背段出现一肿块(图1),余肺同前".后曾多次复查胸片,右下肺块影增大增浓(图2,3),但因无自觉不适未被重视.3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黏稠量少,伴头胀痛,双腕、膝、踝关节对称性肿痛.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4岁,河北省盐山县人.主因不规则发热7个月于2004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达39℃,无畏寒、寒战,发热时双侧膝关节痛,无红肿,有时伴头痛,无恶心呕吐,偶尔咳嗽,无咯痰,于当地医院就诊,胸部X片及CT示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双肺未见异常.以淋巴结核抗痨治疗4个月,仍呈不规则低热,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网状絮状阴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于家中间断输液治疗(用药不详).近3个月出现气短,活动时明显,呈进行性加重,咯少量白痰,无咯血,胸痛,盗汗.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9岁9个月,因反复咳嗽1年加重伴胸痛1个月入院.1年前患儿受凉出现流涕、鼻塞、咳嗽,不伴喘息、气促、青紫、发热、咯血,自行口服抗炎药可好转.1个月前受凉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且活动后心累、乏力、胸闷、阵阵胸痛.入院前10天咳嗽加重伴右侧胸痛,活动后述心慌、心累.胸片示双肺炎症并左肺中叶不张,右位心.故门诊以"肺炎、左肺不张、右位心"收入院.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3024-3024
患者女,45岁,公务员.2008年9月9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入住天津某医院.入院后胸部CT检查双肺均可见密度增高结节影,周边不规整(图1).予抗炎治疗病变无改善.因为影像学不除外肺癌而于2008年7月行左肺下叶病变局部切除术.病理报告:左肺下叶增殖性结核,肺组织淤血,小支气管扩张.给予抗结核治疗半个月,仍诉有咳嗽发热,体温37.2~37.3℃.复查胸部CT,右肺结节影无明显改变,左肺下术后改变.为复验肺组织病理而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8.
我院呼吸科诊治肺隐球菌病2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性,55岁,职员,主因"咳嗽、咳痰一周"来院.查胸片示"两下肺野多发结节",即行肺CT检查示"两下肺野多发结节及片状影,增强后大部结节呈中度强化".经抗感染治疗2周,病情无好转.行CT介导下肺穿刺,穿刺病理提示"隐球菌病",再行脑CT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给予大扶康片(300mg/d)抗真菌治疗.治疗2个月后复查肺CT提示"两下肺片状影,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好转",5个月后复查肺CT显示"两下肺病灶基本吸收".现在继续巩固治疗(150mg/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内镜肺减容术治疗的53例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时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患者手术后6个月、18个月的1 s内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指标中的躯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与总体健康水平也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肺减容术能够显著改善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13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症状和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5岁,肺转移发生平均时间为(14.27±2.16)年.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术后化疗方案、术后放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及内分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P<0.05).肺转移后中位总生存期为22.5(5~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1(3~77)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肺转移瘤的数目和最大直径、肺转移后化疗周期数等均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对6例单发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R0),术后中位总生存期为53.4(24 ~ 79)个月,中位至进展时间为42(21 ~ 77)个月.结论 乳腺癌手术10年后发生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综合运用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