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首要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饮食控制、或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患者及家属必须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有足够的认识,树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因此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治疗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进展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对糖尿病的管理过程除了需要医师的正确诊断与合理性治疗外,更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和对自身疾病的了解。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其他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10-2016-01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此基础上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统计2组遵医依从性,并对比干预前后家属负性情绪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家属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遵医依从性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依从性,且可改善家属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结果经由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项QQL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服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40例就诊于6个不同社区精神病机构的精神分裂症门诊病人调查表明,3/4的患者就诊后未遵嘱服药。其原因与疾病的迁延难愈、服药不方便及疗效不佳等有关;但良好的家庭照顾与医疗服务质量可以提高遵医服药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一经确诊,患者必须正确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有关知识,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更需要患者遵从医生的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有些患者却不能有效地遵循医嘱,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率,采取有利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我们对本院所属社区范围内的102例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08~2004-08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28~81岁。40岁以上84例,以老年人居多。职业:干部29…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找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自编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2名患者逐一进行情况调查。结果54.1%的患者能遵医嘱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39.1%的患者能坚持合理饮食;46.5%的患者坚持适量运动;51%的患者能自行监测血糖、尿糖。结论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3-03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观察组(循证护理)60例,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遵医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则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癫痫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儿的遵医行为,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设问卷方法,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不遵医行为的发生率为36%。高文化程度与低文化程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公费患者与自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程长者与病程短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遵医行为还与家属支持系统有关。结论不遵医行为不仅影响高血压的控制,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增加了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的遵医行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一经确诊,患者必须正确地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有关知识,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更需要患者遵从医生的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有些患者却不能有效地遵循医嘱,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率采取有利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策,我们对本院所属社区范围内的102例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儿童情绪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0例儿童情绪障碍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实施治疗相关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应激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偏高,心理应激反应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健康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分别为77.5%、9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07)。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儿童情绪障碍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行为类型与心理社会干预对冠心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行为类型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心理社会方法干预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行为类型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心理社会方法干预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期情绪障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月经期的情绪障碍问题及心理干预时情绪障碍的影响,从而解决女性病人治疗中的疑难问题。方法 对我院126名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分别进行经期和非经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定,然后将126名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名,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上述干预,其他治疗相同。第3个月再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经期和非经期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定。结果 (1)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期SAS、SDS量表分均较非经期高,经统计学检验两差异显;(2)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无论经期还是非经期SAS、SDS量表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3)干预组自身前后量表分比较差异显。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月经期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易引起病情波动,针对女性病人内分泌变化进行心理干预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所致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心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所见的冠心病所致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情绪障碍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是严重的心理应激,对患者打击很大,他们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根据国内外的报道约34%~58%[1,2]。而非精神科医师对这些情绪问题识别率低,不能及时处置,致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给社会、家庭、个人均带来负担,不利于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对拟进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  相似文献   

17.
住院病人的出院宣教及指导是病人住院整个流程的最后一环,是住院治疗的继续,也是临床医学的延伸[1],而病人对出院宣教的执行与否在患者疾病恢复过程中,起着巩固治疗促进康复的作用.骨科病人如果出院后没有很好的定期复查、功能锻炼,甚至有的患者过早负重,致使不能如期康复,更严重的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再次骨折或其他并发症[2],既而可能带来医患纠纷,对病人自身造成精神、生理、经济的压力.我科2005-05~2005-10出院共502例骨科患者,通过回访,发现其中150例患者出院后,未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未按时复查等,发现有多种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心内科常规治疗+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心内科常规治疗)各50例,在入组时、入组后三个月、六个月时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入组三月和六月后,干预组HAMD和HAMA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SF-36的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与单纯内科治疗相比,综合治疗(心内科常规治疗合并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各36例,评价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并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遵医嘱行为各指标97.22%、91.67%、91.67%、9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69.44%、72.22%、61.11%;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逐渐降低,且与同时间段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且评分均显著优于同时间段对照组,P0.05。结论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调节脑血管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其遵医嘱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心理症状。  方法 作者采用六种心理测验量表自评或他评的方法对住院冠心病 62例、非冠心病 3 2例进行了多因素对照调查。  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多见 ,生活事件刺激量明显增多 ,A型行为是冠心病高危因素之一。病后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抑郁、强迫、敌对性、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并存 ,相互影响。  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