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熵聚堆方法在络气虚滞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熵聚堆方法在络气虚滞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首先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0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四诊资料,以熵聚堆方法提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的中医症状信息;然后计算络气虚滞证中各症状的关联度并确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诊断阈值;最后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从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3个方面对此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络气虚滞证的诊断标准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熵聚堆方法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要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特点.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3例冠心病心绞痛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其证候要素,确立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分析其组合规律.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存在气滞、气虚、痰湿、血瘀、痰热、郁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随着证候要素组合增多,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心绞痛标虚标实证候特点的主要体现,其中以气虚和血瘀最多见.结论: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为量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熵聚堆方法在中医证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首先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0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四诊资料,以熵聚堆方法提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痰湿证的中医症状信息,计算痰湿证中各症状对证的贡献度;然后以诊断性试验受试工作者曲线(ROC)确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痰湿证诊断阈值;最后从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3个方面对此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痰湿证的诊断标准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熵聚堆方法适用于中医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为中医证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心血瘀阻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该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二十年的论文,3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型:心气亏虚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而心阴亏虚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中较少见。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相关因素为心胸刺痛、固定不移、心悸、情绪诱发、两胁不适、舌紫黯、脉细,赋分为7~17分;心血瘀阻证的诊断阈值为24分;经进行回顾性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73%、88.76%、86.41%、68.18%、93.17%。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方法和血瘀证证候实质。方法 对临床预试验血瘀证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 1) 182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 2 ) 170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6因素的逐步回归显示其贡献度的顺序为内皮素 >血红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一氧化氮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未能入选。 ( 3)对 6 0 1例患者血瘀证症状体征 4 0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当F =6时选出的 18因素对血瘀证诊断贡献度最大 ,并得一回归方程。将数量化资料代入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总符合率为 94 .2 4 %。结论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 ,可以得出病证结合规范且量化的由症状、体征和客观指标构成的标准化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
基于Shannon熵法的慢性心衰证候要素诊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心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该病证候要素的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为数据源,以"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或"证候"或"证"或"中西医"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预处理后,采用Shannon熵非线性复杂系统划分法对中医四诊和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果: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浊为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候要素,补气药、活血药、利水药、化痰药、解表药、温里药为临床主要用药。我们提取出了与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症状和中药,通过关联系数值对各症的诊断贡献度进行了量化,各要素下分值较高的症状基本为该证的共性症状,分值较低的症状多为某一类患者或疾病本身的特异表现;同时筛选出各证候要素对应的常用中药,间接反映了该药的临床对证使用情况。结论:本研究采用Shannon熵法探索中医四诊-证候要素-方药诊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要素属性的判别和临床辨证候要素的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研究,是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证候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性问题,随着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的逐步深入,量化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症状的量化、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证候之间的鉴别、统计学方法的适用性和量化诊断标准的验证等问题。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最大似然判别法对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规律。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医院,用判别分析中的最大似然判别法进行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分析。结果: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有阴虚血瘀证、阴虚阳亢(火热)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先筛选出15组47项症状因子并求出各症状因子的频数对数,再计算各证候的似然概率,根据似然概率的大小确定中医证候诊断。并对验证样本165例进行判别效果验证,其前瞻性误判概率为7.3%。结论:用最大似然判别法探讨中风后遗症中医证候计量诊断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取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证候要素并分析其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探讨VAP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175例VAP患者病历资料,以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VAP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VAP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火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或2个、3个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在VAP证候要素分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以用于提取证候要素,通过分析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发现VAP病机复杂,气虚、阴虚、气滞、血痰、痰浊是其主要病机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聚类分析方法探求初诊肺癌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采用病案回顾法,记录212例肺癌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中医证候,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对其中医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统计分析的肺癌中医症状为83条,频数高的前10位分别是咳嗽、痰少、痰质黏稠、痰白、纳呆、胸闷、苔白腻、痰中带血、面色白、气促;筛选出频率≥10%及部分频率<10%但对诊断有意义的44个症状作为基础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痰热阻肺证、痰湿蕴肺证、气滞湿阻证、肺脾气虚证、瘀阻肺络证5类中医证候。结论 聚类分析能从客观角度进行肺癌中医证候分类,并初步确立各证候的诊断要点,为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求治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影像学、生化及神经心理学检查。根据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抑郁症组和脑卒中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评价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以及中医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组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及气郁化火证积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脑卒中组主要以单证居多,而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中,以3证及以上的复合证居多,其中肝气郁结证合并气郁化火或阴虚火旺证的比例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肝气郁结证的比例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的最危险的中医证候是气滞血瘀证,脑卒中组心脾两虚证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的主要证候特征是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及气郁化火,其中脑卒中患者心脾两虚证具有年龄依赖性,而气滞血瘀证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独立的危险因素,证候越复杂,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 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 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 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 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 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 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 6,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 3。结论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 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law gover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s of pancreatic cancer.Methods:The authors used retrospective study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CM syndromes of patients,separated complex syndromes and calculated the frequency of appearance of single syndromes.Results:The patients mainly suffered from 4 syndromes:blood stasis syndrome,qi stagnation syndrome,qi(yang) deficiency syndrome,and phlegm dampness syndrome.The distribution of syndromes is rarely rel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根据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的资料,对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对64个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64个公因子,提取其中特征根值〉1的18个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组合进行初步诠释。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为肝、心、脾、肺、肾、胃、胆;病性类为气滞、热(火)、痰、湿、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提示的常见证候有16个,虚证类为肝阴虚、心血虚、心胆气虚、肾阴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实证类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胃气滞、胃火炽盛、湿热内阻、气郁痰阻、痰湿中阻;虚实夹杂类为脾虚湿阻、肝郁脾虚。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初步提取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辨证规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中医证候特点与疗效。方法对69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治疗1组2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茯白方,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组23例,在基础治疗上也加服茯白方,但2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24例,仅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中医证候、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以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其次是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脾胃虚弱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重叠最为常见。经中药茯白方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肝炎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以脾虚、生化乏源,肝肾同源、肾精受损为其本,又以痰瘀毒交阻、脉络阻滞为其标。中药茯白方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更能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且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持久。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胃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及证的动态性演变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和提示预后。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325例胃癌患者的病历简况和四诊资料,并分为脾虚、肝胃不和、瘀阻胃络、胃热阴虚、痰湿凝滞和气血两虚6个证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型和临床相关因素(年龄、性别、Karnofsky评分和临床分期等)的关系。结果:脾虚证型在胃癌证型中占主导地应。肝胃不和证型多出现在早期胃癌,多见于女性患者。痰湿凝滞证型和气血两虚证型的Karnofsky评分低,生存质量差。胃热阴虚证型和瘀阻胃络证型未显示出与所研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论:胃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进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6例,对比分析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瘀阻型和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脑血管正常组(P〈0.05),而脑血管正常组的风痰火亢型比例高于脑血管狭窄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无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的造影结果不同证型特点不同,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证随着脑血管病变范围的增大、狭窄程度的增加,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