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尖瓣前乳头肌由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的钝缘支供血,较少发生缺血.二尖瓣后乳头肌由冠状动脉回旋支的后降支供血,较易发生缺血.前降支支架植入后理论上较少引起乳头肌缺血从而导致二尖瓣反流,但对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随访发现部分病人二尖瓣反流加重.本文旨在探讨前降支近中段行冠脉支架植入后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和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所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左室重构基础上发生的瓣叶栓拉与关闭动力失衡,瓣环形变等多种因素参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心脏超声不仅可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还能明确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和左室壁结构功能改变,有助于确诊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冠心病(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病例及手术经验。方法 27例就诊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的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手术5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小。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心室大小较术前均减轻(P<0.05),MVR组较CABG组在左室大小和LVEF方面改善更明显。结论对于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瓣膜反流原因、心脏改变情况、反流束情况、心功能以及术中食道超声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探讨二尖瓣几何结构与左室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共9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8例(A组),冠心病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组54例(B组),二尖瓣外科成形术后组26例(C组,随机选自B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后叶与二尖瓣环之间的几何角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计算得到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二尖瓣前后叶与二尖瓣环之间的角度较A组、C组患者明显增大(P0.01),且二尖瓣前后叶与二尖瓣环之间的角度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C组患者二尖瓣反流量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与A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引发左室乳头肌功能不全合并二尖瓣反流程度与二尖瓣前后叶及环间的几何角度密切相关;二尖瓣外科修补术可通过改善二尖瓣几何结构减轻反流程度。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的老年人心脏常有钙化沉积物,最常见的沉积部位为心外膜冠状动脉、二尖瓣瓣环区域、主动脉瓣瓣叶和左室乳头肌。上述部位钙化可加重冠状动脉狭窄和导致二尖瓣返流和/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或返流及乳头肌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老年人心脏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存在于同一心脏而且心脏钙化综合征的易患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相同,故有理由认为二者的病因相同。  相似文献   

6.
瓣膜置换术保留乳头肌-二尖瓣瓣环连续性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二尖瓣置换术保留与不保留前、后乳头肌瓣下结构对术后早期心脏几何构型的影响。方法:手术患者分两组:保留二尖瓣下乳头肌(MVRP)组和不保留二尖瓣下乳头肌(MVR)组。在手术前及手术后7 d分别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MVRP组与MVR组术后左房、左室均明显缩小(P<0.01),但MVRP组左房缩小更多(P<0.05),且右房、右室亦明显缩小(P<0.05,<0.01);双瓣膜置换组(DVR)组:MVRP组及MVR组左房、左室、右房、右室明显缩小(P<0.05~<0.01),MVRP组的右房改善甚于MVR组(P<0.05),但左房的改善不如MVR组(P<0.01);二尖瓣狭窄(MS)组:MVRP组与MVR组术后左房、右室明显缩小(P<0.01);MVRP组右房缩小(P<0.05),左室无明显改善;而MVR组右房无明显变化,左室明显缩小(P<0.01)。结论:保持乳头肌-瓣环的连续性能最大程度地改善术后心脏功能,避免左室后壁破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多技术综合运用治疗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 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均存在2个以上反流点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5~73 岁.病因分别为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二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6例,先心病继发房缺1例,冠心病伴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例.二尖瓣反流程度中度4例、重度9例.术中联合应用二孔化成形、后瓣矩形切除、腱索转移、腱索缩短、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置入等技术修补二尖瓣使其恢复功能.结果 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示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8例,轻度返流5例,随访的患者中1例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并患急性重症肝炎死亡.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合理综合应用二孔化成形、人工腱索等多种技术治疗复杂多区域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矫治经验。方法 回顾近12年我院收治75例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1.5-12岁,平均7.1岁。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6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7例,中度47例,重度21例。二尖瓣脱垂24例,瓣叶裂38例,瓣叶发育不良2例,单纯二尖瓣环扩大11例。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行腱索缩短13例(含多根腱索缩短4例),乳头肌缩短1例,腱索移植3例,瓣叶修复41例,瓣环成形25例,二尖瓣置换2例。同时矫正合并心血管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完全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54例(71.2%),残留少量反流17例(23.3%),中度反流4例(5.5%)。术后随访1.5-13年(平均7.8年),1例术后4.5年因急性左心衰再次行人工瓣置换术,1例合并严重肺动脉高血压术后5年死于右心衰竭,1例人工瓣置换术后失访。其余患发育良好,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应用应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60例。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应用的手术方法:人工腱索23例、后瓣叶楔形切除34例、滑行切开技术2例、前叶三角形切除11例、瓣叶折叠5例、单纯人工瓣环置入13例。住院时间:14±3 d。并发症情况: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均存活。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症状,NYHA心功能正常。最后一次复查超声指标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均显著减小(P <0.01),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 <0.01),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减轻(P <0.01),跨瓣压差均<3mmHg。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法处理瓣叶和瓣下结构和正确的瓣环置入技术,应用Carpentier-Edwards生理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研究单中心外科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9.2±7.4岁。心功能分级II级141例,III级117例,IV级21例。左室舒末内径57~91mm ,左室射血分数20%~59%。二尖瓣反流程度:中度156例,中-重度75例,重度48例。冠脉造影结果三支病变240例,两支病变30例,单支病变9例。 结果:二尖瓣成形术224例,术后即刻TEE示无返流152例,微量返流43例,微量-轻度21例,轻度8例。二尖瓣置换术75例,IABP辅助3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远端吻合口3.6±0.5个。手术死亡13例,死亡率4.7%(13/279)。出院时左室舒末内径46~86mm,左室射血分数20%~62% 。二尖瓣无反流232例,微量26例,轻度12例,轻-中度7例,中度2例。 结论: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增大、心力衰竭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mitral regurgitation, 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其病理生理学不同于粘液性二尖瓣、风湿性二尖瓣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二尖瓣疾病~([1])。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的基础机制是心室肌疾病而不是瓣膜本身的病变。心肌缺血影响心肌而不是瓣膜本身,心肌供血减少会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左心室重构、左心室扩大、瓣环扩张、乳头肌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33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脱垂成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除外其他合并畸形、风湿性病变及前叶脱垂)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5岁。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4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修复二尖瓣,同期置入二尖瓣爱德华弹性环28枚。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9.26±17.13)mm,左室内径(60.29±8.32)mm,射血分数(66.1±9.6)%,左室短轴缩短率29.78±6.81。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0.23±7.93)mm,左室内径(50.63±4.67)mm,射血分数(53.0±8-3)%,左室短轴缩短率23.50±5.01。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36.16±7.46)mm,左室内径(45.61±5.67)mm,射血分数(65.0±7.6)%,左室短轴缩短率29.67±5.91。随诊6-70个月,平均随访18.2个月,二尖瓣功能正常或有微量反流22例,有微少量和少量反流9例,有少中量反流2例。无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再次手术者。结论对于二尖瓣后叶脱垂的病变,术中在经食管超声的帮助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能够修复几乎所有非风湿性所导致的二尖瓣后叶脱垂,避免瓣膜置换。对于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病变,瓣膜成形技术成熟、可靠,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10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婴幼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婴幼儿中有3例(2.7%)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Wooler瓣环成形术、瓣裂修补、乳头肌缩短技术及复合技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婴幼儿无死亡病例,所有婴幼儿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残留少量反流23例(21.3%),中度反流12例(11.1%),重度反流3例(2.7%),3例重度反流患几分别于术后2年、2年9个月及4年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1例无反流,2例少量反流.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婴幼儿先心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的首选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功能有赖于二尖瓣环、二尖瓣瓣叶、腱索、乳头肌与左室心肌的正常及功能协调。由于二尖瓣结构任何一部分的功能失调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返流作为一个征候群较之于作为一个特殊的疾病更为实在。二尖瓣返流的诊断可在床旁正确地作出,然而病因诊断经常不清。两维、实时超声心动图法有利于心脏内结构的空间与时间关系的研究,并在多种心脏疾病,特别在瓣膜病中是一种可靠的诊断工具。本文报道使用两维超声心动图法鉴别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多种解剖原因,建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学诊断,以及估价二尖瓣关闭不全各种原因的频发率与相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成形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84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过度性房室间隔缺损21例、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5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瓣叶裂隙84例、瓣环扩大41例。二尖瓣成形方法为瓣叶裂隙缝合78例、交界环缩26例、瓣环环缩7例、双孔法2例等。术中左心室注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脱离体外循环后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结果全组死亡1例,1例因术后血尿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门诊随访,二尖瓣反流0 ̄Ⅰ级反流58例,Ⅱ级11例;术后随访,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除瓣叶裂隙需要缝合外,还要矫正扩大的瓣环,术中注水试验和食管超声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不同反流程度的缺血性二尖瓣构型改变情况,并分析各参数与反流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92例为病例组,根据反流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27例)3个亚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与经胸实时三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前后乳头肌分别到二尖瓣前瓣环之间的距离(APM-AMA、LPM-AMA)、乳头肌间距离(IPMD)。三维超声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AL-PM)、非平面角度(NPA)、幕状区高度(HTent)、瓣环三维面积(A3D)、瓣环周长(AC)、前叶面积(A Ant)、后叶面积(A Post)、幕状区体积(VTent)。比较各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轻度组LVEDV、LVESV、NPA均大于对照组,中、重度组IPMD、PPM-AMA、DAP、ALPM、AC、A3D、A Ant、A Post、HTent、VTent大于对照组,中、重度组LVEF小于对照组,重度组APM-AMA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Tent与EROA相关性最强(r=0.64,P<0.05),IPMD与VTent有较强的相关性(r=0.58,P<0.05)。结论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不同反流程度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构型,中度及以上反流二尖瓣构型会发生明显改变,VTent与EROA相关性最强,IPMD与VTent有较强的相关性,该结果有益于外科对于IMR治疗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常伴有二尖瓣反流,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发现二尖瓣叶异常、乳头肌移位与舒张晚期血流将瓣叶推移入左室流出道所导致的二尖瓣对合面积变小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预测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重度二尖瓣反流行置换术患者41例,术前二维应变成像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及应变率(GLSRs)、乳头肌水平左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midGRS)及应变率(midGRSRs);PISA法测量有效反流口面积(ERO);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两周内复查LVEF,根据LVEF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前术后LVEF下降10%,B组术前术后LVEF下降10%。以LVEF下降10%为因变量0,LVEF下降10%为因变量1,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预测术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10%的指标,并对筛选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dGRSRs减低是术后左心收缩功能下降10%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最佳截断点为midGRSRs1.652s~(-1),曲线下面积为0.84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0%、88.24%。结论:二维应变技术可预测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前进行midGRSRs测量能有效判断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左室室壁瘤影响左室功能和导致症状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因素是心肌梗塞和收缩期心室壁张力增加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左室舒张功能失常。当无运动区或/和反常运动区的范围达到心室的17~20%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泵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室壁瘤的存在,舒张末期压力和容量增加导致心室壁张力的增加,影响喷射功能,增加心肌氧需,促使由病变冠状动脉供血的非窒壁瘤部份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功能不全。室壁瘤所占据的位置和范围可直接造成或因左室扩张而间接造成乳头肌功能紊乱,产生二尖瓣关闭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解剖M型(AMM)超声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侧壁运动的改变。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获取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各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水平切面获取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4个节段的解剖M型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28例左回旋支狭窄置入支架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由左回旋支供血的心肌各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术后72h内和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状况,并至少维持3个月;采用AMM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