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中心肌肥厚的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时,临床上称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此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部分病人客观检查阳性率低,易和系统性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及其它可引起左心室肥厚的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和漏诊。我院从1987年3月-2003年12月11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早期心动图、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由于本病治疗特殊,故正确诊断至关重要.我院心内科近3年来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16例,其中11例被误诊(包括在院外),疾病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绞痛3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还有1例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本病.现将误诊的情况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丽  陈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58-459
目的总结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旨在加强超声诊断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描述该7例患者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以及部分心电图资料。结果 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尖部肥厚4例,其中心尖部室间隔及心尖部左室游离壁肥厚3例,单纯心尖部室间隔肥厚1例,均匀肥厚型1例,室间隔中部肥厚并前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例,单纯右室游离壁肥厚1例。结论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低,超声特征相对不典型,应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综合判断,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特征.结果 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其中25例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特殊心电图改变,8例ST-T动态改变.心脏超声提示心尖肥厚者22例.冠脉造影25例正常,前降支中段肌桥2例,回旋支狭窄20%1例.左室造影提示黑桃A样改变23例,5例表现心尖部心腔狭小.12例误诊为冠心病,其中4例为非ST段抬高心梗.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左心室及冠脉造影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景荣 《吉林医学》2008,29(3):231-232
肥厚型心肌病(HCM)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脏病,主要由于编码心肌及肌小节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其特征为室间隔、心尖或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由于其表现复杂多样化,无特异性,临床上常易误诊。因本病治疗特殊,故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我科近6年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CM)18例,其中10例最初误诊,误诊的疾病有: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现将误诊的情况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Fabry病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状况,并分析汉族人群中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底物法对427例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测定,对活性异常的患者进行DNA提取基因测序分析,合并酶活性异常和基因突变的患者被认为患有此病,收集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的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基因学分析发现,其中5例患者携带有GLA基因突变,被确诊为Fabry病。心肌肥厚的人群中,约有1.2%为Fabry病患者,该病患者的肾脏疾病发病率和肾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其他左室肥厚患者(P<0.05)。结论    Fabry病患者往往会因心肌肥厚而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对合并肾脏疾患的心肌肥厚患者在诊断肥厚性心肌病前,应排除Fabry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周丽  陈军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2):161-162
目的 总结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旨在加强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分析7例患者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临床特点,以及部分心电图资料.结果 7例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尖部肥厚4例,其中心尖部室间隔及心尖部左室游离壁肥厚3例,单纯心尖部室间隔肥厚1例;均匀肥厚型1例,室间隔中部肥厚并前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例,单纯右室游离壁肥厚1例.结论 非典型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低,超声特征相对不典型,应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心电图综合判断,从而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8.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是肥厚性心肌病的特殊类型,以左心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为病理特征,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亚型,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因其在临床、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方面有特殊的表现,而有别于其他肥厚型心肌病。本文现就本院确诊为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42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检查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诊断AHCM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研究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若干问题(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3年1月~1985年12月先后确诊肥厚型心肌病30例。在确诊过程中必须除外由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和主动脉病变等引起的继发性心肌肥厚。本文就诊断中有关家族性、分类中的亚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作了描述,对心电图上异常 Q 波,心电向量图上异常室隔向量与超声心动图实时观察到室隔肥厚的形态及程度之间的关系、收缩期前向运动形成的机制和分类以及超声组织学的改变等作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肥厚型心肌病与继发性心肌肥厚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0.
吴鸿谊  钱菊英  崔洁  聂振宁  彭娟  葛均波 《上海医学》2012,35(3):220-223,166
目的探讨以左心室肥厚为临床表征而非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经验。方法分析临床上遇到的4例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最终考虑为其他相对少见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方法。结果 4例均为由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不可解释的心肌肥厚患者。1例17岁男性,心肌极度肥厚合并预激的心电图图形、伴有近端肌肉萎缩和智力发育迟缓,肌酶升高,骨骼肌病理为边缘存在肌膜蛋白的自噬空泡性肌病,诊断为Danon病。1例老年女性,表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姐姐明确诊断为Fabry病,诊断为晚发的轻型Fabry病。1例青年男性,表现为心肌肥厚和A型预激,但无其他异常,有明确的家族史,考虑为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单位(PRKAG2)心脏综合征可能。1例44岁男性,心肌肥厚程度与心电图电压不匹配,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淀粉样变性,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浸润心肌。结论除原发性遗传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外,尚有少见的代谢性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和系统疾病浸润心肌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确诊的50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的心血池扫描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血池扫描图象表现为3种类型,即狭窄型15例,稀疏型14例,正常型2例。狭窄型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典型表现;稀疏型则为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表现;而正常型视为假阴性。故心血池扫描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的灵敏度为96. 0%。19例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血池扫描图象特点为心血池影扩大,呈球形或椭圆形。但缺乏诊断的特异性。当怀疑有扩张型心肌病而又不能确诊时,心血池扫描对诊断有较大价值。此技术不仅对原发性心肌病的诊断,而且对梗阻型与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以及肥厚性与扩张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左心室肥厚为临床表征而非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分析临床上遇到的4例初步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最终考虑为其他相对少见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和诊断方法.结果 4例均为由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不可解释的心肌肥厚患者.1例17岁男性,心肌极度肥厚合并预激的心电图图形、伴有近端肌肉萎缩和智力发育迟缓,肌酶升高,骨骼肌病理为边缘存在肌膜蛋白的自噬空泡性肌病,诊断为Danon病.1例老年女性,表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其姐姐明确诊断为Fabry病,诊断为晚发的轻型Fabry病.1例青年男性,表现为心肌肥厚和A型预激,但无其他异常,有明确的家族史,考虑为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y2亚单位(PRKAG2)心脏综合征可能.1例44岁男性,心肌肥厚程度与心电图电压不匹配,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淀粉样变性,诊断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浸润心肌.结论 除原发性遗传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外,尚有少见的代谢性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和系统疾病浸润心肌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NVM患者临床特征、误诊情况、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组NVM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气促(86.67%)、心悸(66.67%)、胸闷(53.33%)、水肿(46.67%)、脑栓塞(20.00%)。心电图均有异常。胸片心胸比值为(0.66±0.09)。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1例,左室假腱索1例,心尖血栓1例。超声心动图(UCG)确诊13例(86.67%),心脏磁共振(CMR)确诊3例。结论 NVM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是确诊手段,应与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疾病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肥厚型心肌病及误诊疾病类型。结果 18例肥厚型心肌病,其中误诊10例,误诊率55.6%。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掌握其特征,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3年5月至2004年10月累计收治9例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病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9例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中,男3例,女6例,年龄60~80岁(平均69岁),9例均为住院患者.初诊到确诊时间为1~6个月.其中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冠心病5例(心力衰竭2例,心绞痛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9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按<实用内科学>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16.
常红  彭芳  张瑞霞 《中外医疗》2009,28(36):53-5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室间隔、心尖及左室游离壁呈非对称性肥厚、并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肌病。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心电图上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将1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分为两组,对其心电图、心脏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者达113例,占94%,心脏超声异常者达100%;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甲组)者76例,占67%,无病理性Q波(乙组)者37例,占32%;两组相比,甲组中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多见(P<0.001),室间隔显著增厚,心电图上亦出现左室肥厚及劳损表现较重;超声心动图上二尖瓣返流及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两组相似(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的重要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确定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和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6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对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检测左室心尖部厚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左房径增大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室间隔心尖水平肥厚者12例,乳头肌水平以下左室游离壁肥厚者5例,室间隔心尖段+乳头肌水平以下左室游离壁肥厚者7例,乳头肌水平以下右室游离壁肥厚者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2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评估三种影像学手段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效能。结果52例病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左胸导联前后肢对称且有深倒置巨大T波、ST段水平压低各35(67.31%)、40(76.92%)、32例(61.54%),均无异常Q波,不同程度心律失常6例(11.54%);MRI影像学表现:单纯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P-心尖部心肌肥厚、混合型T-心尖部心肌肥厚各23、12、12、5例;T-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心尖部室壁弥漫性肥厚,以典型"黑桃心"征象为主要表现,P-心尖部心肌肥厚患者心尖部室壁轻度肥厚,多为节段性肥厚,无"黑桃样"征象;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心尖部心肌对称或不对称性肥厚为主,肥厚心肌回声不均匀,收缩较僵硬,心尖部心腔狭小甚至闭塞,超声检查2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心尖部心肌肥厚,8例左室舒张功能降低,10例左房增大。结论心电图、MRI及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MRI可精确显示各心肌壁肥厚程度,利于心肌病分型、心脏功能分析,因而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较心电图和超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三年来作超声心动图检查9080例,其中发现60岁以上肥厚型心肌病28例(0.25%),入院时误诊10例,误诊率为43.5%,分别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本文对老年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