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与分布及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小时及168小时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bFGF在正畸组大鼠矛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受力168小时组bFGF表达的强度高于受力24小时组(P<0.05),同一时间内组,张力侧bFGF的表达高于压力侧(P<005)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bFGF的表达增强,提示bFGF可能参与正畸牙移动,并更多地促进正畸牙牙周组织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骨骨折愈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防止下颌骨骨折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是骨愈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外源性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rhbFGF)将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发生哪些影响。方法:在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中,以牛胶原蛋白I型为载体,外源性应用rhbFGF于骨折局部。分别于术后1,2,4,8,12周时取材,采用ABC(avidin-biotincomplex,ABC)方法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anti-gen,F8-R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了骨痂中钙离子的含量及标本的抗力性能。结果:术后1,2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PCN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8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4,8周时rhbFGF治疗组抗弯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FGF在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起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使bFGF在大肠杆菌中得以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 将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c,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cF.将pETcF转化宿主菌BL21(DE3)pLysS,以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目的 蛋白在宿主菌内成功表达,该蛋白表达量随诱导时向的延长而逐渐增加,3 h达到最大值.结果 凝胶薄层扫描结果显示,该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7.4%.Western blotting检验,该蛋白可与bFGF抗体发生特异结合.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bFGF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1例前列腺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4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膜联蛋白-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前列腺组织中膜联蛋白-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7%,22.50%及72.5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9%,42.50%及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在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远期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膜联蛋白-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丽君  丁焕文  王捷  郭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98-100,i000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膜.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为其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采用聚乙烯亚胺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转染至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培养36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等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①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成骨细胞能分泌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至细胞培养液中,表达量约为(1.56&;#177;0.08)ng/mL,高于未经转染的细胞培养液[(0.53&;#177;0.048)ng/ml,(P〈0.01)]。②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增殖,表明成骨细胞所分泌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能够转移至骨膜成骨细胞中,经转染的细胞能够超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癫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分布及其意义.方法:将39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生理盐水组(B组)和癫痫模型组(C组)各18只,A组不处置,C组大鼠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急性癫痫模型,B组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匹罗卡品,A组大鼠处死,B、C组分别于造模后6、12、24 h及3、7、14 d时各处死3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FGF的表达规律及其在海马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A和B组海马区发现有bFGF蛋白的表达,但表达水平较C组低(P〈0.05);C组癫痫发作后6 h海马区bFGF表达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 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bFGF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结论:bFGF在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脑海马中呈规律性表达,以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为主,CA2区部分神经元表达;bFGF可能对癫痫后的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伤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丹参药膜在消化器官创伤修复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4-07/1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青紫蓝兔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丹参药膜组、全身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用流涎法制备丹参缓释药膜。丹参药膜组在兔的胃窭部前壁做一切口,长约1.5cm,深达黏膜下,将药膜覆盖于胃壁切口处.四角用1号丝线缝合固定后关闭腹腔。全身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切口,关闭腹腔。全身用药组术后每天予以丹参注射液2mL/只,一次性耳缘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3,7,14,30d取创伤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结果:纳入动物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3,7,14d丹参药膜组、全身用药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强于同时段空白对照组,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以术后14d为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分别为160.0&;#177;5.7,143.3&;#177;7.0,122.0&;#177;8.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为150.0&;#177;1.4,149.0&;#177;6.8,139.8&;#177;12.8,P〈0.05或P〈0.01]。②术后30d丹参药膜组、全身用药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06.2&;#177;5.8,105.3&;#177;5.5,108.0&;#177;6.6,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强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94.3&;#177;8.0,100.5&;#177;8.4,114.4&;#177;10.2,P〈0.05)。③术后30d丹参药膜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全身用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各日寸段,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丹参药膜可通过调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而促进创伤修复,且其作用顺应创伤修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在骨膜.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为其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采用聚乙烯亚胺介导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经转染至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培养36h后,采用细胞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等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生物学活性。结果:①pcDNA3.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成骨细胞能分泌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至细胞培养液中,表达量约为(1.56±0.08)ng/mL,高于未经转染的细胞培养液[(0.53±0.048)ng/ml,(P<0.01)]。②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培养上清可以明显促进3T3细胞的增殖,表明成骨细胞所分泌表达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能够转移至骨膜成骨细胞中,经转染的细胞能够超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9.
石破天惊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骨骨折愈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龚振宇  金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52-553,T001
目的:防止下颌骨骨折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是骨愈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外源性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将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发生哪些影响。方法:在兔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中,以牛胶原蛋白Ⅰ型为载体,外源性应用rhbFGF于骨折局部。分别于术后1,2,4,8,12周时取材,采用ABC(avidin-biotin complex,ABC)方法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 related anti-gen,F8-R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了骨痂中钙离子的含量及标本的抗力性能。结果:术后1,2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PCNA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术后1,2,4,8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内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术后4周时rhbFGF治疗组骨痂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术后4,8周时rhbFGF治疗组抗弯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rhbFGF在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起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俞猛  夏仁云  高飙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4):2728-273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1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缺血 再灌注大鼠肝脏内源性b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bFGF调控内脏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即刻组、外源性bFGF治疗组及未治疗的再灌注6、24 和48小时组。bFGF和FGFR1 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结果: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内源性bFGF和FGFR1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和24 小时达峰值,48小时后下降。应用外源性bFGF治疗后,在组织学损伤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bFGF表达水平也较非治疗组明显提高,而FGFR1 的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缺血 再灌注损伤诱导了内源性bFGF和FGFR1 的表达,而外源性bFGF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bFGF的表达或其自身与FGFR1 结合,调控肝损伤后的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瘤(淋巴瘤组)和10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组织中PDGF及PDGFR表达水平.结果 PDGF和PDGFR在淋巴瘤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GF和PDGFR表达强阳性者,均见于Ⅲ期或Ⅳ期患者,而Ⅰ期或Ⅱ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PDGFR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的程度和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Nowdays,manynervenutrientfactorswerefoundtohaverepaireffectonnerveinjury犤1.However,manyexperimentshaveconcen-tratedontheeffectofsinglefactor.Ourresearchwerefocusedoncombinationeffectofnervegrowthfactor(NGF)and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onsciaticnerveinjuryandprovidecluestoclinicaltreatment.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Experimentanimalsandgroupdivision96femaleWistarrats,weighting220-240gwererandomlydividedintonormalsalinegroup,NGFgroup,bFGFgroupandNGF+bFG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深度褥疮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褥疮45例处,其中Ⅱ期褥疮19例处、Ⅲ期21例处、Ⅳ期5例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喷洒于褥疮创面,结合微波治疗;对照组用抗生素药液湿敷,予红外线局部照射,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及愈合速度。[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为0.1mm/d~0.3mm/d,对照组为0.07mm/d~0.15m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深度褥疮的治疗,疮面愈合效果好于传统的抗生素湿敷及红外线照射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胚胎、新生以及成年3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肠道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取胚胎、新生和成年大鼠小肠,经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与切片后,用链酶卵白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EGF和bFGF两种生长因子的定位与表达特征。结果:EGF的阳性表达可见于胚胎、新生以及成年3个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主要位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细胞和膜肌层细胞胞浆,其表达强度为阳性。bFGF在胚胎、新生与成年大鼠小肠表达的定位与EGF类似,但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表达为弱阳性或阳性。结论:EGF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呈强阳性表达,表明了它对肠道的发生、表型维持以及损伤后的修复十分重要。与EGF相比,大鼠胚胎期、新生以及成年期bFGF低表达特征,表明bFGF参与了动物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的发育过程,但其作用可能较EGF为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其受体 (b FGFR)以及磷酸化酪氨酸蛋白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16例被测标本中包括不同胎龄 (妊娠 12~ 31周 )的胎儿皮肤组织 8例和成人皮肤组织 8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技术确定 b FGF、b FGFR和 P Tyr这3种蛋白在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b FGF、b FGFR和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内都有表达 ,b FGF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外基质中 ;b FGFR定位于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P Tyr蛋白的阳性信号在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质膜上和胞浆内都有分布。在胎儿发育初期 ,分别含有这 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很低 ;随着胎儿生长发育 ,这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大 ;在发育后期的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中 ,这 3种蛋白表达升高更加显著。结论 :b FGF、b FGFR和 P Tyr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的皮肤组织内呈阳性表达 ,显示它们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中 ,这 3种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胎儿创面无瘢愈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bFGF和NGF基因在大鼠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d、3d、7d、14d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bFGF和NGFmRNA和蛋白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bF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d表达增强,3-7d达高峰,14d后开始减少,30d仍高于正常水平。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N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d,损伤区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呈强阳性反应,表达明显增多,3-30d持续呈强阳性至阳性,但随时间的推移,呈减少趋势。结论:bF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N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脑损伤和恢复的全过程,尤其在早期急性期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