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硝酸异山梨酯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后气管内导管撤除期间心血管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80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气管导管撤除前给予生理盐水5ml(Ⅰ组,n=20),硝酸异由梨酯20μg/kg(Ⅱ组,n=20),艾司洛尔1mg/kg(Ⅲ组,n=20)以及艾司洛尔lmg/kg+硝酸异山梨酯20μg/kg(Ⅳ组,n=20)。记录患者麻醉前和围拔管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收缩压.心率乘积(RPP),随访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与Ⅰ组相比较,围拔管期Ⅱ、Ⅲ组患者HR、MAP和RPP均明显降低(P〈0.05),Ⅳ组患者MAP低于Ⅲ组,更趋于平稳(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和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气管内导管撤除前适量使用艾司洛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心血管反应,合并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对颅内手术麻醉诱导期脑脊液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颅内手术病人麻醉诱导时脑脊液压力 (CSFP)、脑灌注压 (CPP)、MAP和HR的影响 ,探讨其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ASAⅠ~Ⅱ级颞叶肿瘤择期手术病人 ,入室后行L3~ 4蛛网膜下隙穿刺置管监测CSFP。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 ,吸入异氟醚维持。持续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中、静注芬太尼 2 μg/kg和咪唑安定 0 0 4~ 0 0 5mg/kg、静注丙泊酚2mg/kg后 2分钟、5分钟及追加丙泊酚 1mg/kg后 2分钟、5分钟和 10分钟的CSFP、MAP、HR、SpO2 、PETCO2 。结果 静注丙泊酚 2mg/kg 2分钟后CSFP较麻醉前显著下降 (P <0 0 5 ) ,5分钟和追加丙泊酚 1mg/kg后 2分钟 (气管插管时 )、5分钟时CSFP较麻醉前下降更为显著 (P <0 0 1)。MAP在静注丙泊酚 2mg/kg后 2分钟、5分钟和追加丙泊酚 1mg/kg后 2分钟、5分钟都较麻醉前明显下降 (P <0 0 5和P <0 0 1)。CPP在静注丙泊酚 2mg/kg后 2分钟和 5分钟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 <0 0 1和P <0 0 5 )。HR在静注丙泊酚后较麻醉前仅有轻度降低。结论 静注丙泊酚能降低CSFP、MAP和CPP ,抑制插管反应 ,其程度与剂量相关 ,丙泊酚是颅内手术麻醉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多卡因乳剂表麻抑制术毕气管刺激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管内全麻术毕麻醉减浅时 ,常因导管刺激引发呛咳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利多卡因乳剂气管内表麻对术毕清醒时气管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资料与方法择期在全麻下实施手术病人 96例 ,ASAⅠ~Ⅱ级。以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2 μg/kg、氟哌啶醇 0 0 5mg/kg、丙泊酚 1 5mg/kg及琥珀胆碱 1mg/kg静注诱导后 ,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气管导管的前 1 / 3表面预先均匀涂抹利多卡因乳剂。术中以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必要时追加芬太尼或肌松药。以病人术毕清醒时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及放气、充气刺激评定对气管刺激反应的抑制效果。优 ,清醒…  相似文献   

4.
1987年3~6月,我们应用XG-Ⅱ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芬太尼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20~60岁施行择期手术的病人30例,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血管系统疾患,心电图正常。麻醉前半h肌注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和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静注硫喷妥钠5mg/kg、琥珀胆碱2mg/kg。实验组20例,诱导前静注芬太尼5μg/kg,2min后再静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F5组,芬太尼5μg/kg;F10组,芬太尼10μg/kg。余诱导用药相同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CA),同时监测BP、HR、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两组V-MCA均明显降低(P<0.01);血压在插管前降低(P<0.01),插管后恢复麻醉前水平。但两组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能抑制插管刺激引起的脑血流量增加和心血管反应,减少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3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12):瑞芬太尼1、1.5、2μg/kg分别为复合异丙酚1.5μg/kg组(Ⅰ、Ⅱ、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2min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持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并记录病人有无气管插管时呛咳和肌肉强直、术中知晓等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气管插管前即刻血压及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舒张压均降低,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血压低于Ⅰ组(P〈0.05);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1.5mg/kg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1或1.5μg/kg是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艾司洛尔对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探讨其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机制.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2组(n=20):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 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前E组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并静脉输注250 μg·kg-1·min-1,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2、5 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结果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麻醉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前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后HR、MAP升高,C组BIS升高(P<0.05);与C组比较,E组气管插管后HR、MAP及BIS降低(P<0.05).结论 艾司洛尔可降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BIS水平,提示其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机制与其抗伤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羟考酮复合依托咪酯-罗库溴铵全麻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量效关系。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 性别不限, 年龄20~63岁, BMI 18.0~25.2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羟考酮0.15 mg/kg(O0.15组)、0.23 mg/kg(O0.23组)、0.34 mg/kg(O0.34组)或0.51 mg/kg(O0.51组), 3 min后依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和罗库溴铵0.8 mg/kg, 2~3 min后采用Macintosh喉镜行气管插管术。记录气管插管前即刻HR、SBP和DBP, 气管插管后3 min内HR、SBP和DBP峰水平;气管插管后SBP和(或)HR升高且超过插管前水平的30%定义为气管插管反应, 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O0.15组、O0.23组、O0.34组和O0.51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73%、27%和3%。羟考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95%可信区间)为0.259 (0.230~0.292) mg/kg, E...  相似文献   

9.
氟烷麻醉时,成年人眼内压显著下降,而安氟醚降眼压的作用就更明显,但Ausinson等人强调氟烷和异氟醚麻醉对安静合作和健康患儿眼内压并无显著影响。作者随机将20例成年眼科手术病人分成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0例。其中白内障摘球除术9例,视网膜修补术5例,角膜于术4例和眼球摘除2例。此20例病人中13例合并全身性疾病(糖尿病7例,动脉硬化6例,高血压8例),但术前已充分治疗。麻醉诱导前1小时,全部病例均口服安定5—10mg和缓泻药镁乳30ml。诱导前10分钟用0.5%盐酸地卡因3滴滴跟后测眼压,然后静注芬太尼1.5μg/kg、氟哌啶2.5mg,同时伍用利多卡因1.5μg/kg静注消除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麻醉诱导用硫喷妥钠3-5mg/kg,箭毒0.5mg/hg以利于气管插管,并在F_1O_2=0.4情况下吸NO_2,情况许可后顺利插入气管导竹。然后用1%的安氟醚或0.70%异氟醚(均相当吸入氧中含麻醉气体0.6MAC)维持麻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预注哌替啶-异丙嗪合剂和预注哌替啶对琥珀胆碱肌震颤的预防作用及对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无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择期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ASA(~)级,年龄(25~65)岁,体重(50~85)kg。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安定10mg术前2小时口服,术前30分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用25%γ-OH40mg/kg、2.5%硫喷妥钠5mg/kg静脉注射。病人随机分为四组,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后5分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组先注射哌替啶-异丙嗪合剂(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分别于2分和5分后…  相似文献   

11.
乌拉地尔对腹腔镜手术充气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旨在探讨乌拉地尔对二氧化碳气腹建立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52例ASA~级胆道结石病人,男20例,女32例,年龄38~61岁,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随机分成对照组(组)和乌拉地尔组(组),每组26例。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安定0.2mg/k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4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插入气管导管后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控制通气,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4.6kPa左右,吸入异氟醚和静脉点滴1%普鲁卡因-琥珀胆碱混合液维持麻醉,使动脉压相对稳定在诱导前水平。充气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探讨其最佳的全麻诱导剂量.方法 将9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雷米芬太尼剂量分别为1μ9/kg(R1组)、2μg/kg(R2组)、3μ9/kg(R4组)和4μg/kg(R4组).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2min(T4)、3min(T5)、5min(T6)和10min(T7)的SBP、DBP、HR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各组T1时SBP、DBP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R1组T2、T3时SBP显著升高(P<0.05).与T0比较,各组患者T1时的HR均明显减慢(P<0.01),R1组患者T2、T3时HR显著增快(P<0.05或P<0.01).R2、R3组气管插管期间血压波动幅度均较R1、R4组小(P<0.05).结论 采用2~3μg/kg的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选择23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2 min内最高的SBP和/或HR高出基础值15%为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5 ng/ml.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3.06 ng/ml,95%CI为2.56~3.47 ng/ml;相应的EC95为3.85 ng/ml,95%CI为3.45~6.64ng/ml.结论 复合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3.06 ng/ml和3.85 n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19例。成人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而12岁以下小孩诱导前肌注氯胺酮6~7mg/kg、东莨菪碱0.01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O.1mg/kg麻醉诱导,吸入1MAC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0.8—2μg/ml;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结果麻醉平稳,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围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药物的处理.对Ebstein畸形矫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经口气管插管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患儿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9岁,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气管插管前5min行麻醉诱导,C组和F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kg或芬太尼2μg/kg,插管前2min三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和异丙酚2.5mg/kg,插管前1.5minR组在30s内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采用直接喉镜行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即刻、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2、3、4、5min时的血压和心率(HR),计算各对应时点HR和收缩压(SBP)的乘积(RPP)。记录插管时间、从插管操作开始至出现SBP和HR最大值的时间(TMAX-SBP和TMMAX-HR)以及从插管操作完成至SBP和HR恢复至诱导后即刻值的时间(TR-SHP和TRR-HR)。结果 与基础值相比,诱导后即刻各组血压均降低,F组和R组降低较C组明显(P〈0.05),C组HR增快(P〈0.05),F组和R组HR保持稳定;气管插管致各组血压、HR和RPP升高(P〈0.05),以C组最为明显,R组最轻;R组TMNAX-SBP和TMMAX-HR长于C组和F组,THR-SBP和TR-HR短于C组和F组(P〈0.05)。结论 与小剂量芬太尼相比,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更有效地抑制小儿经口气管插管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专利号:ZL 200820111377.4)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立刻注射表面麻醉药能否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BMI 22~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以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手控呼吸3 min后30 s内完成经口插入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注射1%丁卡因1.5 ml(声门下即气管内1 ml,声门上即咽喉部0.5 ml)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注射药.固定导管,接麻醉机通气.分别于入室安静时(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和插管后5 min(T5)记录BP、HR和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试验组SBP仅在T2时较T0时显著升高17%(P<0.05),对照组SBP在T2、T3、T4时分别较T0时显著升高29%(P<0.01)、36%(P<0.01)、15%(P<0.05);在T2~T5时,试验组SB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HR插管后没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HR在T2、T3时分别显著升高18%(P<0.01)和1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E水平在T3和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浆NE水平在T3和T5时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血浆Cor水平在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在插入时立即注射表面麻醉药实施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院对 10 94例全麻病人采用两种诱导方法下行气管插管 ,观察了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0 94例中男 6 5 4例 ,女 44 0例。胸外科手术 72 6例 ,口腔外科手术 143例 ,脑外科手术 2 2 5例。本组全部常规麻醉前用药后采用经口气管插管下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 ,麻醉诱导分两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男96例,女304例;年龄24~81岁;体重35~85kg;手术时间15~155min,麻醉时间30~150min。常规选择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2例因插管困难改硬膜外麻醉。常规静脉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接定型电动呼吸机。术中潮气量500~650ml,呼吸频率14~16次/min。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复合液为1%普鲁卡因+0.0016%芬太尼+0.1%司可林复合液,用量SO~300ml,在切除胆囊前停用。气管插管、人工CO。气腹和胆囊牵拉均可引起比较明显的心血管反应。本组术中51例反应性高血压,15例心动过缓,用硝普钢和阿托品后缓解。对反应性血压升高的…  相似文献   

19.
气管插管前经鼻滴入硝酸甘油溶液可减轻升压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置喉镜和气管插管前,经鼻滴入硝酸甘油溶液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经验。作者选择67例ASA一级的女性病人,年龄21~36岁,体重61~77公斤。随机分为给药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诱导前90分钟口服安定20mg。诱导前经面罩吸纯氧5分钟后,给药组病人均经鼻腔滴入硝酸甘油溶液2ml(60mg)。一分钟后,静注硫喷妥钠6mg/kg,琥珀胆碱1.5mg/kg后插入气管导管。对照组除不用硝酸甘油滴鼻以外,其它操作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时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9例,男14例,女65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瑞马唑仑0.2 mg/kg(R1组)、0.3 mg/kg(R2组)和0.4 mg/kg(R3组)。根据分组分别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MOAA/S评分为0分时,将瑞芬太尼进行靶控输注(TCI)给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初始剂量为3.0 ng/ml,剂量梯度为0.2 ng/ml,并根据插管反应确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记录入室后安静状态下、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的HR、MAP、BIS。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采用Probit法计算Cp50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入室后安静状态下比较,麻醉诱导后R1组HR明显增快、BIS明显降低(P<0.05),R2、R3组HR明显增快,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