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概念及表现谱的差异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2003年11月ADA提出IFG下限诊断标准从6.1mmol/L下调到5.6mmol/L。IFG与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高,但两者的表现谱却存在许多差异,如两者的患病率具有性别及种族差异;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状况也不同;两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差异。因此,基于IFG、IGT的病理生理学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受损(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下调的合理性。方法根据OGTT结果对北京城区2589例年龄≥20岁、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0.692。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与FPG〈5.6mmol/L组比较,FPG5.6~6.1mmol/L组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胰岛素分泌下降,TG升高和HDL—C降低。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北京城区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预测2型糖尿病(T2DM)和糖耐量减低(IGT)发生的最佳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切点及其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局部地区3189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自然人群的空腹血糖(FPG)进行ROC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进行糖脂代谢调查和分析。结果预测T2DM和IGT发生的最佳IFG下限切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和0.728。用FPG来预测T2DM和IGT,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好的点分别为5.6mmol/L和5.2mmol/L。在负荷后2h血糖(2hPG)〈7.8mmol/L人群中,与FPG〈5.6mmol/L亚组比较,FPG5.6~6.1mmol/L亚组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分别增加了53%、54%、60%和126%。IFG下限切点下调前后,糖调节受损(IGR)各亚组组分的代谢特征不改变。结论将5.6mmol/L作为IFG的下限值适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4.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5.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6.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DM)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增加[1],每年都有许多患者转化为DM新发病例.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2]建议将IFG切点由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应用新的切点,人群中糖耐量受损和正常血糖间构成比将发生变化,而老年人IFG往往缺乏临床表现,老年DM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从心血管危险因素看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探讨我国成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对1994年全国25岁以上22.4万人群糖尿病普查中15 564例经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的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将人群按空腹血糖(FPG)0.56 mmol/L间隔分组,BMI≥25 kg/m2、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随FPG逐渐上升,FPG 5.0~5.6 mmol/L组超重比率出现明显升高(P=0.001),FPG 5.6~6.1 mmol/L组其余各组分及代谢综合征比率均有明显升高(P<0.001).(2) 餐后2 h血糖<7.8 mmol/L时,FPG 5.6~6.1 mmol/L组与FPG<5.6 mmol/L组比较,BMI≥25 kg/m2、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升高25%,15%,46%;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3) 按照1999年WHO诊断分型标准及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及IFG合并IGT(IFG+IGT)组.IFG诊断切点下调至5.6 mmol/L后,糖调节受损各组仍具有FPG 6.1 mmol/L为切点时临床特点.IFG+IGT组代谢异常较单纯IFG及单纯IGT为重.单纯IFG与单纯IGT组比较IFG组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多,相对肥胖,总代谢综合征比率高;IGT组收缩压、甘油三酯、餐后胰岛素水平高,女性比例高.结论 (1)糖尿病前心血管危险因素已开始随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而增加,自FPG 5.6 mmol/L组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单组分比率均有显著升高.(2)以FPG≥5.6mmol/L为切点划分的新IFG人群表现为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高,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NGT及单纯IGT人群.FPG可能对年轻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 2 0 0 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标准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从而探讨中国人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 对 1999年上海华阳社区 40岁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紊乱 )的横断面调查人群在 2 0 0 2~ 2 0 0 4年进行随访。随访对象接受了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并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体重指数、腰围与腰臀比等。调查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基线资料中无糖尿病人群共170 4例 ,完成随访 12 92例。 3年糖尿病累积发生率为 4.64 % ,年发病率 1.5 5 %。 (2 )正常糖调节及糖调节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年发病率分别为 0 .97%及 6.97%。 (3 )随访空腹血糖 (FPG) 5 .6~ 6.0mmol/L、6.1~ 6.9mmol/L而餐后 2h血糖 (2hPG) <7.8mmol/L的人群见到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 3 .71及 2 8.12倍 (P <0 .0 0 1) ,但未见到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4 )在FPG <5 .6mmol/L且 2hPG 7.8~ 11.0mmol/L人群中 ,发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分别显著增加 4.3 1及 3 .40倍 (P <0 .0 0 1)。结论 FPG 5 .6~ 6.0mmol/L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将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调整至 5 .  相似文献   

9.
1997年,美国糖尿病(DM)学会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最近美国DM协会又将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下限下调至5.6mmol/L,导致其患病率较前明显上升。但切点下调后患病人群的代谢特点以及是否需要干预治疗尚缺少循证依据。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其代谢特点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提出糖耐量减低(IGT)这个概念。1985年WHO将FPG〈7.0mmol/L,2hPG≥7.8mmol/L且〈11.1mmol/L作为IGT的一种临床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了IFG,即FPG≥6.1mmol/L且〈7.1mmol/L同时2hPG〈7.8mmol/L的概念。1999年WHO提出的IFG和IGT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与ADA相同,且提出IFG的另一意思是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状态。2003年ADA将IFG的FPG下调为5.6mmol/L。IFG与IGT都是指患者的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有人将其称之为糖尿病(DM)前期(prediabetes),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因此IGR包括IFG和IGT两种状态。我们复习相关文献,将IFG和IGT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异同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糖尿病 (DM )诊断标准的异同及可能的原因。方法 对大庆地区 9832人糖尿病普查中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 10 6 9人 ,分别以WHO与ADA诊断标准划分不同的血糖水平人群。分析人群分布的异同 ,并以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种诊断标准的血糖异常人群不相符的原因。结果 WHO与ADA标准检出糖尿病患者分别为2 0 2例及 2 5 3例 ,与WHO标准比较 ,ADA标准诊断的DM符合率为 78.7% ,血糖正常人群符合率为 72 .3 % ,WHO检出的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中仅有 41.6 %被ADA判定为空腹血糖升高 (IFG) ,在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 <5 .83mmol/L的IGT及DM人群中 ,FPG均与 2小时血糖 (PG2h)不相关 ;在FPG≥ 5 .83mmol/L的人群中 ,FPG与PG2h相关。结论 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并非WHO诊断标准的替代物。WHO之IGT与ADA之IFG人群差异很大 ,以空腹血糖为标准找出与IGT完全相同的人群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指标介于正常状况和糖尿病之间。科学定义为: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血糖值比血糖正常者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空腹血糖(FPG)≥6.1mmol/L,<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和糖耐量异常(IGT),即FPG<7.0mmol/L,2h PG≥7.8mmol/L,<11.1mmol/L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的重点对象(WHO1999标准)。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的切点从7.8mmol/L降至7mmol/L;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了1985年的标准,颁布了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003年美国ADA又对空腹血糖受(IFG)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将IFG的切点6.1mmol/L降至5.6mmol/L。2005年1月,ADA在DiabetesCare杂志(2005,25:S4S36中发布了ADA有关糖尿病治疗的推荐标准,用于指导全球内分泌学医师及相关人员的临床实践。该标准包括11部分,分为1.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2.糖尿病筛查3.妊娠糖尿病(GDM)的鉴别与诊断4.预防与延缓2型糖尿病5.糖尿病治疗6.糖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7.特殊类型糖尿病的治疗8.特殊场所糖尿病的治疗9.糖尿病的社会问题10.糖尿病自我教育11.善糖尿病治疗的策略。本刊自2005年第6期开始在“临床诊治指南”栏目中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前期可表现为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IGT的诊断切点为餐后2小时血糖(2hPG)≥7.8mmol/L,〈11.1mmol/L;而IFG的诊断切点为空腹血糖(FPG)≥6.1mmol/L,〈7.1mmol/L。IGT和IFG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风险增高,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险性,单纯降低IGT患者或IFG患者的血糖是否有益目前均无证据。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调节已受损,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已存在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多种风险,因此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A1c在糖尿病及IF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26名未诊断糖尿病及IFG者同时检测HbA1C和FPG。按ADA诊断标准(FI)G≥7.0mmol/L)、IFG标准(5.6mmol/L≤FPG46.9mmol/L)和2010年ADA新标准(HbA1c≥6.5%及5.7%≤HbA1c≤6.4%)将研究对象分组。以FPG为“金标准”,统计HbA1C诊断糖尿糖及IFG的敏感性(s)、特异性(Sp)、阳性似然比(+ut)、阴性似然比(-LR)。结果HbA1c≥6.5%诊断糖尿病的s为96%,Sp为95%,+LR为19.2,-LR为0.042;5.7N≤HbA1c≤6.4%诊断IFG的S为26%,sp为94%,+LR为4.3,-LR为0.79。结论HbA1C诊断糖尿病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诊断IFG时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1985年WHO与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糖尿病 (DM)诊断标准在老年人群应用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确定在老年人群中诊断DM的理想空腹血糖 (FPG)切点。方法对在北京地区居住 5年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检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 12 0 4人 ,分别根据WHO标准与ADA标准划分不同血糖水平的人群 ,分析其分布的异同 ,并以OGTT 2h血糖 (2hPG)≥ 11.1mmol/L为DM诊断标准 ,分析ADA(FPG)≥ 7.0mmol/L的标准诊断DM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变化情况 ,并确定在老年人群中应用FPG诊断DM的理想切点。结果 按WHO标准 (2hPG)诊断DM的患病率为 16 .2 8% ,按ADA标准 (FPG)诊断DM的患病率为 3.16 %。ADA标准制定的FPG 7.0mmol/L所得出的诊断DM的敏感度为 15 .3% ,特异度为 99.2 %。WHO与ADA两项标准均诊断DM的符合率仅为 15 .3% ,糖耐量低减 (IGT)与空腹血糖异常 (IFG)的一致性仅为 4 .5 %。老年人群诊断DM的理想FPG切点为 5 .5mmol/L ,其受性别、年龄、BMI和有否高血压的影响。结论 WHO标准和ADA标准在本人群中缺乏一致性 ,以ADA(FPG)标准诊断老年人群DM时 ,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替代WHO(2hPG)诊断标准。对 5 .5mmol/L≤FPG <7.0mmol/L老年人群应建议行OGTT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空腹血糖(FPG)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为论证FPG受损(IFG)诊断标准提供相关心血管终点事件的依据.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成功接受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269例,按照基线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组1:FPG<5.6mmol/L;组2:5.6 mmol/L≤FPG<6.1 mmol/L;组3:6.1 mmol/L≤FPG<7.0 mmoL/L;组4:FPG≥7.0mmol/L),随访时间为5年,进行PCI术后再狭窄、复发性心脏事件、生存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5年随访结束后5.6 mmol/L≤FPG<6.1 mmol/L人群总心脏事件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心绞痛复发率以及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FPG<5.6 mmol/L的人群(P均<0.05),而与6.1 mmol/L≤FPG<7.0 mmol/L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随访结束组2、3、4的无心脏事件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组1(P均<0.05),组2、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显示,水平是PCI术后再狭窄、心脏事件发生、全因死亡、心绞痛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FPG 5.6 mmol/L以上的老年冠心病人群PCI术后5年冠状动脉再狭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已开始显著升高,无心脏事件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因此从改善心血管预后角度看,将IFG的下限调整到5.6 mmol/L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本来这不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只要调查大批人群后就可解决。但1997年美国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专家委员会提出空腹血糖异常(IFG)名词后,就变得重要了。因为IFG指空腹血糖(FPG)高于正常但尚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当时为6.1-6.9 mmol/L。以后世界卫生组织(WHO)也采用此标准,而且称IFG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状态之一,受到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来这不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只要调查大批人群后就可解决。但1997年美国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专家委员会提出空腹血糖异常(IFG)名词后,就变得重要了。因为IFG指空腹血糖(FPG)高于正常但尚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当时为6.1-6.9mmol/L。以后世界卫生组织(WHO)也采用此标准,而且称IFG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状态之一,受到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开滦研究中IFG人群的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FPG6.1~7.0mmol/L且无糖尿病史的IFG人群,随访2年。结果(1)最终共纳入IFG者5562例,随访2年后2985例(53.7%)血糖降至正常,1305例(23.5%)仍为IFG,1272例(22.90A)诊断为糖尿病;(2)分别以血糖转为正常或进展为糖尿病为因变量,以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WHR、SBP、LDL-C水平是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IFG人群约22.9%进展为糖尿病。年龄、BMI、WHR、LDL-C水平是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