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RAB)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8月间,医院住院治疗的83例PRAB肺部感染患者和80例一般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RAB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46.99%)显著高于非PRAB感染者(35.00%),其平均住院(54.53d)和住ICU时间(46.69d)显著大于后者(24.70d和41.87d),且其抗茵药物使用时间(49.02d)与种类(4.75种)也显著大于或多于后者(38.7d和3.45种)。结论PRAB感染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难题,积极加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临床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回顾性研究医院近3年非重复分离的77株PDRAB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数据,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结果 PDRAB感染多发生在外科病区的ICU、烧伤病房、神经外科病房及移植病房等,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季节多在冬春或春夏更替期,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创面感染;PDRAB除部分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不常用的抗菌药物阿米卡星、米诺环素中介或敏感(<20.0%)外,其余抗菌药物均高水平耐药.结论 加强重点病区PDRAB的目标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DRAB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PDRAB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61例PDRAB医院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1~3周,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占70.5%,其次为创面及血液感染,分别占16.4%、6.6%;单因素分析显示,P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气管切开(OR=31.0)、呼吸机通气(OR=31.0)、气管插管(OR=16.5)、人住ICU(OR=11.3)、其他插管(()R=2.3)及输氧(OR=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PD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和呼吸机通气.结论 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或规避侵入性诊疗操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方法对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和烧伤整形科送检标本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方法培养,细菌鉴定采用MicroScan-Walk Away-4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按照美国2009年CLSI判断标准进行,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3个病房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66株,其中ICU 34株,占51.5%;呼吸内科24株,占36.4%;烧伤整形科8株,占12.1%;主要来源于痰、创面分泌物、静脉血和腹水,鲍氏不动杆菌在ICU和烧伤整形病房表现为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在不同病房的耐药率不同,临床医师应该根据各科室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并与同期普通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对比,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手术比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比例、入住ICU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及以上比例、多种抗菌药物联用天数及感染前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用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ICU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患者科室分布中,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占71.43%(10/14),病原菌检出标本以痰液标本为主占57.14%(8/14)。结论接受手术治疗、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入住ICU、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较多、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用时间较长、使用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PDR-AB感染危险因素,其中入住ICU可能为PDR-AB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患者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病原菌检出标本以痰液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科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分子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外科ICU患者及环境非重复分离的27例PDRAB临床资料,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PDRAB进行分子分型,E试验法检测PDRAB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外科ICU患者PDRAB感染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占80.8%,其次血液感染占7.7%,大多患者治疗后好转占46.2%,治愈占30.8%;PDRAB分子分型共4种克隆,A型和C型是主要流行克隆,ICU患者与环境分离的PDRAB具有同源性;A、C型流行克隆仅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C型克隆尚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而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且多表现为高水平耐药。结论加强外科ICUPDRAB目标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DRAB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ABA)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感染及耐药现状以及泛耐药菌株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10年9月确诊的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合并重症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BA为主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主要发生在ICU及存在肿瘤、化疗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特定患者,临床中ABA耐药问题日臻严重,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也逐渐产生耐药,成为全世界医疗工作者遇到的一大难题。结论 PDRAB感染预后较差,控制感染的首要措施在于预防,应尽量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采用目前较少应用的抗菌药物如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等治疗泛耐药菌株感染。  相似文献   

8.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7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运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17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医院检测的抗菌药物全部耐药;17株菌中TEM-1、OXA-23、OXA-27、gyrA和AmpC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2株菌携带aacC1基因(11.8%),9株菌携带PER-1基因(52.9%)。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携带TEM-1、OXA-23、OXA-27、gyrA、AmpC、aacC1和PER-1等多个耐药基因,基因型与表型基本一致,临床工作中医生应重视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诊断与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一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为耐药菌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分离自2010年3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作gyrA与parC基因测序、BLASTn比对确认为鲍氏不动杆菌,采用Illumina HiSeq与Ion Torrent PGM两种大规模并行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再进行人工测序补缺口,并进行了特定基因分析(包含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ISaba1-blaADC、ISaba1-blaOXA-23连锁检测)。结果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WA2859株全基因组测序未获完整序列,得到一条推定的染色体序列,长3 887 116bp(内含两个缺口);推定的质粒序列,长260513bp(内含9个缺口);特定基因检出blaTEM、blaADC、blaOXA-2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和aac(6′)-Ⅰb、ant(3′)-Ⅰ、ant(2″)-Ⅰ、aph(3′)-Ⅰ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耐药基因,并且ISaba1-blaADC、ISaba1-blaOXA-23连锁检测均阳性。结论特定基因检测与全基因组测序互为补充,对特定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并可得到菌株亲缘关系结果,可对临床分离的耐药细菌作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烧伤病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烧伤病区患者及环境非重复分离的14例PDRAB临床资料,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PDRAB进行分子分型,E试验法检测P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结果烧伤病区患者及环境分离的PDRAB具有同源性,系同型克隆株传播;患者PDRAB医院感染时间多发生于入科72h后,感染类型以创面感染为主(61.5%),临床治愈率较高(87.5%);PDRAB克隆株仅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高水平耐药。结论加强烧伤病区PDRAB的目标性监测,有利于预防与控制PDRAB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基因分型图谱. 方法以优化的反应体系及单一随机引物L8,对临床分离的116株C.freundii进行RAPD分析,并按指纹图上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基因分型图谱. 结果 116株临床分离C.freundii共得78种RAPD型. 结论 RAPD法可将C.freundii分型78种.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室内鲍曼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建立鲍曼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技术,以用于临床菌种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6个月内从ICU内分离出的14株鲍曼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生物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14株菌株被分为5种RAPD型,其中有5株属于同一种类型(A型),有6株属于另外同一种类型(B型),其他3株分别属于另3种不同类型(C,D,E型),而生物学分型只有两种类型(生物型1,9),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14株菌株均为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等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的多重耐药菌株。结论:ICU内存在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流行,RAPD分型技术分型率高,分辨力强,简便快速,具有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医院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多态性DNA分型方法,了解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各病区送检的住院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30份和其相应患者资料、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采用经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DNA方法,对30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利用Phylip3.67聚类分析软件分别用邻接法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对RAPD扩增条带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随机引物OPE-03进行RAPD扩增的指纹图谱清晰,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30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可大致分为3种亲缘关系;两种聚类分析结果相同,提示该实验结果可靠。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多态性分布可能与菌株的来源有关;RAPD多态性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不同聚类分析方法的RAPD图谱分析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摸索适于铜绿假单胞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法(RAPD)分型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对我院临床分离到的3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从随机引物筛选、镁离子浓度、模板量、引物浓度4方面对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不同病区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指纹图谱互不相同;从烧伤病房分离到的8株高度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其中7株为同一指纹图谱,另外1株为独特的指纹图谱,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科病房、干部病房同一病区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同一指纹图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病区内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但未出现病区间感染同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流行病学分型研究,了解其流行与耐药,以便更好地控制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分离的24株PAE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24株PAE共得RAPD 14型,分型率100%;同一病区不同患者分离出的PAE未检出相同基因型的PAE,3个不同病区间未检出相同RAPD型别的PAE;7例感染个体连续收集的PAE有5例RAPD指纹图谱完全一致,2例出现跳跃性指纹图谱,且与其他分型指纹图谱不相同.结论RAPD能满足对PA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通过分型可判断内原性、外源性或突变PAE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阴沟肠杆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阴沟肠杆菌(ECL)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基因分型图谱.方法以优化的随机引物和反应体系对临床分离的159株ECL进行RAPD法基因分型,并按DNA条带数及片段大小绘制指纹图谱.结果 159株临床分离ECL共得121种RAPD指纹图谱.结论 RAPD技术可将临床分离ECL分型121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枝孢状枝孢霉及常见致病性暗色真菌基因多态性,初步了解它们在同属内与同种内、属间与种间的基因遗传相似性及遗传变异性。方法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析:应用GenTLETM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丝体DNA,以RAPD法对18株暗色真菌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共选用1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3个具有稳定、清晰DNA扩增带型的引物(引物1、4、5);18株真菌DNA带型不完全相同,有一定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变异性和遗传相似性,腐生菌枝孢状枝孢霉与其他部分暗色真菌位于同一树组中;同种真菌并不都具有遗传相似性。结论RAPD分析表明,包括枝孢状枝孢霉在内的暗色真菌在属内各种间不一定有遗传相似性;但腐生菌与致病菌的DNA带型未见明显特征性差异,似乎还有一定遗传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和分子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多个患者多种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及分子特征.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一般情况,结合患者病历复习,了解所分离菌株的传播和致病作用;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基因型,采用多重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确定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从13例患者的2种或2种以上来源的标本中共获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29株.PFGE分型显示共有两种不同基因型,其中A型22株,来自11名患者;B型7株,来自4名患者.PCR扩增结果显示,除1株菌外,所有菌株均含有碳青霉烯酶基因0XA-23;除3株菌外,均含有Ⅰ类整合子基因.结论 所检测的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2个基因型,以A型为主.绝大多数鲍曼不动杆菌含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该菌很容易通过患者自身传播及相互传播,引起医院内耐药菌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9.
The rapid emergence (from 0% before 1998 to 6.5% in 2000) of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 was noted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y of these isolates, we studied 203 PDRAB isolates, taken from January 1999 to April 2000: 199 from 73 hospitalized patients treated at different clinical settings in the hospital and 4 from environmental sites in an intensive-care unit.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generated by arbitrarily 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these 203 isolates showed 10 closely related genotypes (10 clones). One (clone 5), belonging to pulsotype E and RAPD pattern 5, predominated (64 isolates, mostly from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Increasing use of carbapenems and ciprofloxacin (selective pressure) as well as clonal dissemination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wide spread of PDRAB in this hos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