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以及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能够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机械通气的呼吸监测与气道护理的疗效,以优化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30例给予机械通气的呼吸监测与气道护理。结果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愈86例,死亡44例,均为其他系统并发症死亡,无肺部严重感染致死者。结论机械通气的呼吸监测与气道护理可显著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纳入有效组,另收集同期30例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肺部感染伴呼吸衰竭患者资料,纳入无效组.查阅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在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因各种原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负压吸除气道分泌物、取痰细菌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治疗.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活检发现腺癌1例;发现气管狭窄2例;明确了出血部位2例;痰培养阳性50例.5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治疗后PaO2、PaCO2、SaO2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不同气道插管方式在重度颅脑外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插管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三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2例,其中经鼻气管插管为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性相关肺炎发生率、下气道分泌物细菌、导管生物被膜分布之间的差异,分析插管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患者机械通气48 h后的评估,3~5 d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收集痰液131例,对照组患者收集痰液152例,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气管导管生物被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吸入情况、气管切开情况、插管方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急救中,NAC联合经鼻气管插管的感染风险较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吸入情况、气管切开情况均为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MV)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随之引起的与其应用相关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是ICU患者院内感染主要原因.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治疗48小时,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 7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按是否发生感染分为两组,其中发生肺部感染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与肺部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9.3%;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年龄、GCS计分、使用脱水剂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天数、昏迷>24h、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是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治疗中应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成为护理工作的难点,从2003年至2006年5月,我科在护理过程中采用温化+湿化+雾化、注药、翻身、拍背、吸痰等综合方法,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地防止痰痂形成,与2000年至2002年12月16例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传统的气道管理方法(单纯湿化)相比,降低导管堵塞率,减少肺不张,保持了气道通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捕管行机械通气(MV)治疗48 h以后,或拔管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张桦 《中国卫生产业》2011,(34):177-178
由于非肺部感染性病变和原有肺部感染性病变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后,到拔除人工气道后48h以内发生的肺实质性感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气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肺部感染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对照组(常规体位机械通气)各60例,比较两组入科前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冷凝水中菌群情况,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和频率、14 d气管拔管率、28 d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入科后1、4、7 d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科后7 d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鲍曼不动杆菌、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发生VAP平均时间长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4 d气管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并减少对气道刺激和气道分泌物菌群数量、耐药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特点及吸烟史、机械通气及基础疾病等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依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4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181株,革兰阳性菌79株。肺部感染病原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住院时间≥21 d、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时间>24 h、PCT、CRP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选取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时间≥21 d、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昏迷时间>24 h、血清PCT、CRP均为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监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的755例重症颅脑外伤ICU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33.04%,例次感染率42.6%;引起肺部医院感染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住院时间过长,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激素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肺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寻找控制对策.结果 135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9例,感染率为36.3%;49例患者送检痰标本154份,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引起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6.94%、14.52%、18.54%;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激素及抗菌药物应用、呼吸机应用、住院时间、昏迷、气管切开等.结论 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广西江滨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呼吸衰竭缓解期且仍需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62例.对照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B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瓦斯爆炸伤致肺部爆震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平顶山煤业集团医院132名瓦斯爆炸致肺部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就诊情况、肺部损伤情况、合并伤、治疗情况及死亡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楚,其中30例1~5 d出现咳嗽、咯血等肺部症状,7例出现血胸,11例出现血气胸,86例患者合并烧伤,96例复合肺吸人性损伤,41例腹部脏器爆震伤,76例并发肺部感染,31例发生休克,7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2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肺爆震伤入院时外伤轻,内伤重,复合伤及并发症多,伤情复杂,诊断困难,胸部X线片表现多样,死亡率高,大部分肺爆震伤患者需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及时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瑛 《中国校医》2011,25(5):363-364
<正>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常因感染而急性发作,使不可逆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加之呼吸肌疲劳,导致通气功能恶化发生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可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本院ICU对64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153次纤支镜操作的经验。结果41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进行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吸痰、支气管清洗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吸入性肺炎经纤支镜治疗,5例痊愈,1例好转;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22例,经口气管插管1例,经口气管插管改为经鼻气管插管10例,均一次成功;另外,对6例气管插管易位、大气道阻塞、咯血患者的诊治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纤支镜在ICU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有重要价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陈淑芳  何亮 《医疗装备》2023,(9):140-142
目的 分析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83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VAP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统计,83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中,22例并发VAP,占比26.51%(22/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VAP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合并糖尿病及人工气道方式与未发生VAP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机械通气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及气管插管均是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的风险较高,年龄大、机械通气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及气管插管均是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医院感染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特点以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对应的预防对策,以便为其肺部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其发生肺部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29.63%,检出病原菌30株,检出率为93.7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0.00%、10.00%、10.00%,革兰阳性菌占30.00%,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3.33%和10.00%,真菌占6.67%;通过对肺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中年龄、GCS评分、住院时间、受伤方式、意识障碍、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手术史、合并基础疾病、休克、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病房入住条件等因素与引起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以有效预防其肺部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