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职业性的抗原呈递细胞(APC),与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缺陷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DC起源和分类,人血DC辅助分子,DC与细胞因子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骨髓来源的DC,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携带肿瘤抗原的DC更加注意,认为将来成为一新型的肿瘤疫苗。研究DC与肿瘤免疫,主要通过(1)DC表面MHC分子与肿瘤抗原肽的结合,(2)DC细胞中导入肿瘤相关抗原基因,(3)DC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通过上述DC体外与肿瘤抗原的结合,再回输体内,动物实验证实可治疗已建立的肿瘤模型,并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及白血病生物治疗中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关于DC来源,分布,分离纯化及体外扩增,特别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免疫系统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提示DC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可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抗原负载对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抗原负载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进行肿瘤抗原的负载,再用这种DC激发自体的T细胞,通过对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测定和对T细胞表型 的分析和功能的鉴定,与未负载抗原的DC进行比较。结果 DC经过抗原负载后,其表型没有明显改变,但其分泌的IL-12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其激发的细胞多为CD4^+T细胞,这种CD4^+T细胞本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了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体内治疗作用。结果:采用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白血病细胞表达CD14水平增加,同时MHCⅡ、B71、B72、VCAM1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组织学观察显示瘤组织内具有不同分化阶段的单核细胞,电镜下可见白血病细胞体积减小、细胞器较成熟、胞浆中出现较多的溶酶体、核/浆比值减小及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肿瘤内部及外周血中,CD8+细胞百分率亦较各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采用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可以体内诱导白血病细胞向成熟单核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了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体内治疗作用。结果:采用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白血病细胞表达CD34水平增加,同时MHC-Ⅱ,B7-1,B7-  相似文献   

7.
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当MM处于进展期、肿瘤负荷很大时,单用DC恐难奏效,但对于经过大剂量化疗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灶(MRD),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可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树突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DC),在宿主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肿瘤存在肿瘤相关抗原(TAA),肿瘤自发性消失的出现证明了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存在,但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呈进行性生长又表明免疫机制不能完全有效地保...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共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特性免疫应答。本语文就其科技司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从单核细胞分化的树突状细胞的低温保存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作为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肿瘤疫苗治疗,目前的临床方案大多为分次给病人注射〉10^6个细胞/次,不同批次培养的DCs,连续4-6周,为了提高疗效,简化治疗程主规范疗程,有必要将DCs低温保存,使患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同批次的培养的DCs,本实验从患外周血采取单个核细胞,经细胞淘洗分离核细胞,在800U/mlGM-CSF+100ng/mlIL-13的培养条件下,将单核细胞于Teflon疏水袋中导产出DCs,将DCs以一1℃梯度降温及不控温两种方式将DCs冻存于-80℃及液氮中,1个月后,42℃快速复温,检测其免疫表型(CD1a,CD14,CD40,CD80,CD83,CD86,CD54,CD58,CD16,CD32,CD64,HLA-DR)及其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旨在探讨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数,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白血病患者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例下降甚至倒置,NK(CD+56)细胞减少,活性降低,且以上改变与肿瘤负荷有关。结论初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完全缓解期次之,而长生存患者与正常人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摸索简便易行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之具有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方法,建立了一种用少量外周血检测人PBMC的ADCC活性的微量比色方法。经过实验条件可敏感地检测PBMC的ADCC活性,具有操作简便易于一般实验室开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起源于CML多能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CML细胞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外可以诱导生成CML-DC,在自体或异体条件下均能刺激T细胞的显增殖,发挥特异性的抗CML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扩增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来源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骨髓/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经不同培养体系诱导后,能得到具有一定数量的功能性DC,表现为典型的形态、表型和功能特征,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羽  梅玉屏  曾星 《新医学》2000,31(6):337-337,34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法检测了121例肿瘤患者和11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外因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分化群,CD)中的CD3^+、CD4^+和NK细胞的CD(16+56)^+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CD8^+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阐述了CD3AK细胞的产生、形态学及表型特点,CD3AK细胞的增殖及抗肿瘤活性,CD3AK激活T细胞的主要机制及CD3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公认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它能显著地刺激初始T细胞 (naiveTcells)的增殖 ,启动机体免疫反应 ,在激发以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C经典的培养方法是用GM CSF IL 4从外周血CD1 4+细胞或用GM CSF和TNFα从CD3 4 +造血干细胞中制备生成[1 3 ] 。 1998年Paque tte等[4] 发现IFNα能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但IFNα是否也能诱导多发性骨瘤 (MM)患者DC的生成尚不清楚。我们在体外应用IFNα…  相似文献   

18.
背景: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解除部分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对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同培养3 d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K562为靶细胞,分别以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加;同一效靶比下,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中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可达(77.88±1.57)%(P<0.01).提示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显著,较单纯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目前所知的最有效的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也是功能最强的AP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1]。Porgodor等[2,3]发现用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抗原多肽冲击致敏从小鼠骨髓诱导的DC可以在体内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发现经抗原肽冲击致敏的DC皮下免疫的小鼠可以产生特异的抗肿瘤效应。DeMatos等[4]报道用冻融抗原(lysates)冲击的DC免…  相似文献   

20.
应用SCF+IL—2等细胞因子从脐血CD34^+细胞扩增T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和艾滋病(AIDS)的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研究需要大量的T细胞克隆。尽管T细胞来源于CD34^+细胞,但由于需要胸腺组织的参与,使其在体外扩增大量细胞克隆非常困难。本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辅助细胞,在SCF+IL-2等细胞因了的作用下,人脐血CD34^+在此培养条件下,不断产生CD4^+或CD8^+T细胞至少持续3周。在培养扩增过程中,发现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有一个不断变化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