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病区常用的高危药品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根据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相关责任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对高危药品相关危害的知晓率从60%上升到96%,高危药品储存、放置不规范、标识不清等现象未再发生。结论: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增强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维仕  庞燕  李锐曦 《中国药业》2013,22(13):62-63
目的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2011年7月起,医院每月进行药品质量检查共144次。分析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加强督导检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组织学习和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规范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结果与2011年7月至12月检查结果相比,2012年7月至12月发生高危药品管理不规范项的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进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到各个病区检查高危药品管理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论述。结果:病区存在着诸如高危药品概念掌握、高危药品摆放、高危药品警示标示、高危药品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等管理问题。结论:病区应重视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的使用高危药品。  相似文献   

4.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管理,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收集各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未放置专柜、未按储存要求、高危药品无明显标识、无专人管理、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不严格等。全院护士参与FMEA,实施12个月后评价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和效果。结果实施12个月后,高危药品未按要求储存、未按规范放置、过期失效等问题明显改进,危险分值的计数(RPN),除未及时清点一项外,其他各项均比实施FMEA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高危药品管理缺陷从626件下降至46件。结论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刘佳  濮菊芳  蒋红  何丽琴  徐萍  朱红萍 《抗感染药学》2021,18(3):443-445,462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病区药品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间28个病区药品管理资料为PDCA实施前组,另选取2019年7月-12月间28个病区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资料为PDCA实施后组;比较管理前后28个病区全方位药品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其药品管理(高危药品、大输液、冷藏药品、抢救药品和麻醉药品)及药品质量存在缺陷的发生情况,以及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率,评价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28个病区的各大类药品出现管理缺陷问题,经PDCA循环管理后出现缺陷频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5),病区对药学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PDCA实施前组(96.43% vs 78.57%,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病区药品质量持续改进中,有效促使质控指标及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实现病区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小英  薛峰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9-442
目的:探究与分析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方法:从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病区高危药品(病区备药、抢救用药目录上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以及护士根据医嘱使用高危药品、护理部与药剂科联合质控等管理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根因,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其制定提高高危药品规范管理的措施,拟定对策、定期检查与处理,并对其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完善高危药品管理目录,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采取加强全员培训及科室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等多项措施,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率由改进前的89.88%提高到改进后的97.52%.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促进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到各个病区检查高危药品管理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论述。结果病区存在着诸如高危药品概念掌握、高危药品摆放、高危药品警示标示、高危药品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等管理问题。结论病区应重视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的使用高危药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3):1802-1804
目的:降低病区药品管理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我院病区药品管理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Delphi法对我院病区药品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进行了风险分析;应用风险矩阵法评价了病区药品管理风险的风险水平;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防控措施;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质量管理工具开展病区药品风险防控工作。结果:确定了"病区药品保存条件""病区药品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高危药品管理"为极严重风险,"病区药品有效期管理"为高危险度风险,均属于不可容忍风险等级。运用PDCA开展病区药品风险防控工作后,药品摆放、高危药品管理、药品有效期管理和药品保存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存在问题的病区数降低了97.1%。结论:综合应用Delphi法、风险矩阵法与PDCA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评估医院药品风险并促进病区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中心药房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管理方法对我院中心药房管辖的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更新药品目录、完善各种记录、定期检查等方法实现质量控制,评价管理实施前后的改进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种数、有高危药品或抗菌药物的病区数均显著减少。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得到规范。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促进了病区小药柜基数药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和切入点,以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介绍高危药品产生的背景、概念和种类,以及我院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及体会。结果与结论:我院通过管理有效降低了高危药品使用风险。在目前药物安全事件频发的形势下,有必要在医疗机构内对高危药品实施针对性管理。建议各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制度,以提高药物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周萍 《北方药学》2012,(11):62-62
目的:在病房风险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在2012年上半年开展CQI,落实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持续监控护理质量。结果:与2011年下半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结论:CQI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因素,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推广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结合药学部管理工作实际,介绍持续质量改进的原理与运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提高药学部的质量管理水平。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部的质量管理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肖玲  陆国红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12,(25):2345-2347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提高住院药房调剂质量,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我院住院药房调剂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实施相应CQI措施(如实行目视管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程序、合理排班等),并对比实施前(2010年5-8月)、后(2010年9-12月)的各类差错(如"漏药品"、"数量错"等)数据,评价CQI的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CQI措施后,改进前差错例数居前列的"漏药品"和"数量错"分别从186、133例下降至92、65例,下降幅度均超过50%;口服药、注射剂2种摆药方式发生的差错例数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从284、131例下降至127、49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的维护机制、不断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医院住院药房调剂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药房管理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和凡  邓明  吴燕漫  何艳玲 《中国药房》2013,(45):4261-4263
目的:探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从某院高危药品目录的确定、摆放、调剂、使用、检查等方面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再采用PDCA法,以提高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为指标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定期检查效果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采取了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加强全员培训及重点科室的检查等多项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由改进前的80%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该院建立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切实可行,且PDCA法能够促进高危药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21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进行护理,评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支气管知识认知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咯血、喉头水肿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采NCQI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咯血和喉头水肿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检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The design of institutional medication use programs that are effective and meet regulatory and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ependent up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 an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Both the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a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ve recently begun to make significant attempts to transform our existing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s into indicator-based quality improv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QI and TQM. The article outlines and illustrate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mprehensive CQI/TQM program for medication use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手术室防止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根据其接受护理的方式分为CQI组和常规组两组,CQI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术前进行低体温危险因素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术中对易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对患者出现术中低体温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改进结果进行系统客观评价。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经分析可知患者自身因素、年龄因素、术中应用麻醉药物、手术室温度过低、输液输血等原因均可造成手术室患者术中低体温;术毕时两组患者体温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CQI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QI组在手术进行15、30、60 min及术毕时体温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QI组有6例术中出现低体温,低体温发生率为10.72%,常规组出现19例,低体温发生率为33.93%,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手术室内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JCI先进的静脉配置药品的管理模式,并总结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我院PIVAS药师工作内容,探讨药师在JCI模式下的新作用.方法:按照JCI标准中<药品使用和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对本院PIVAS药师在审方、核对、高风险药品管理、药品保存、差错处理等各工作环节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不断发现、核查、改正,总结等持续质量改进,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挥药学专长,静脉药物配置差错率由2010年的0.033‰降至2011年的0.025‰.差错率大幅降低,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结论:通过JCI认证,对我院PIVAS各个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循序改进,药师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合理、优质、规范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