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维利 《天津药学》2004,16(3):53-55
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广泛、抗感染效果强大的一类抗生素,但细菌的耐药性目前已成为此类药物的严重问题。细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而解决细菌产生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原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林俏  黄晨 《海峡药学》2003,15(5):97-98
简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阐述β-内酰胺酶抑制的特点及其常见的复合制剂在临床的应用,以解决日趋严重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3.
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即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障碍;产生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主要关注与β-内酰胺酶有关的耐药机制,介绍了β-内酰胺酶的类别和产酶产原菌的分布,以及在临床上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来有效克服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广泛、抗感染效果强大的一类抗生素,但细菌的耐药性目前已成为此类药物的严重问题.细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而解决细菌产生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原有的抗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品种日益增加,且涉及多种组方、多种配比,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主要有舒巴坦、克拉酸和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1,2].本文对2008-2012 年本院使用这类制剂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滕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55-155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但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更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以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最为突出。由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既通过β-内酰  相似文献   

6.
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一类广谱酶,能够水解除了单环β-内酰胺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给临床的抗菌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发现与分类、分子生物学特征、产生耐药的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促进对抗耐药菌的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7.
从1983年起,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革兰阴性(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性呈显著增加,同时,多重耐药性细菌也有增多趋势,并造成医院内感染[1]。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有多种,产生β-内酰胺酶是G -杆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与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加限制使用而产生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严格掌握和限制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G -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成为目前引人注目的问题。1 β-内酰胺酶的分类β-内酰胺酶种类很多,特性各异,一般是按功能分类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 ,但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并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更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 ,以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问题最为突出。由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 ,既通过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了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作用 ,又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原有的抗菌作用。这是控制细菌产酶耐药的有效的新思路。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革兰阴性耐药菌中普遍存在,并通过不断的点突变,拓宽了酶活性谱或增强了耐受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能力。现就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已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构成严重威胁,β-内酰胺酶作用下的水解开环是造成这类抗生素失活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解决细菌对这类药物耐药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介绍了各种β-内酰胺酶,包括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类、丝氨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氧青霉烷、青霉烷、碳青霉烯、青霉烯和单环β-内酰胺类)以及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贺靖冬  陈锦英  张连祥  李庆  高强 《天津医药》2007,35(11):856-857
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日益增多,细菌耐药率逐年增加。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是产生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红 《上海医药》1995,(5):32-34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成为抗生素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它β-内酰胺类(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氧头孢烯类等)。随着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亦呈增长的趋势。此类耐药的一个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酶。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从而使这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新发现的多种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β内酰胺的最新分类法。对近年来用于临床的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品种、特点及其在治疗中的地位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等,为品种最多、研究进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导地位.从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上市至今将近60年的历史,由于长期大量的应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住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了解决产酶耐药问题,近年来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途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开创了广阔前景.本文论述了β-内酰胺酶分类、生物活性及各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特点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主要品种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1821株G~-菌和G~+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8月临床分离的1821株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多数G~-菌有强抗菌活性,尤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分别为6.2%和3.8%)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13.6%和9.6%)有强抗菌活性;G~+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大于78%。结论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现象明显,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耐药株的出现从而控制院内感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酶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治疗机体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滥用、误用也引发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其中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作用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周强  张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804-180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若细菌同时产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称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1],该类菌株的耐药性更强,传播更容易,令相应细菌耐药的控制极为棘手.SSBL菌导致的感染,唯一可用的抗生素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分类总结耐药机制。结果: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膜通透性改变和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的改变。结论:耐药机制的研究为解决耐药提供了对策,但合理用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控制耐药菌感染是抗生素临床药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灭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和抗生素作用机制,寻找有效新抗生素和评价新抗生素耐酶能力,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理论依据,欧美等国家正在深入开展有关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研究工作,这是国际上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近10余年该科细菌中不同种属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能水解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且常为多重耐药株,备受关注。ESBL被分为对酶抑制剂与耐药两大类,纸片扩散法胪肉汤稀释法可检测ESBL产生菌,所致感染可选碳青霉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