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青蒿药材FTIR特征图谱的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产地28个青蒿样品的光谱图,对所获光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系统聚类分析所得系统树图和主成分分析所得二维投影图均具有较好的聚类功能。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青蒿药材的产地聚类分析。该法的建立为青蒿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16批不同产地的牡丹皮药材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每批牡丹皮药材色谱图中峰面积>总面积1%的色谱峰作为变量,用SPSS 13.0软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色谱图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4.011%,可基本描述30个变量的变异情况,不同产地的牡丹皮实现了良好的区分,共聚成四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牡丹皮药材产地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指纹图谱相比,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药材差异的区分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评价规范化种植青蒿药材质量优劣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野生和不同采收期栽培青蒿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5 nm。结果:建立了规范化种植的青蒿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福建、河北和湖南产野生青蒿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以上;6、7、8、9月份采集的种植青蒿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886、0.913、0.922和0.452。结论:栽培青蒿与其他产地野生青蒿质量相当,不同采收期的栽培青蒿质量存在差异,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作为全面评价青蒿药材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射干药材水溶性成分的相似度及含量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射干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不同产地射干药材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对15个产地射干药材的水溶性成分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不同产地射干药材的射干苷、野鸢尾苷等成分进行方法学考察与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射干药材的质量。结果 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15个产地射干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90.0%。在射干药材水溶性成分含量测定中,射干苷含量以产地为湖北团风最佳;野鸢尾苷含量以产地为湖北兴山最佳。主成分分析认为产地为湖北团风的射干药物品质最佳。结论 HPLC指纹图谱可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射干药材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为射干药材的临床安全应用与新药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HPLC测定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药材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鸟苷和肌苷5种核苷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批次的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药材中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对15批梅花鹿鹿茸药材和15批马鹿鹿茸药材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测定了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药材中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二者中核苷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产地不同养殖户的鹿茸药材中,5种核苷成分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采用聚类分析能将不同产地的15批梅花鹿鹿茸和15批马鹿鹿茸药材分为2类。结论 不同产地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药材核苷成分的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鹿茸药材的质量受鹿的品种、自然环境、养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梅花鹿鹿茸和马鹿鹿茸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二者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方法,根据含量水平对丹参药材进行聚类分析.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谱法,分析柱为C18柱(150 mm×4.6 mm,10μm),用甲醇-1%四氢呋喃的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测定波长286 nm,进行丹参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以指纹图谱评价软件结合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定量分析了丹参药材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所分析的丹参大致划分为两类.结论 所建方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适宜于丹参药材活性成分的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之间活性成分的差异较大,其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丹参药材在地理上的分布无明显的区域界限.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建立菟丝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方法:色谱柱:Waters Xselect HSS T3(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1。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24批菟丝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并同时测定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菟丝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24批菟丝子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CA和PCA均将24批菟丝子药材聚为5类,OPLS-DA将样品分为4类,分别对应4个不同的产地,并筛选出3个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成分;内蒙古产地的两个酚酸类成分和两个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值均最高。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质量的差异性,可为菟丝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斑蝥主要成分斑蝥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科学评价不同产地斑蝥药材及其超微粉体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斑蝥超微粉体指纹图谱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各产地斑蝥超微粉体进行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比较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10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并测定斑蝥素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斑蝥超微粉体指纹图谱有较大相似性,但斑蝥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斑蝥药材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别不大。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结合斑蝥素的含量,可为斑蝥药材及其超微粉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测定青蒿药材及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青蒿油中石竹烯和樟脑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1.5 μm);载气为氮气;十三烷为内标物;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270℃;N2流速3 ml·min-1,H2流速35 ml·min-1,空气流速300 ml·min-1,尾吹气N2流速30ml·min-1.结果 石竹烯、樟脑与内标物十三烷能达到良好分离,线性范围0.049~0.490 ng;青蒿药材中樟脑的加样回收率为97.21%(RSD=0.79%)、石竹烯为100.38%(RSD=0.73%),青蒿油中樟脑的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1.09%)、石竹烯为100.61%(RSD=0.87%).结论 所建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青蒿药材及青蒿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电化学振荡技术建立不同产地莪术饮片以及温莪术药材的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方法 以图谱中的诱导时间、振荡寿命、第一振荡周期、最高电位、最大振幅以及平衡电位为特征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 直观比较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不同产地莪术饮片差异较明显,而温莪术饮片和原药材之间差异较小。电化学振荡图谱特征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样品分为4类。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或聚类分析的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莪术饮片和原药材。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不同产地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艾叶和广西产五月艾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广西不同产地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为0.32%~0.67%,与艾叶比较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大根香叶烯D、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松油醇、薁类等特征成分。但不同产地五月艾的挥发油中同一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大,而且组成挥发油的个别成分也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花蒿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种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2%。其中丁香烯环氧化物(8.99%)、丁香烯(6.89%)、1,6,10-Dodecatriene,7,11-di meth-yl-3-methylene-,(E)-(8.16%)和1,6-Cyclodecadiene,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s-(E,E)]-(4.01%)等4种成分含量较高,约占鉴定出挥发油成分的47%。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视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青蒿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媛 《海峡药学》2010,22(11):4-7
青蒿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鉴于此,本文从青蒿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对青蒿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青蒿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闽产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兰瑞芳 《海峡药学》2004,16(2):73-75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SE-54石英毛细管柱共分离出38个峰,鉴定出其中的2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45%.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黄花蒿是优良的药用植物,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A simple and rapid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screening of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s in Artemisia annua by LC-DAD-ESI-MS(n). A total of 40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r tentatively characterized in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A. annua, including 8 C-glycosyl flavonoids, 5 O-glycosyl flavonoids, 3 flavonoid aglycones, 21 quinic acid derivatives, 2 benzoicacid glucosides and 1 coumarin. The C-glycosyl flavonoids were reported from A. annu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y were found to be a new type of main constituents, and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its antioxidant and antiviral activity. Quinic acid derivatives were also found to b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A. annu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庆永川、湖南湘潭、山东招远3个不同产地野生青蒿精油的化学组成;探讨青蒿精油化学组成及其生态类型的关系。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GC-MS法分析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从3个产地的青蒿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4,50,39个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85.58%,82.33%,94.83%;3个产地的青蒿精油含有19化合物相同,其中蒿酮(11.32%,0.10%,57.48%)、樟脑(10.05%,8.20%,2.43%)、石竹烯(14.83%,6.26%,3.55%)和大根香叶烯-D(13.44%,6.14%,2.07%)的相对含量差别明显。结论:实验结果证实山东招远青蒿属于观赏类型,湖南湘潭青蒿属于混合类型;而重庆永川青蒿属于混合类型和富青蒿素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更趋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李磊  孙平  冯成强 《中国药房》2010,(43):4105-4107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青海唐古特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境的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偏相关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唐古特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境的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降水和日照对蒽醌类成分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温度是影响唐古特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主要气象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海南黄花蒿最佳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海南省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为规范化种植黄花蒿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不同生长期黄花蒿的叶或叶和花,计算其产量.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8月中旬海南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89%;而产量在9月初达到最大,平均单株产量可达56 g.结论 不同采收期黄花蒿中青蒿素的产量差异明显,海南黄花蒿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花蒿生长发育过程中青蒿素含量的动态变异特性。方法分别在2、3、4、5、7月移栽黄花蒿苗,采集生长发育至各时期的黄花蒿,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2 nm处,对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花蒿下部叶中青蒿素含量明显高于上、中部;黄花蒿上午采收叶中青蒿素含量明显高于下午;在黄花蒿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从营养生长末期到花蕾期,青蒿素含量有递增趋势,开花后青蒿素含量明显下降;黄花蒿生长时间越长,叶中青蒿素的含量越高。结论黄花蒿应该选择在4月以前下种并移栽完成,选择在营养生长末期至花蕾期采收,采收的时间可选择在上午气温较低的晴天。  相似文献   

20.
刘世尧  白志川 《中国药房》2008,19(6):438-440
目的:评价重庆武隆县不同立地条件青蒿样品的质量,为重庆市青蒿药材产业化发展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方法:于青蒿采收期在武隆县青蒿种植基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取样,样品经过烘干、粉碎、微波提取和颜色反应等步骤,通过紫外分光光度(UV-Vis)法在2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溶液回归曲线计算青蒿素含量和评价青蒿品质。结果:青蒿素检测浓度在8~40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1.48%(n=9)。结论:立地条件对青蒿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UV-Vis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青蒿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