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环醇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法测定与双环醇联用前后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血药浓度,以DAS2.0药代动力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双环醇与利福平合用、双环醇与异烟肼合用、双环醇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合用的各时间点中,除异烟肼6h的血药浓度三药合用组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余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值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动学参数AUC(药时曲线下面积)(0-t)、AUC(0-∞)、MRT(体内平均驻留时间)(0-t)、MRT(0-∞)、t1/2x(半衰期)、tmax(达峰时间)、CLx/F(清除率)、Vx/F(表现分布容积)、Cmax(血药峰浓度)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与利福平合用或与异烟肼合用,以及与利福平和异烟肼两药合用,均未见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药动参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大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单次静注利福平30 mg/kg;B组先静注氨溴索15 mg/kg,20 min后再静注利福平30 mg/kg.于利福平给药后于30 min、1、2、4 h四个时间点采集肺组织.利福平给药后11个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利福平浓度.比较两组间的血液及肺组织利福平浓度、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利福平给药后1、2、4 h,B组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35.51±5.33)μg/ml vs.(31.82±4.77)μg/ml、(25.61±4.10)μg/ml vs.(15.21±2.58)μg/ml、(13.62±2.45)μg/ml vs.(6.24±1.18)μg/ml](P<0.01).两组血药浓度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氨溴索与利福平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肺组织利福平浓度;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对利幅平血药浓度及其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5):596-601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单次、多次给药对大鼠体内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为两者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第1组大鼠单次灌胃他克莫司;第2组大鼠每日灌胃他克莫司2次,连续给药1周;第3组大鼠先单次灌胃盐酸小檗碱,5 min后单次灌胃他克莫司;第4组大鼠先每日灌胃他克莫司2次,连续给药1周,第8天时先灌胃盐酸小檗碱5 min后再灌胃他克莫司1次;第5组大鼠每日灌胃盐酸小檗碱2次,每次间隔5 min后相应灌胃他克莫司1次,连续给药8 d。盐酸小檗碱给药剂量均为200 mg/kg,他克莫司给药剂量均为0.945 mg/kg。末次灌胃他克莫司后0、5、15、30 min和1、2、3、4、6、8、12 h,分别从各组大鼠的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约0.3 m L,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全血中他克莫司的浓度,应用DAS2.0软件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与第1组比较,第3组大鼠体内的他克莫司药动学参数AUC_(0-12) h、AUC0-∞和MRT0-12 h显著降低(P<0.05),第4组大鼠体内他克莫司所有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2组比较,第4组大鼠体内他克莫司药动学参数AUC_(0-12) h显著降低、CLz显著升高(P<0.05),第5组大鼠体内他克莫司所有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多次灌胃盐酸小檗碱均对大鼠体内他克莫司的药动学有影响,表现在血药浓度有下降的趋势,需谨慎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合用时注射用双黄连中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及相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尾静脉给药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独给予注射用双黄连及与地塞米松合用后不同时间点的大鼠体内绿原酸血药浓度,并对所得数据用DAS2.0软件进行分析,求出其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静脉给药后,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单用和复合给药时的分布半衰期(t1/2α)、总消除率(Cl)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给药剂量下,单用和合用的血药浓度变化有较大差异;两者合用时,地塞米松对绿原酸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促进大鼠体内绿原酸的消除,从而加速双黄连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与烯丙基氨基格尔德霉素(17-AAG)联合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评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用同一剂量组,两种用药方案分别单次给药,用药方案:伊马替尼40 mg.kg-1,伊马替尼40 mg.kg-1加17-AAG15 mg.kg-1。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用3p87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进行参数比较。结果:大鼠灌胃给药后伊马替尼的药动学规律可用一室模型来描述。伊马替尼单用及伊马替尼与17-AAG联用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Cmax、tmax、AUC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伊马替尼与17-AAG联合应用后其药动学特征发生改变,两组分有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BBR)与卡马西平(CBZ)合用对大鼠体内CBZ及其代谢产物10,11-环氧卡马西平(ECBZ)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CBZ单用组和BBR低、中、高剂量合用组,经灌胃2周BBR后,HPLC法测定大鼠口服CBZ后CBZ及ECBZ的血药浓度,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CBZ单用组相比,BBR合用组的CBZ与ECBZ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内研究表明合用BBR对大鼠口服CBZ的药动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两种五味子制剂五酯胶囊和双环醇对大鼠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对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55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10只,FK506单独给药组,FK506+五酯胶囊联合给药组,FK506+双环醇联合给药组,每组各15只。分别以FK506 1mg/kg,五酯胶囊11.25mg/kg,双环醇200mg/kg,每日1次连续灌药21d,给药后第7、14、21天禁食8h后采血检测FK506浓度和肝功能,处死大鼠取肝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未加五味子制剂的FK506单药组血药浓度上升缓慢,加用五酯胶囊组和双环醇组均具有提高FK506血药浓度的作用。五酯胶囊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上升比较快,与对照组相比给药7d差异即出现统计学意义(F=11.043,P=0.002),14d(F=98.167,P=0.000)和21d(F=57.457,P=0.000),差异更加显著。但双环醇组与五酯胶囊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环醇保肝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给药7d后ALT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83,P=0.001),给药14d(F=11.58,P=0.002)和21d(F=22.27,P=0.000)差异更加显著。五酯胶囊组降低ALT的作用弱起效慢,7、14、21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双环醇组能使白蛋白(ALB)保持在较高水平,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K506对肝细胞的损伤发生在用药早期,在组织学表现为肝细胞水肿、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五酯胶囊和大剂量双环醇均具有提高大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作用,并且起效较快;FK506对肝细胞损伤发生在用药早期,双环醇具有预防FK506所致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1stOpt软件计算大鼠静脉注射梓醇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选取文献大鼠静脉注射梓醇的药动学试验数据,利用1stOpt方法求算静脉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并与文献应用Matlab和3P97方法求算静脉给药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求得的药动学参数接近,3种方法拟合静脉注射梓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残差平方和相差不足1%。结论:3种方法得到的拟合公式差异微小,尤以1stOpt算法为优。  相似文献   

9.
甘草提取物对大鼠体内环孢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连续给药7 d对环孢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甘草实验组,甘草实验组予甘草提取物(0.5 g/kg,1次/d)连续给药7 d,第8天晨两组均予环孢素灌胃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的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环孢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 h、AUC0-∞、平均滞留时间(MRT)、药物清除率(CL/F)、表观分布面积(V/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连续给药7 d后不影响环孢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自动采样技术和传统采样方法对梓醇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采样方法对梓醇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ig给予大鼠100mg/kg梓醇供试品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自动采样技术与传统手动采样方法收集大鼠血样,经LC-MS/MS方法分析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应用DAS2.0计算程序、非隔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两种方法所得的药动学参数进行评价。结果大鼠ig给予梓醇供试品100mg/kg后,两组试验的血药浓度数据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两条平均药-时曲线趋势接近,达峰时间分别为1.5、1.0h,Cmax相差10%左右,计算所得各药动学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各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收集的血样分析计算所得的梓醇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格列美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对照组单独灌胃100mg·kg-1的格列美脲混悬液,联合用药组静脉注射8mL·kg-1黄芪注射液5min后灌胃100mg·kg-1的格列美脲混悬液。不同时间点于股动脉采集血样,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美脲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t1/2β、AUC分别为(44.58±2.97)h、(10.91±2.67)mg·h·L-1,联合用药组t1/2β、AUC分别为(65.67±5.37)h、(15.14±4.35)mg·h·L-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格列美脲的药动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恒  陈礼明 《安徽医药》2014,(8):1420-142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1)及葛根素和小檗碱混合物(100 mg·kg^-1+50 mg·kg^-1、100 mg·kg^-1+10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葛根素的浓度,DAS ver1.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10-1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合用小檗碱前后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4±0.05)、(0.59±0.03)、(0.67±0.02)、(0.73±0.03)mg·L^-1;AUC0-∞分别为(4.90±2.91)、(4.63±2.11)、(3.42±2.44)、(6.18±2.57)mg·L^-1·h^-1;CL分别为(26.92±16.24)、(25.94±13.36)、(44.58±30.36)、(18.82±8.47)L·h-1·kg^-1。结论高剂量小檗碱可提高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积雪草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葫芦素B为内标,甲醇为血浆蛋白沉淀剂,水-乙腈(24∶76)为流动相,测定一次性给大鼠尾静脉注射积雪草苷(42或126mg·kg-1)后SD大鼠血浆中积雪草苷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积雪草苷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2个剂量组的t1/2α分别为1.89和1.73min,t1/2β分别为27.08和26.81min,K21分别为0.24和0.20min,K10分别为0.039和0.031min,K12分别为0.11和0.13min,AUC分别为1442.11和5749.78mg·min·L-1,CL分别为0.029和0.022mL·g-1·min-1,MRT分别为39.08和38.70min。结论:积雪草苷在SD大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较快,呈一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醋酸地塞米松对替硝唑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一组灌胃给予替硝唑,另一组灌胃给予醋酸地塞米松,连续5d,于第6天合并给药替硝唑与醋酸地塞米松,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血浆中替硝唑的浓度,用DAS软件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独给予替硝唑组和联合给药组的替硝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7.08±2.98)和(23.69±3.45)mg·L^-1,t1/2:(2.16±0.76)h和(1.95±0.31)h,AUC0-24h(138.04±5.84)和(119.90±11.46)mg·h·L^-1。两组间AUC及CL/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地塞米松对替硝唑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生索阿奇霉素对大鼠灌服华法林的药效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药动学指标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单用华法林组(A组)和华法林+阿奇霉素合用组(B组),每组大鼠灌胃给予华法林0.2mg·kg^-1,每日1次,连续613,其中B组大鼠在第6日最后1次灌胃给予华法林后立即腹腔注射阿奇霉素80mg·kg^-1,且开始计时,分别于0.25、0.5、1.5、2.5、3.5、5、7、10、13小时采血,测定PT,计算INR。并建立HPLC法,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从5小时开始,B组大鼠的胛值较A组显著增大(P〈0.05),INR值最高可达7.5;B组大鼠的华法林药动学参数咒。较A组显著延长(P〈0.01),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大鼠的INR-C曲线都呈逆时针走向,且B组的逆时针效应更甚。结论:阿奇霉素与华法林合用可发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相互作用,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用药者的出血风险,故临床上两药合用时应密切监测用药者的INR值,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宋益民  范鸣浩  张丽  张学成 《中国药房》2010,(13):1162-116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检测大鼠灌胃巯甲丙脯酸生物黏附型缓释胶囊(CBSRCs)后巯甲丙脯酸(Cap)的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组,分别单剂量灌胃CBSRCs和巯甲丙脯酸普通片(COT)各5mg·kg-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并用t检验比较数据。结果:Cap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2.5~800μg·L-1(r=0.9987),最低检测限12.5μg·L-1,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8.60%。灌服CBSRCs和COT后tmax分别为(3.12±0.67)、(1.53±0.27)h,Cmax(722.97±133.68)、(1114.47±208.36)μg·L-1,t1/2α(1.88±0.38)、(1.15±0.21)h,t1/2β(3.76±0.75)、(2.87±0.59)h,CL(2.87±0.51)、(3.43±0.67)L·h-1,Vd(10.98±1.90)、(13.21±2.57)L,AUC0~t(4856.03±835.46)、(4616.29±915.49)μg·h·L-1,MRT(5.53±1.03)、(3.71±0.66)h,各参数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测定Cap浓度的方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与普通制剂比较,CBSRCs具有缓释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对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十二指肠给予兰索拉唑(8 mg·kg-1)+生理盐水、兰索拉唑(8 mg·kg-1)+酮康唑(5 mg·kg-1)、兰索拉唑(8 mg·kg-1)+反苯环丙胺(5 mg·kg-1)、兰索拉唑(8 mg·kg-1)+克拉霉素(8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LC-MS/MS法测定药物浓度。通过对兰索拉唑及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血药浓度的测定,计算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以5-羟基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砜与兰索拉唑AUC0→4h的比值分别作为原药经CYP2C19和CYP3A4代谢程度的指标,研究克拉霉素对兰索拉唑代谢的影响。结果克拉霉素显著增加兰索拉唑的AUC0→4h、MRT和t1/2,显著降低其CLz。克拉霉素显著降低兰索拉唑砜与兰索拉唑AUC0→4h的比值,从0.63±0.17降至0.15±0.09(P<0.05),兰索拉唑砜的ρmax显著降低,MRT和t1/2显著延长。克拉霉素对5-羟基兰索拉唑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克拉霉素在大鼠体内对兰索拉唑CYP3A4主导的磺化代谢抑制作用明显,可明显增加兰索拉唑的生物利用度,对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苄丝肼对左旋多巴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7只):左旋多巴合并苄丝肼组,大鼠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mg·kg^-1和苄丝肼12mg·kg^-1;单用左旋多巴组,大鼠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mg·kg^-1;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脑微透析活体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给药后6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左旋多巴在血浆及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单用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t1/2、tmax、ρmax和AUC0→∞分别为(21.55±13.74)min、(46.82±27.49)min、(9.283±2.130)μg·L^-1、(2762±1257)μg·L^-1;左旋多巴合用苄丝肼组纹状体细胞外液t1/2、tmax、ρmax和AUC0→∞分别为(83.50±10.24)min、(49.97±11.72)min、(119.62±81.12)μg·L^-1、(18431±9115)μg·L^-1。其中,除tmax外,单用左旋多巴组t1/2、ρmax和AUC0→∞均显著小于左旋多巴合用苄丝肼组(P〈0.01)。结论苄丝肼可显著提高左旋多巴进入纹状体药量。  相似文献   

19.
党宏万  魏世杰  夏艳萍 《中国药房》2011,(41):3859-3861
目的:研究比阿培南对丙戊酸钠在大鼠红细胞内、外分布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戊酸钠50mg·kg-1)和实验组(比阿培南15mg·kg-1+丙戊酸钠50mg·kg-1),每组6只,禁食12h,麻醉固定后分别在股静脉和动脉行套管插入术,经股静脉给予相应药物,给药前注射肝素,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考察给药后180min内各组大鼠血浆和全血中丙戊酸钠的浓度,并用非房室模型法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全血中丙戊酸钠浓度无明显变化,血浆中浓度有所降低,由此推算试验组大鼠红细胞内的丙戊酸钠浓度有所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中丙戊酸钠的AUC0~3h分别为(134.89±18.88)、(189.35±34.76)μg.h.mL-1,t1/2分别为(0.95±0.04)、(1.13±0.16)h,2组间AUC0~3h和t1/2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比阿培南能够明显增加丙戊酸钠在大鼠红细胞内的分布,同时降低大鼠血浆中丙戊酸钠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卵巢切除组(OVX)、17β-雌二醇组(ERT,0.1mg·kg^-1·d^-1)。低、中、高剂量白藜芦醇组(RL、RM、RH,每天分别给予10、20、40mg/kg白藜芦醇)。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股骨骨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性能:弹性模量(ELASTIC)、刚度(STIFFNESS)、最大应力(M-STRESS)最大承载力(M-LOR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股骨OPG、RANKL的表达。结果: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能上调股骨OPG表达(P〈0.05)。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下调RANKL的表达,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体内可上调骨组织中OPG的表达,下调RANKL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