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血管化髂骨与下颌骨的结合情况。方法  18例患者用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 术后 6个月 X线显示 :髂骨与下颌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2例缺损范围较大者 ,X线骨界面边缘有不规则的骨吸收。结论 非血管化髂骨能够与下颌骨缺损的骨面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但大范围的下颌骨缺损不宜用此法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2.
崔江涛  彭诚  李小为  董华 《天津医药》2011,39(12):1147-1149,1195
目的:评价种植体骨界面对非血管化下颌骨植骨后即刻种植的骨结合效果。方法:选择12~15个月的健康本地杂种犬6只,全身麻醉后将其一侧下颌骨作为实验侧切开后矩形截骨,移植游离髂骨置于下颌骨缺损区,在植骨区植入种植体3枚。对照侧同样位置上植入3枚种植体。所有动物于12周时接受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后处死,并采用带种植体硬组织磨片对18枚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和骨结合率进行分析。结果:12周时所有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均愈合良好;两侧种植体骨结合界面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CT值、骨结合率和周围骨面积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血管化下颌骨植骨后即刻种植的骨结合效果较好,SPECT/CT融合显像和带种植体硬组织磨片技术在分析种植成功率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下颌骨缺损患者69例。41例患者行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7例患者行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9例患者行病变骨切除后煮沸再植治疗,12例患者行单纯重建钛板修复进行治疗。观察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采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病变骨切除后煮沸再植治疗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重建钛板治疗患者(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最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 ,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消除患者的术后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化与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治疗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选择47例使用血管化髂骨移植患者与对照组48例使用非血管化髂骨移植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骨坏死和感染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P〈0.05)。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治疗下颌骨缺损因并发症少及伤口愈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马玉涛 《安徽医药》2014,18(1):103-106
目的 探讨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0例下颌骨节段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血管化组)15例以及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非血管化组)15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1、2、4个月应用显微CT观察患者骨质骨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非血管化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血管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化组Ⅰ期愈合率为53.33%、Ⅱ期愈合率为40.00%,非血管化组Ⅰ期愈合率为46.67%、Ⅱ期愈合率为40.00%,两组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管化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管化组术后植骨吸收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化组术后1个月、2个月TV/BV、Tb.Th、Tb.Sp、Tb.N等指标优于非血管化组(P〈0.05),而术后4个月,非血管化TV/BV、Tb.Th、Tb.Sp、Tb.N等指标与血管化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患者的创伤少、修复效果理想、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及移植骨吸收,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对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传统的自体骨移植需经爬行置换的组织学修复过程。自1979年Taylor首次应用吻合旋髂深血管游离髂骨移植取得成功后,为下颌骨修复重建开辟了新途径。使以往复杂的植骨愈合机制转变为单一骨折过程。我院1987—02采用吻合旋髂深血管游离肌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一例,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崔某,女,34岁,病人因右下颌骨肿物在某院按“颌骨囊肿”手术,术后0.5a复发再次来我院治疗。入院后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颌面外科检查见右下颌骨明显外突膨隆,两侧明显不对称。右颌下皮肤有手术切口瘢痕。口内7-3牙齿Ⅰ°—Ⅱ°松动,磨牙后垫区软组织溃烂,相当于8  相似文献   

7.
由于显微外科的发展使传统的自体骨移植术得到改进,近年来吻合动脉及其伴行静脉游离植骨手术已不断报告。我科在1983年曾进行游离髂骨复合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3例,1例移植骨坏死,2例成功。2例中1例仅吻合动脉亦成活。现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见表二、手术经过于术前1个月拔除预定截骨处之牙齿,为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人员分三组进行。第一组游离血管,切除下颌病变,待移植骨取下后,用钢丝固定下颌骨断端。第二组取髂骨游离血管肌肉复合组织瓣,例1取对侧髂骨,骨断面朝口内。例2及例3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髂骨移植同期种植行下颌骨节段缺损功能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肿瘤切除和外伤致下颌骨节段缺损的病人。通过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建立下颌骨连续性,同期植入牙种植体行功能重建。结果 移植的骨块成活,植入的种植体可以实现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外形。结论 骨移植同期种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在恢复外形的同时可早期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游离髂骨联合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背侧骨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7例手指背侧骨皮缺损的患者,手术方案为:3例污染较轻者经急诊清创后Ⅰ期给予修复,4例感染者Ⅰ期彻底清除病灶,控制感染后,Ⅱ期行游离髂骨植骨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手指于功能位,腹股沟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34周断蒂,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植骨愈合时间为8周3例,9周4例,平均8.5周;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随访104周断蒂,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植骨愈合时间为8周3例,9周4例,平均8.5周;术后3个月复查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随访10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髂骨塑形良好,未出现骨髓炎、骨不愈合等情况。结论游离髂骨联合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指骨皮缺损是一种理想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自体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7年4月以来,应用自体游离肋骨、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21例;选用髂骨18例;肋骨3例;按缺损区设计切取一定长度和形状自体游离肋骨或髂骨.植入下颌骨缺损区微型钛板固定。结果 修复下颌骨缺损21例,经3个月~5.5年随访,18例一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1例部分骨坏死。结论 自体游离肋骨和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体缺损,其相容性好无排异反应。手术简便无需吻合血管,曲度和形状符合下颌骨体及升支外形要求,效果稳定,目前仍是恢复下颌骨连续性和面部外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政权  李治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3-1454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例足部皮肤缺损患者切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8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皮瓣外观、功能较好,皮瓣供区组织损伤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创面对供区破坏小,受损区重建满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情况下修复肢体软组织伴大段骨组织缺损.方法 回顾分析3例行局部带蒂转移皮瓣结合外固定支架(Ilizarov技术)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肢体外形、功能及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转移皮瓣3例均成活,骨延长后断端骨性愈合,延长骨段矿化良好,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与传统的游离皮瓣结合转移骨瓣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带蒂转移皮瓣结合Ilizarov技术的术式难度及创伤较小,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局部创面修复后,移植皮瓣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感觉存在;延长骨质矿化良好,新生骨质强度良好,可承重;病人对手术方式可以接受,肢体功能恢复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栅栏取骨与大块取骨两种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该院行各种手术需取自体髂骨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栅栏取骨组和大块取骨组,比较两组患者供骨区顽固疼痛、麻木、感染、髂骨凹陷、髂骨骨折、局部血肿、取骨区疝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麻木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而髂骨凹陷、髂骨骨折、供骨区顽固疼痛、局部血肿、取骨区疝、感染等并发症,栅栏取骨组明显低于大块取骨组.结论 栅栏取骨通过重建髂骨三皮质取骨区的骨缺损,术后并发症少,较大块取骨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足底、足背、踝部皮肤缺损9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2例,恶性黑素瘤导致皮肤溃疡创面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6cm×12cm。结果8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合并足底皮肤缺损创面因清创范围不足足底皮肤术后继续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宗原  王陶  王军  唐诗添  石波  杨衡  张定伟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53-354, 35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髂骨植骨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CP结合髂骨植骨治疗尺骨骨折术后不愈合21例,拆除原固定装置,清除骨折端纤维瘢痕组织、硬化骨和坏死骨,取髂骨植骨,以7~8孔LCP固定骨折端,术后给予旋后15°~20°石膏固定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植骨外固定和灌洗修复下肢火器伤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7例下肢火器伤长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早期彻底清创,一期自体髂骨瓣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给予持续灌洗、抗生素治疗。结果:16例术后随访7-24个月,6-8周有骨痂形成,植骨与宿主骨愈合时间平均8个月,无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外固定架在四肢长骨火器性损伤骨缺损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辅以自体髂骨植骨和术后持续灌洗可以一期修复伤口污染轻、软组织缺损少的火器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