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亮  王庆周  焦洪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385-385,387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因,发病仅次于Alzheimer病(AD),由于VD可与AD并存,从而加重AD的病情,由于血管性痴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VD可能较之AD更有研究价值,本文就近5年来收治的VD患者46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寻找VD的危险因素,提高对VD的认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孟虹媛 《医学争鸣》2009,(24):3177-3177
0引言血管性痴呆(V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痴呆中占10%-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2006旬1/2009旬6,我科采用尼麦角林治疗VD患者110例,并与吡拉西坦治疗的110例疗效进行了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科技的进步和蓬勃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到来了.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随之而来.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致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欧美,VD患者占痴呆总患者的10%~20%;VD在亚洲的发生率较高,在日本VD患者大约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50%,这主要与卒中高发率有关[1].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AD合并VD占10%~20%[2].VD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VD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深入研究VD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本文尝试对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管性痴呆打下基础, 防止误诊、漏诊,为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血管性痴呆(VD)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导致的动脉壁玻璃样变、动脉粥样硬化、多点、多灶的脑梗死及广泛的脱髓鞘性改变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是引起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临床积极治疗此类疾病,可明显降低其发病率,减轻病情。结论血管性痴呆为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病因;预防VD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可有效降低因VD造成的患病率、致残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蕲春县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蕲春县8个村民委员会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作为样本人群,采用二阶段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1901名共发现痴呆患者71例,其中AD患者58例,VD患者8例,其他类型痴呆5例。60岁以上人群痴呆及AD、VD的患病率分别为3.73%,3.05%和0.42%。结论:蕲春县痴呆患病率水平接近全国城市人群平均水平,AD是痴呆患病的主要类型,女性、高龄、低教育程度、体力劳动、单身的老年人群是痴呆患病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人痴呆的病种分类,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108例老年人(60岁以上)痴呆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神经心理、MRI检查,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108例老年人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5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40例,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18例;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和MD组中分别为45例和8例;神经系统局灶征在AD组中无,VD和MD组分别为48例和5例;影像学变化VD组多发性脑梗死45例,AD组全部有脑萎缩,MD组全部有脑萎缩和腔隙性脑梗死;3种痴呆均存在记忆力障碍.结论:①老年人痴呆以VD最多见,AD次之;②老年人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变化;③老年人痴呆的诊断要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再根据VD、AD、MD的标准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Alzheimer氏病和脑血管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氏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退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综合征。本病起病缓慢,病因不明。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中,AD和脑血管性痴呆(VD)最为常见。国外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4%—6%,随年龄增高患病率也增高。国内1989年北京城区65岁以上人群中,中重度痴呆的患病率为1.8%。为了探讨海南省AD和VD流行病学情况,2002年5月—10月,选择海口市、儋州市和三亚市60岁以上人群进行AD和VD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Alzheimer病(AD)的第二位常见痴呆。随着人口老龄化,VD患者也逐渐增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VD预后较好,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我院近10年来收治老年VD患者41例,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患病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临床,脑电地形图(BEAM)和脑诱发电位(ERP)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9例AD患者,14例VD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特点及脑诱发电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所有患者均为轻中度痴呆患者,结果:AD起病缓慢;VD多数发病较急,AD的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AD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VD则受累较少,AD和VD患者BEAM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成比较,两组患者ERP改变相似,但前者多受影响而后者受累较少,结果:根据AD和VD不同的临床、脑电地形图特点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诱发电位的特点对二者的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痴呆综合征。目前VD的防治尚无理想药物和方法,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建立一种脑缺血所致VD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VD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及对于临床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早期预防都有重要的意义。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D)泛指由各类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综合征,在老年人所患痴呆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阿茨海默病(AD)。国内外研究均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痴呆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80岁以上老人痴呆患病率可高达2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终末期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住院死亡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病例共87例。分析其晚期合并症及死亡原因。结果:AD组VD组的死亡原因主要均为感染和全身衰竭;VD组的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于AD组。结论:感染和全身衰竭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死亡原因;吞咽障碍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感染和吞咽障碍的护理是老年期痴呆患者终末期的主要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终末期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998年4月至2005年10月间住院死亡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病例共87例。分析其晚期合并症及死亡原因。结果:AD组VD组的死亡原因主要均为感染和全身衰竭;VD组的吞咽障碍发生率高于AD组。结论:感染和全身衰竭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死亡原因;吞咽障碍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感染和吞咽障碍的护理是老年期痴呆患者终末期的主要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秀珍  卫惠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85-2486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四型:I型,阿耳茨海默氏病(简称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痴呆综合征。起病缓慢,病程呈进行性痴呆。60岁以后发病率增高,约占痴呆患者的50%60%,女性多发;Ⅱ型,血管性痴呆(简称VD),多数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发病相对迅速,病程呈阶梯样发展。一般在50岁60岁时发病,近年来更趋于中年化,以男性多见。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国VD发病率较高;Ⅲ型,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 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 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血管性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各30 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血管性痴呆(VD)组患者与阿尔茨海默(AD)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状态进行分析对比.结果:VD 组患者的语言、记忆力及注意力明显高于AD 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 组患者行为紊乱、攻击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AD 组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AD 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临床特点各有不同,为临床诊断率,及早开展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他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对于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血管性痴呆成为痴呆患者中人数最高的群体。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综合征~([1])。VD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对VD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阻止病情发展.无疑对控制VD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脑脊液标志物被认为是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最大候选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脑脊液标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VD)由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成为威胁高龄人群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在VD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探讨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将为血管性痴呆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笔者结合长期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