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颅脑外伤致伤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进行智商测定的259例颅脑外伤意识恢复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致伤原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颅脑外伤致伤因素以交通意外伤为主,占80.7%;伤后6个月智力水平恢复依次为轻度低下(39.38%)、中度低下(31.28%)及临界状态(22.39%)。结论伤后促醒与意识恢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利于伤者的智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肺水肿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水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引起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预防和及早发现肺水肿的先兆是护理的重要内容。我科1992年1月~1995年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2例,并发肺水肿9例.治愈7例.死亡2例.现将引起肺水肿的原因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9~67岁.其中60岁以上3例,合并有肺部创伤者3例.肺部感染4例.贫血2例。72h内发生2例.伤后3~10天内发生7例。2原因分析2.1神经源性肺水肿此类肺水肿是继发于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发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其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53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低钠血症发生情况,将未并发低钠血症的13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并发低钠血症的15例患者分为病例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程度、颅底骨折、损伤位置、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穿透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3~8分、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CS评分3~8分、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为颅脑外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应提高对上述指标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改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低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香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1,7(8)
颅脑外伤后继发尿崩症发生率较低,文献报道为4.7‰[1],本科自1995~1999年共发生1例,发生率为4.5‰,与文献报道相似.颅脑外伤后出现尿频、烦渴、多饮,每日尿量超过4 000 ml,尿比重低于1.006,可确诊为尿崩症[1].尿崩症的发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或死亡.护理上通过严密记录24 h出人量,正确及时采集标本,对该症的诊断、治疗、疾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腹泻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16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胃肠营养支持时并发腹泻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认为:19)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腹泻最主要的原因。使用不当,肠道不需受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其常见原因。(2)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细致的护理及预防腹泻发生的关键;积极病因,及时处理将有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6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胃肠营养支持(EN)时并发腹泻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认为:(1)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腹泻最主要的原因;使用不当、肠道不耐受和低白蛋白血症是其常见原因。(2)合理使用抗生素、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腹泻发生的关键;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处理将有利于EN的开展,保证营养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后继发尿崩症发生率较低 ,文献报道为4.7‰[1] ,本科自 1995~ 1999年共发生 1例 ,发生率为 4.5‰ ,与文献报道相似。颅脑外伤后出现尿频、烦渴、多饮 ,每日尿量超过 40 0 0ml,尿比重低于 1.0 0 6 ,可确诊为尿崩症[1] 。尿崩症的发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加重病情或死亡。护理上通过严密记录 2 4h出入量 ,正确及时采集标本 ,对该症的诊断、治疗、疾病康复具有重大意义。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 4岁 ,平均年龄47.3岁。弥漫性脑挫伤 4例 ,急性硬膜下血肿 9例 ,开放性颅脑外伤 1例。GLS评分 :3~… 相似文献
8.
分析4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躁动原因,早期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改善监护室环境,做好约束患者的管路、皮肤和心理护理,对减少急性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17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分析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合并胸肺部损伤、呼吸道阻塞、误吸、自身因素、免疫力下降等。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气道湿化、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误吸、治疗基础疾病、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等。 相似文献
10.
颅脑外伤后发生的精神障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心因性精神障碍,多见于家族中有精神病史者或病人本身即具有易发素质,在外伤前或多或少存在或潜在精神的因素;另一类是器质性精神障碍,多见于大脑额叶受伤,也可见于大脑颞叶及脑室旁组织受伤.随着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做好此类病人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已成为精神科很多学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1,2].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3].颅脑外伤后24~48 h,患者通常都会出现头痛,不仅仅引起患者不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2009年10月以来,我们对10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头痛进行了因素分析,并给予规范化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78例因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迅速接诊、快速准确地判断伤情、及时施行抢救护理、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时向院内创伤急救组反馈、快速完善必要检查等.结果 178例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148例、治愈率83.15%,8例入院前死亡、病死率4.49%,22例入院后死亡、病死率12.36%.结论 及时准确的判断是降低颅脑外伤病死率的首要条件,完善的指挥系统、正确的抢救措施,院内外科室间联络畅通是抢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后遗症处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在120例重度颅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对60例实施专职心理护理,另60例不采取特殊心理护理,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及后遗症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崔占美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9):1807-1808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等,因此要求护士在护理上要细心、周到、全面,配合医生使每一位患者都得到最佳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边巴潘多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7):26-26
本文是总结15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着重强调生命体征,体位改变,功能锻炼,以及加强呼吸道及引流管的管理及观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一、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 (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器官逐渐趋向退行性变化,生理功能随之表现出低下和不全,老年脑组织的萎缩虽然相对增加了颅内的空间容积,而其本身对承受外力压迫的代偿能力却相对降低,加之脑组织能量的储备极为有限,因而外伤后颅内血肿的压迫超过其所承受的限度时,则病情往往 相似文献
19.
20.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多有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并伴有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是保持气道通畅的有效方法,而有效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但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一直是困扰临床护理的一个问题。2008年1~12月,我科共收治24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道湿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