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胸腹联合伤5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5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32例,闭合性损伤21例。结果5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腹手术34例,经胸手术12例,剖腹同时剖胸4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治愈48例;死亡5例,3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提高胸腹联合伤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治疗原则为先处理威胁生命伤,多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部脏器损伤,特别注意避免漏诊膈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7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5例,开放伤2例,均合并血和(或)气胸,合并休克12例。结果:均急诊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9例,经胸手术5例,先剖腹后剖胸3例。17例中治愈15例、死亡2例,术后住院2~38天,平均23.5天,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4例、切口感染3例、ARDS2例,1例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胸腹联合伤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同时急诊手术治疗,纠正胸伤后生理紊乱,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伤(combined thoracoabdominal injury,CTI)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总结该院2007年7月~2012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69例,年龄16~71岁,平均37岁.其中,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38例.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气胸,其中21例合并休克.结果 经胸手术42例,剖腹手术17例,剖胸+剖腹7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31.17±9.35).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 胸腹联合伤死亡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手术入路应视具体伤情而定;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胸腹联合伤4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的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42例胸腹联合伤,其中车祸伤15例,刀刺伤11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3例,枪击伤3例,击打伤2例,医源性穿刺伤1例。形成创伤性膈疝18例。合并有血、气胸者32例,休克16例,创伤性湿肺12例。术前确诊33例,误诊9例,误诊率21.4%。4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经左胸切口21例,经右胸切口5例,经双侧胸切口3例,经腹、胸分别切口5例,经腹部切口4例,经胸腹联合切口2例。结果 治愈3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1.9%。失血性休克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复杂严重,易误诊,死亡率高,临床应根据病史、体检、X线检查及穿刺引流等做出综合判断,对确诊及高度可疑病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涂奔 《大家健康》2014,(1):209-210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措施,为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术前确诊34例(42.5%),其余患者术中探查确诊。所有患者经积极外科治疗后痊愈73例(91.25%),死亡6例(7.5%)。合并休克25例,其中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压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C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韩玉龙 《中原医刊》2009,(10):45-46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损伤类别及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剖胸加剖腹手术10例,胸腔闭式引流加剖腹手术20例,治愈27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本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4例,创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结论胸腹联合伤伤情复杂、危重,最常见的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早期手术和恰当地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危重胸腹联合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有东  胡明  何零  谢德东 《四川医学》2007,28(4):412-413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80年至2006年收治41例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资料,钝挫伤5例,锐器伤29例,枪弹及火器伤7例,其中手术证实右侧隔肌损伤12例,左侧隔肌损伤24例,心包膈区损伤5例,41例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术前确诊20例,经胸手术治疗24例,其中右侧胸7例,经腹手术7例,胸腹联合切口6例,经腹、胸两切口4例。结果全组死亡3例。结论胸腹联合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损伤,伤情复杂。诊断应根据受伤机制和出血量判断,特别警惕隔肌损伤,治疗原则为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内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伤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2例经术中联合胸(腹)腔镜探查手术的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治愈20例,死亡2例,无误诊漏诊,经胸(腹)腔镜探查、手术而未作进一步开腹、开胸或扩大手术4例.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合理应用胸(腹)腔镜探查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胸腹联合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79例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切口感染16例,切口裂开4例,肺部感染21例,肠粘连18例,脑疝5例,应激性溃疡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治愈60例(75.9%),死亡19例。死亡者均为3处以上的多脏器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ARDS、失血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损伤器官越多,预后越差。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水平等均为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46例胸腹联合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以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4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17例,闭合性损伤29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38例(82.60%),死亡8例(17.40%),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包裹积液(4例),膈下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诊伤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科伤害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2002年6月在急诊科就医的患者进行伤害现况调查,对急性损伤仅做抽样调查。结果调查伤害病例共1798例(急性损伤1494例,中毒304例)。80.14%为意外伤害,男女比为2.34:1,15~34岁占68.02%。前三位伤害种类依次为意外的机械性损伤、运输事故和中毒;前三位伤害的职业依次为工人(生产运输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业和学生。进一步分析了机械性等损伤和304例中毒的特点。结论建立以医院急诊科为基础的伤害监测,有其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性损伤的准确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0年来收治的31例小儿腹部及颅脑复合伤患儿的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其中治愈27例,伤残2例。结论;对就诊患儿应早期诊断有无复合伤,优先处理致合伤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级。系统传统的三级颅脑损伤中的第Ⅲ级再细分为Ⅲ_1、Ⅲ_2和Ⅲ_3型。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临床认识和处理急性颅脑损伤,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病理损害具有一致性的关系。本文指出颅脑损伤的中心问题是脑的损伤,而脑的损伤中又以脑干及脑干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最为重要;由此,本文的分级也是以此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5.
某型榴弹爆炸时绵羊的颅脑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榴弹对颅脑的致伤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引爆离地面7m高的榴弹,将36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6-48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颅脑破片伤的发生率为破片伤动物的32%,伤后速发死亡率为75%,伤后6h时达100%。颅脑贯通伤和盲管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25%,伤道污染严重。50%的动物头颅缺失,颅底粉碎性崩折的动物占50%。脑表现出血广泛,最远可波及延髓,镜下在距伤道4cm处也可见出血、水肿、小血管破裂和神经元变性。颅脑爆炸伤可合并各部位的破片伤,其中以腹部和四肢最多,均为62.5%,其次是胸部合并伤,为50%。全部颅脑爆炸伤动物均合并有中度以下的肺脏冲击伤。结论:爆炸榴弹对颅脑的毁损性大,损伤范围广,颅骨缺损多,颅底易骨折,伤道污染重,合并伤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37例患者分别或同时行颅内血肿及胸,腹腔探查术及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并以脑灌注压(CPP=77mmHg)为标准行降颅内压治疗。结果 24例痊愈,4例轻残,2例重残,7例死亡。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性损伤应迅速而准确地做出诊断,不失时机地分别或同时行脑,胸腹腔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维持有效的血循环量降低颅内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部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19例,颅脑手术治疗3例,实施剖腹及开颅手术1例。死亡11例。结论及早明确诊断-进行诊断性腹穿,明确休克原因,早期综合性的抢救治疗,注意手术指征,可提高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动物致伤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动物致伤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2年南山区伤害监测信息系统,利用全国统一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由经过培训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动物致伤在南山区伤害构成中排在第2位,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发病时间以第三季度最高,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在上肢和下肢。结论南山区动物致伤发病形势严峻,应及时开展有关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腹膜后损伤致十二指肠、胰腺、肾脏损伤诊断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66例腹膜后损伤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组66例,手术治疗54例,治愈58例,死亡8例;结论腹膜后损伤脏器损伤术前诊断率低,均形成腹膜后血肿,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术中检查诊断并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0.
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此,建立和完善肝损伤动物模型,对各种肝脏疾病治疗药物的筛选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将近年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相关进展作以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