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基本治愈10例(29.41%),显效17例(50%),有效4例(11.76%),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基本治愈4例(11.76%),显效13例(38.24%),有效6例(17.65%),总有效率67.6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颅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明确等特点,值得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40例患者。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的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比较,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均明显少于开颅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ESS和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的NIESS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BI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上消化道出血、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开颅组患者的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明显低于开颅组患者的1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利于早期清除血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伴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2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伴脑疝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肿微创穿刺术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伴脑疝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0月~2001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底核或脑叶出血量为30—60ml)60例。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甲组)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乙组),每组各30例,均在CT定位下行血肿清除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前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辅助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重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156例重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确诊后,在床边快速进行早期辅助血肿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加常规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102例重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确诊后,行常规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并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辅助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具有创伤少、简便、快速的特点,能够改善重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7月—2010年7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及术中处理。结果对52例患者均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其中44例成活,4例死亡,术后放弃治疗4例。出院时效果良好率为6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费用低,疗效确切,手术过程相对于外科开颅简单,风险低,值得推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刘德  杨庆岩  谷席娟 《山东医药》2010,50(23):100-101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观察两组病死率、血肿清除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1例(2.6%)、对照组死亡2例(5.1%),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0%者36例(36/39)、〈80%者2例(2/39),对照组分别为28例(28/39)、〈80%者2例(9/39),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ADL恢复情况略差于对照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各有优势,前者可获得较佳的血肿清除率,后者 ADL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9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6±15.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7 ± 29.8) min,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4.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7.9%,P<0.05.术后72 h复查头颅CT,观察组再出血3例,对照组4例.随访2 a,观察组死亡5例,对照组7例.GCS观察组为(4.7±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6)分,P<0.05.结论 早期内镜辅助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手术时机及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即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证实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126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微创组)65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61例,两组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损伤及术后神经功能缺损、住院费用等方面。结果微创组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及各阶段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开颅组,且住院费用低。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损伤小、费用低、神经功能恢复快、不留颅骨缺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 52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6例,分别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死亡率。结果手术治疗21 d后,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开颅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逐渐减少(P0.05),微创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同期开颅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类型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6例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27例,22例血肿清除满意,5例血肿部分残留,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痊愈15例,基本恢复正常8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9例,均恢复良好。结论重视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监护,动态复查头颅CT,根据不同的血肿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血肿(EDH)是位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其中以急性、亚急性常见.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最近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其可以对EDH扩大前("预防性治疗")、已经形成巨大血肿后("干预性治疗")以及EDH手术后复发("补救性治疗")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作者对EDH的发病机制及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使更多医师和患者了解血管内栓塞治疗EDH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儿童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9例硬膜外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患儿的一般特征、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结果。结果所有患儿无重要脏器损伤。CT或MRI检查提示脑挫裂伤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行手术治疗的28例患儿,26例(92.8%)治疗效果优,2例(7.2%)良。1例患儿于入院过程中死亡。结论对于硬膜外血肿患儿,有手术指征时应毫不犹豫地行手术治疗,其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态导航技术在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可视化硬通道手术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其中26例采用多模态导航技术(多模态导航组),29例采用CT导航技术(CT导航组),其余20例采用术中超声技术(术中超声组)。观察对比3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评价其疗效及预后。 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多模态导航组在血肿清除率方面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短期预后随访中,多模态导航组优于其余2组,但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模态导航技术既可以保证透明鞘管准确穿刺到血肿腔内,还能够有效地实时显示残余血肿的位置。最终达到在高效率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尽量减少脑组织损伤的目的,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Aim

Th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short-term outcom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s in two treatment groups in a patient population >65?years. Whether there are disadvantages from invasive treatment or whether advantages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less invasive treatment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examined in a prospective study.

Methods

A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study of 50?patients >65?years with acute traumatic subdural hematoma was performed, comparing the short-term outcome after two different primary surgical procedures: limited craniotomy (group A, n=25) and lar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group B, n=25).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of hematoma volume, degree of midline structure shift, and time from trauma to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itial Glasgow coma scale and short-term outcome after 4?weeks measured by the Glasgow outcome score in both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hort-term outcome after limited craniotomy versus lar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were found for patients >65?year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can be accepted as a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 for acute traumatic subdural hematoma even in elderl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2例创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TEDH)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对儿童DTEDH的认识。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DTEDH患儿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1)临床表现:头痛7例,呕吐6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例,单侧肢体肌力下降4例,脑脊液漏2例,癫痫1例。(2)影像学特征:12例患儿入院后首次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硬膜外血肿表现,发现颅骨骨折伴颅内积气6例,局部脑挫裂伤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常规复查颅脑CT确诊DTEDH 5例,因症状加重急查颅脑CT确诊DTEDH 7例,CT表现为梭形高密度影。(3)治疗方法:3例患儿血肿量分别为10、10、15 ml,采用药物保守治疗;5例患儿血肿量为25~30 ml,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4例患儿血肿量为30~50 ml,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1例患儿由于合并严重贫血而进行输血治疗。(4)预后:11例好转出院,1例因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而死亡;11例好转出院患儿随访3~6个月均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结论儿童DTEDH起病较隐匿,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对于高度怀疑DTEDH的患儿,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并注意动态复查颅脑CT,以早期明确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评价软通道微创手术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微创手术组33例,硬通道微创手术组32例.主要效应指标为: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治疗后1个月、6个月Barthel指数(BI)及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结果 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BI、入院6个月后BI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安全、有效,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而软通道微创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AD)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HAD患儿的治疗方案。术前或术中明确诊断的4例HAD患儿中,1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延期根治性手术,1例根治性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1例行肠造瘘术后等待根治术时机;3例按先天性巨结肠(HD)行根治术,术后复习病理切片才明确诊断,及时随诊,2例分别在首次术后3个月和8个月再行根治术,1例继续扩肛治疗。结果7例HAD患儿排便情况满意。结论根治手术对HAD治疗至关重要,保守治疗是HAD治疗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联合矛头蝮蛇血凝酶治疗外伤后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吴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6例TBI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矛头蝮蛇血凝酶,试验组在矛头蝮蛇血凝酶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氨甲环酸,头颅CT检测患者颅内血肿的变化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2组患者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发生率、治疗疗效、并发症和临床预后。 结果试验组中血肿继续增加和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3例、1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0例、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头颅CT检查显示试验组患者血肿量逐渐吸收,血肿周围水肿情况较对照组更轻。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褥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静脉感染、泌尿系感染、营养不良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疾病恢复期第3、6、9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矛头蝮蛇血凝酶预防性用药能够降低脑创伤后脑内出血血肿增大的发生率,且能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192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92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外伤性颅内血肿,指出临床上有误诊率高,手术后合并症多(38.5%),死亡率高(29.7%)的特点;年龄、哥拉斯科昏迷(GCS)评分、血肿量、病情进展的速度、术前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和术后合并症等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CT检查的指征应予放宽。手术治疗要结合老年人特点,宜采取损伤小、时间短、确实有效的手术方式,合理用药,加强对合并症的防治,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