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系调控红细胞产生的重要造血因子,其通过与骨髓内的红细胞原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而诱使红细胞原体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红细胞.为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癌性贫血的疗效,本文对我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住院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露  李延凤 《医学综述》1997,3(12):562-564
<正>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为一糖蛋白激素。正常血清含量4~36m~u/ml,平均14.9m~u/ml。85~90%由肾脏产生(系膜细胞、管周毛纲血管内皮细胞),10~15%由肝脏产生(Kupffer)细胞,其中10%由尿排出,90%从肝内降解。肾脏合成的红细胞生成素,促进血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转化为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促进幼稚红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肾衰患者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则打断了这一过程,造成贫血。  相似文献   

3.
分析11例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透析患者骨髓有核红细胞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前CFU-E比正常对照明显下降(p<0.01),用药40~65d后CFU-E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同时骨髓有核红细胞数较用药前亦有所增多。认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升高尿毒症透析者骨髓CFU-E水平,促进其增殖分化,从而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以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水平与临床的关系,为MDS患者贫血采用EPO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5例MDS患者采用RT-PCR法检测EPOR的表达,以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sEPO含量,按照WHO分类诊断标准分类,其中...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的病人 ,贫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 。其贫血原因多 ,机理复杂 ,治疗也较困难。自从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应用于临床以来 ,治疗慢性肾衰贫血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对 2 0例慢性肾衰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5岁~ 5 8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 14例 ,高血压肾病 4例 ,狼疮性肾炎 2例。1.2 方法1.2 .1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应用方法  10 0 0 IU~2 0 0 0 IU皮下注射 ,隔日一次 ,治疗五周。1.2 .2 辅助药物应用 右旋糖酐铁 ,每天三…  相似文献   

6.
叶朝明 《医学文选》2005,24(4):543-54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CRE)的临床疗效。方法CRF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例,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加丙酸睾丸酮治疗;对照组15例单用rHuEPO治疗。结果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加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组Hb、Hot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起效快,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Hb、Hct水平  相似文献   

7.
叶朝明 《微创医学》2005,24(4):543-544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CRE)的临床疗效.方法CRF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例,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加丙酸睾丸酮治疗;对照组15例单用rHuEPO治疗.结果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加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组Hb、Hot水平明显提高.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起效快,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Hb、Hct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药人工周期法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所致不孕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1996年-2000年本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的39岁,其中22~25岁21例,26~30岁6例,31~39岁3例;病程:30例均因同位素测定促卵泡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增高而致不孕.不孕年限:3~5年22例,6~8年5例,9年以上3例.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铁代谢紊乱及铁剂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秋菊  徐令华 《医学综述》1999,5(6):276-277
<正>终末期肾脏病(Eventudescent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贫血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使红细胞产生减少所致。自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以来,ESRD患者的贫血得到一定的改善。在rhuEPO临床试用初期,90%的ESRD患者红细胞压积可达到30%,在实际应用中结果不甚理想。据统计,1990年美国全国使用rhuEPO的患者仅44%,其红细胞压积超过30%。影响rhuEPO效果的因素有许多,包括感染、骨髓纤维化、铝中毒、透析不充分等。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ESRD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使红细胞生成中存在铁缺乏。  相似文献   

10.
白海君 《中外医疗》2012,31(15):79-7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1年2月就我院慢性肾脏疾病并发肾性贫血患者61例,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联合治疗。选取2005年2月~2007年4月我院单纯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肾性贫血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进行治疗,痊愈18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4%。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能够有效提高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肾疾病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俊  梅长林 《医学综述》2005,11(8):709-71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为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子,产生于肾脏(90%)及肝脏,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1948年Bonsdor与Jalsvisto首次发现,1985年Jacobs等[1]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eryt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肺癌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A组)30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的贫血改善、化疗完成、输血、中医症状评分、体能状态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输血治疗率降低,血红蛋白上升,中医症状、体能状态改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肺癌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彭洋天津  ) 《吉林医学》2012,33(11):2377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贫血患者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肿瘤内科治疗的18例老年肺癌合并贫血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后,RET%、HCT明显上升(P<0.05),8例患者Hb≥100 g/L,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18例进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发热、头痛、眩晕、呕吐、恶心、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老年肺癌合并贫血患者可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明显提高RET%、HCT、Hb水平,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重要性。背景:贫血很常见,且与CHF患者生存降低相关。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贫血时其表达可上调。然而,关于CHF贫血的病理生理学、以及血浆EPO水平对CHF患者预后的重要性知之甚少。方法:74例CHF患者犤x±s珋x:年龄61±2岁,左室射血分数0.31±0.01,峰值耗氧量19.1±0.6犦和15例对照患者,检测其血红蛋白水平以及EPO和脑钠素血浆浓度。结果:经过平均3年的随访(极差2.3~5.3年),22例患者(30%)死亡。24%患者出现贫血。多变量分析显示,血浆EP…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在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丁,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逐渐减少,而对照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在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进行治疗时,采用左卡尼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能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绝对或相对不足 ,因此 ,补充外源性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至关重要。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对 4 0例肾性贫血患者使用rh -EPO治疗 ,并与 36例单纯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作对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肾性贫血患者 ,男 4 2例 ,女 34例 ,均接受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 12周以上 ,年龄 2 2~ 75 (5 0 .2± 2 3.9)岁 ,接受rh -EPO治疗前 1个月均无输血史。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4 0例 ,糖尿病肾病 14例 ,高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心脏移植后贫血常见,但其病因和治疗方面的资料不足。本研究中评价了贫血类型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作用。方法:对37例贫血的心脏移植受者(31例男性,59.1±10.3岁,血红蛋白<120g/L)进行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在内的贫血全系列诊断检查。12例伴有肾衰竭的贫血患者(9例男性,64.1±13.6岁)每周接受(1~3)×4000U的β-epoietin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18.
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不足。此外,潴留的毒性代谢产物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即血液中存在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红细胞的破坏加速及小量出血亦与肾性贫血的发生有关。尿毒症患者长期食欲不振,营养物质(蛋白质、铁、维生素及叶酸等)的摄入不足或铝中毒均可使贫血加重。1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治疗的重大进展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简称促红素)的成功。促红素是一种涎糖蛋白,由165个氨基酸组成多肽,分子量30400。健康人每天合成促红素2~3 u/kg,其中90%以上在肾皮质生成,其余部分由肝脏合成。在肾脏及肝脏中均没有促红素的储备,当机体需要增力时可通过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规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组每周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铁剂(科莫非)100mg静脉滴入,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Hb、HCT、RBC、S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可有效地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有效地改善贫血症状,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并发肾性贫血患者6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口服铁剂、叶酸和Vit B12等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水平和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用量等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和Hct均明显升高;治疗组患者在维持患者Hb和Hct开始水平的情况下,其rhu EPO的用量不断减少,对照组患者rhu EPO用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