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TC染色显示梗死范围;测定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损伤脑组织SOD活性,增加MDA含量.  相似文献   

2.
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STF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一周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取血,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SSTF下预处理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血清MDA、LDH的上升和SOD活力的下降(P<0.01);且中、高剂量SSTF的作用优于低剂量(P<0.05,P<0.01).结论:SSTF预处理可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银杏内酯B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大鼠缺血3 h再灌注21 h模型,观察银杏内酯B对模型大鼠神经症状、梗死范围及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钠-钾ATP酶(Na -K -ATPase)、钙-镁ATP酶(Ca2 -My2 -ATPase)活性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银杏内酯B注射液8、4 mg/kg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症状,减轻梗塞程度,抑制率分别为29.6%、23.4%(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银杏内酯B注射液8、4 mg/kg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侧大脑的SOD、GSH-PX活性,提高GSH、CAT含量,降低MDA、NO含量,明显升高缺血再灌侧大脑的Na -K -ATPase、Ca2 -My2 -ATPase的活性(P<0.05,P<0.01)。结论银杏内酯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本作用与银杏内酯B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O含量、抗自由基损伤以及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脑缺血再灌注3h、15h、27h动态观察各组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各造模组大鼠血浆SOD活性比正常组均有所降低,模型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造模组大鼠血浆MDA的含量比正常组均有所升高,模型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连锁反应的发生,提高SOD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从而起到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局灶性缺血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尼莫地平干预组,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亚细胞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脑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及Ca2 浓度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尼莫地平能改善这种状况。结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细胞MDA、Ca2 浓度升高SOD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Nim)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处理组(PN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脑水肿和脑梗死进行测量,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MDA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结果:PNS组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1),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MDA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物质、SOD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可降低缺血脑组织MDA的含量、增加SOD活性而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超短波与丹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两者作用机制和有无协同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来筛选病例.造模后,大鼠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组,丹参组及超短波与丹参合用组.所有大鼠均于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分别观察脑含水量、缺血侧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超短波治疗、丹参治疗及二者合用治疗均能减轻大鼠缺血侧脑含水量(P<0.05),提高抗氧化酶SOD含量(P<0.05),降低自由基产物MDA的含量(P<0.05),3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超短波治疗与丹参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升高SOD,降低MDA有关,二者疗效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含量的影响。方法 :脑宁康颗粒剂连续灌胃 2 0天后 ,采用颈内动脉栓线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 ,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血清 TNF含量变化 ,以阿司匹林为对照药。结果 :模型组血 TNF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 (P<0 .0 5 ) ,阿司匹林组、脑宁康组血清 TNF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 .0 5 ,P<0 .0 1 ) ,而脑宁康组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 (P<0 .0 5 )。结论 :清热解毒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及血清氧化水平的变化及异丙酚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8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40)和异丙酚(100mg/kg)干预组(n=40).分别于再灌注6、24h,2、4、7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行梗死灶的观察及分光光度法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异丙酚干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24h、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面积减小,MDA降低,SOD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能明显提高SOD的活性,减少MDA的积聚,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去水淫羊藿素(IC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作用是否与抗氧化应激有关。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10 min,于腹腔注射溶剂、依达拉奉及不同剂量的ICT。栓塞2 h,再灌注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断头取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范围。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的ICT治疗组脑梗死范围减小;血清MDA和NO含量降低,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结论:IC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ICT提高抗氧化作用,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